分享

能治病的还有双手 中医推拿要“标准化”

 DP扬帆启航2018 2019-01-23

0123_2.jpg

图说:房敏带教青年医生  来源/岳阳医院供图(下同)

日前公布的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审结果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学科带头人、推拿研究所所长房敏教授领衔的《“传承与发展并重,特色与引领并举”——我国推拿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改革实践》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项成果凝聚了岳阳医院几代推拿人的智慧和汗水,也让推拿学科第一次真正代表中医成为学科发展的“样板”。

接受采访时,房敏对推拿学科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发展非药物治疗的医学模式已成共识,推拿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可被广泛应用于康复、治疗、预防等领域。“我们所要做的,是让推拿的治疗效果更好,人才力量更强,群众认可度更高。”

破解难题,开辟人才培养新路径

与中医的其他学科一样,推拿学科的人才培养自古以来就沿袭“家传师授”的方式。但推拿又不像其他学科,它注重临床实践,以手法和功法为主要手段,仅靠“手把手”教难免学得“走样”。房敏认为,如何将传统推拿只重手法的“家传师授”,提升为现代学科专业发展体系;如何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指导不够完整、临证传承缺乏系统、教学路径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等问题,始终是推拿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瓶颈。

0123_1.jpg

图说:房敏在治疗病人

从建立第一所推拿学校、开办第一期全国推拿师资班起步,再到建立全国第一个推拿学本科班、推拿学研究生教育学位点,推进首批住院医师和专科能力提升规范化培训,编写第一本《中医推拿学》教材,研发第一台手法测定仪等,房敏带领团队通过中医推拿学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人才培养路径、医教研协同创新等探索,多年来致力于破解推拿手法从“家传师授”向现代复合型推拿人才培养转化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并进”,在国内率先构建了现代推拿人才教育体系,奠定了我国推拿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框架。同时,对接“健康中国”战略,推动特色推拿手法、推拿运动康复、推拿导引功法等跨学科体系规范化、学术化发展。

地位提升,学科持续发展壮大

推拿学科的发展,在几代推拿人的努力下,这些年已经有了飞跃。“过去挂一次号可以享受3-5次推拿,它被老百姓视作服务而非医疗手段,可见它的地位并不高,这些年情况才有所改善。”房敏说,但至今人们对推拿仍然缺乏深入了解,甚至医学界也对它存在误解。比如,很多人对推拿治病抱有怀疑,认为“揉揉捏捏”就能治病简直是天方夜谭。实际上,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能治病的绝不仅有手术和药物,靠中医师的双手也可以祛除病痛,治好疾病。

推拿是绿色外治法,十分具有优势,这些年来市场上大热的“小儿推拿”就足以说明其疗效。房敏说,小儿推拿作为推拿的重要分支,深受家长的欢迎,它可以治疗、改善小儿的多种疾病。但很多家长花钱在社会机构学习,“老师”水平层次不齐,“学生”能学到多少更成问题。也正因此,房敏认为小儿推拿符合未来医学发展趋势,应加大力度使其规范化发展,让更多人学习、热爱、传播小儿推拿,使更多孩子及家庭获益。

0123_3.jpg

图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学科带头人、推拿研究所所长房敏

与时俱进,传承也需要“标准化”

很多人误以为,推拿就是要力气大,持续时间长。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认识误区。房敏谈到,手法治疗讲究的是效果,针对病人不同、病情差异,其实并没有固定的力量大小、持续时长。但是,这并不代表手法操作就不需要技术规范了。团队也一直在思考,能否制定一套客观评估标准,对手法的作用部位、力量大小、频率高低、方向、角度等因素做定量定性的分析及研究?

这些年来,团队积极转化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成功研发国内第一台手法测定仪,率先实现技能教学操作标准化和认知直观化,建立目测、体测、机测的综合评价模式。通过“中医传统推拿手法的规范化研究”,创新性地将三维解析系统与推拿手法测试系统同步构建,量化手法评价标准,为全国推拿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关键技术。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相关链接】房敏教授谈推拿学科现状与发展

问:推拿人才现状如何?人才培养难在何处?

答:目前,国内推拿人才总体数量偏少,整体结构分布参差不齐,推拿专业队伍与非专业队伍两极分化。现代推拿人才培养,首先应遵循推拿学科发展共识性规律,正本清源,一是让专业人才更专业,二是对专业人才分层分类培养,三是加强大众的推拿科普“是与非”水平。治疗就是治疗,保健不能与治疗相混淆;进一步强化临床上“药物与非药物疗法”并重的认知。

问:推拿的社会需求和群众接受度如何?

答:社会对推拿的需求非常大,但是总体上社会对推拿疗法还存在诸多误区。原因是多方面的,专业的不够专业,科普的没有到位,是造成现状的关键原因。因此,传承和创新发展好推拿学科、展示出推拿疗法非药物治疗的特色优势,回归推拿自身规律,推拿疗法必将惠及更多的受众。

问:对推拿学科未来发展怎么看?

答:展望推拿学科未来的发展,其非药物干预体系化特点,可能会成为与药物干预、置换干预并行的保障人类健康的三驾马车。推拿疗法不仅吻合人体生理病理发展轮回的规律,更是对接“健康中国”建设落地、最具绿色特征的生态疗法。推拿学科自身的发展轨迹也予以证明,无论古今,用手揣摩,用心体会,心到手到,手摸心会,顺应人体生理规律,调整机体病理转归,其核心内容的延续、演变至今,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推拿疗法是医生用手与病人交流,“手感”可以成为望诊的延伸,“手到病除”已不是愿景。

问:推拿如何走出国门?

答:推拿学科走出国门的现状仍属初级阶段。推拿学科国际化,我们应转变观念,从“以我为主”输出的角度看,应从“手”做起;用特色手法与功法、用非药物疗法临床疗效去跨越不同国界、不同族群、不同语言的鸿沟,建立东西方之间的共识基石,只有这样才能对等的交流,才能谈发展,谈合作。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整理报道

继续阅读
编辑:钱文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