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耕牛赋
2019-03-03 | 阅:  转:  |  分享 
  
耕牛赋有诗云:“将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将牛何处去,耕彼西阳城。/叔闲修农具,直者伴我耕。”(唐.元结《将牛何
处去》)。吟诵之中,突然感受到一幅田园山水图画飘来,画中的主人公——牛,牧童和农夫,在现在看来又是如此的亲切,可敬,似乎又拉近了那
遥远的距离,让我重回到那田野广袤,细雨霏霏,“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春天蓝图之中,点缀在其间的几条牛,在农夫的驾驭之
下,或埋头犂田,或回头示主,或仰空凄厉哞叫,深一脚浅一脚踩在那烂泥田里,拖着那沉重的木犂,与农夫默契的配合着。这犂,早期是杂木制,
底部一方块木条,前面安装了犂头,犂头由三角犂尖和曲面犂背组成。木条上有二支承条,或直或斜,斜的作为农夫犂田的扶手,控制犂的左右摇摆
和深浅调整,直的与斜的一起支承着一条形若牛肩的弯曲木条,其前端有一铁环,铁环前面可架一条活动的,与牛同宽的圆木,圆木两端又有铁环,
通过两条铁链,连接着牛枷两边,牛枷架在牛的肩上,牛驮着牛枷,拉着犂往前行,犂尖随之入土与地面平行向前,泥土源源不断地送往犂背,通过
曲面将泥土向右翻盖。农夫,在细雨中,头戴竹制斗笠,背驮粽制蓑衣,裤管高卷,右手扶犂,左手持鞭悬空飞舞,却不忍心抽下,唤牛使劲的声音
,回荡山陇。远远望去,山陇梯田,一边是荒草萋萋,一边是黑金闪烁;一边是衰草寒烟,一边是沃壤一片。农夫的身后,那是沃腴、肥饶、饶沃而
又成群列队的土地,好一派田园春色,好一幅农桑版图。牛已经退出了耕作的历史舞台,牛耕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再去勾勒这种场景会否带来些愁肠
百结的味道呢?农村长大的孩子,对牛的感情是抹不掉的。我所见之牛有水牛与黄牛,南方水田俱多,因此遍及乡村田野的都是水牛,常以水牛为耕
,故称耕牛。擅长旱地耕作的黄牛自然少见。水牛,色淡黑,头似羊非羊,厚道的眼睛里隐藏的是温驯和慈祥,头上的一对牛角,形若弓,尖相对,
至今我都搞不懂“钻牛角尖”的潜台词,人们为何要将那些脑筋不开窍,爱认死理,好入死胡同,把自己逼上艰难的、危险的、痛苦境地的人搭在牛
角上。莫非牛认定的就一条死理,毕生只事耕田,在微薄的待遇面前从不计较而遭遇的讥笑。其实,传统的农业中,耕牛,是农民的朋友,农夫的役
力,农业的主将,少了它生产将一筹莫展。小时候,对牛的认识是淡淡的,是停留在路边、田梗的邂逅,是黄昏下牧童的相遇,是清晨农夫驮犂驭牛
的相逢,是田坎畦边老牛觅食的倒影。那个时候,牛在我心中是三分灰色,不讨人喜欢的,灰色的牛身经常是粪土斑斑,一群牛蚊总是形影不离地跟
随,尽管牛尾巴横空抽打,留下的却是阵阵辛臭味,何况一不防备,后腿一蹲,屁股一沉,路上就留下了一堆新鲜的牛屎,直冒蒸气,难怪乎人称“
鲜花插在牛粪上”来形容,大概是讲牛无美可言吧!真正认识牛那是中学毕业回家参加大队劳动开始。文弱书生返乡,自然不堪大任,支承不了繁重
体力活,只好三五天请假一次。生产队长也看出问题,特意安排我兼任保管,免出早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的春耕和双抢时,每天早上必须提供大米
给饮食员煮稀饭喂牛,算是农忙季节对牛的最好犒劳。从这个时候起,我才晓得牛以草为食为主,人民公社化后,牛都归生产队所有,队里提供定量
工分由具体农户负责饲养,爰有牧童、牧夫和牧妇在朝晖夕阳之下牧牛的场面,农忙季节耕牛整天忙活无暇充饥,就割点东茅之类野生毛草植物早
晚送到牛栏喂养。三壮五粗的牛,每天就依赖这些茅草和微薄的稀饭维持生命,付出了超过人三五倍的体力,更何况夜寝难安,牧户只往栏里添草,
剩草就成了牛的铺垫,日积月累,铺垫厚厚,牛憋不住的屎尿也只好借助牛栏一角,时间一长,牛只能在粪上打铺,牛身自然粪土多多。牛就是生存
在这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之中,却还要为人类辛苦的付出。农忙季节,走近田野,随处可见那耕牛顽强而又吃力地拖犂,随处可见烈日暴晒的耕牛疲惫
的身影,随处可见“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田里禾苗壮,一步一点头。”(《吟牛》)的镜头。这悲壮的场面至今想来都是有些伤感。“耕
牛是个宝,耕田少不了。”作为传统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耕牛也曾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禁止宰杀耕牛,即使暮年垂危,也要严格审批才能屠
宰。春耕来临之前,对于过冬落膘的耕牛,大小队长会反复嘱咐牧户精心饲养,买些黄豆给予进补,以保证春耕体力。那时死了一头牛算得上重大责
任事故,非追究不可。记得有一年,正值“双抢”,队里的一头水牛却病倒了,一片的水田等待耕作,农时难误,忙乱全队人,期待它以一当十的“
战斗力”恢复,队长急得热锅蚂蚁式的,四处求兽医,公社领导获悉后,还亲自到场指挥安排就医。由此可知,耕牛虽然待遇很低,在人们心中的期
待值却是很高。时过境迁,机械替代耕牛后,农业生产效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与农为友,对人作出巨大贡献的耕牛却没有同步提升,没有下
岗休息,却转岗,转换角色,成了奶牛,肉牛,成了刀俎之肉。随处可见的牛肉系列、牛肉小吃、牛排和牛制品充斥于目,昔日的耕夫若进城见此
一幕,肯定心如刀绞,历史的演绎也许正以这代耕夫的暮老,年青一代亲近机械,才酿造了牛的悲剧,我们不该为此呐喊一声:“放下屠刀,立即成
佛”!用你的慈悲,唤回牛的再生。因为它是人类的功臣!吟归吟!尽管诗人笔下的田园已无法再现,但必竟过去是今天的过去,今天是未来的过
去,我们不该把免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演绎在牛的身上再现,让生命互相绞杀悲剧重蹈覆辙!让我们的后代看他的过去不再扫兴。“破领耕不休,何
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宋·梅尧臣《耕牛》)吟着它,你会觉得,牛的精神也一直映现在我们的同类之中,多少人默默无闻地在奉献,却没有丝毫的汲取。杉岭耕夫于2019年1月23日
献花(0)
+1
(本文系润物精舍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