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维运丨电视机的故事(随笔)

 读在现场 2020-11-17

在当今电子产品日益发达的生活中,电视已很少有人在看了。但家家户户还是离不开它的,它俨然成为了家居必备的装饰品。

今天我要写的电视机的故事,却是我亲身经历,感触颇深的一些事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虽然实行了单干,农民都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但那时我们兄妹三个还小,父母也没有什么特长,也不善于做小生意,所以我们家是买不起电视机的。

记得那时,我们看电视都是去邻居家里看。因为他们在大队的果园里,每年都有几千块的收入,成为了村里最早拥有电视机的家庭。

后来父亲靠在队里学的编果筐的手艺,没日没夜的编果筐,大冬天的,手上都开着口子。记得编一个果筐需要一个小时,大约能赚一块钱。那时我们都上初中,放寒暑假的时候,父亲也把我们兄妹三个教会了,和他一起编。

我们家逐渐有了点收入,给我盖了结婚用的房子,还添了一台十七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们也就不用死皮赖脸的到处去邻居家看电视了。

直到我结婚的时候,由于家里还是不很宽裕,父母说只有用这台电视给我结婚用了。作为老大的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毕竟供我上学家里已经很吃紧了。

那时弟弟和妹妹早已经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了。我也不争气,上到高二自觉不行也辍学了,父母哀叹之余为我娶了媳妇成了家。直到现在妻子还开玩笑说,她那时嫁过来家里给了台旧电视。

后来我成家自己过日子了,也是有几年靠编果筐维持生活。再后来村里家家种蔬菜大棚,我也加入其中。虽然没赚多少钱,但还是更换了一台25寸的彩色电视机,那台旧的就又给了父母。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直到半月前,这台彩电才从电视柜上被我搬到阁楼的储藏室里,因为它已经坏了。找师傅来修,说是没有修的必要了。前几年把它从老家带到城里权且先用着,因为来城里打拼经济也是很紧张。又是还房贷,又是攒钱给儿子结婚,也就没舍得换新的。

这回给儿子结婚买了全套的家电,电视自然是58寸够大的了。想想自己辛苦操劳,不能连个电视也看不上吧。再说儿子结婚,客来客往的电视柜上空着也不好看,要面子和好强心促使我狠狠心,买了一台40的液晶电视为我装门面。

儿子结婚父亲来时,我还炫耀了一番呢!当时父亲很羡慕的样子,说那个旧电视别当废品卖了。我也没大在意,就一起忙儿子的婚事了。

前几天妻子回老家有事,回来说,他爷爷说了,那台坏了的电视别扔了,等拿回家让咱表哥给修修他用。

我表哥是搞家电修理的,在家时我们家里的电器都是他给维修的。当年父亲在我结婚把那台黑白电视搬走后,就买了一台邻居从青岛贩来的老式9寸黑白电视。记得经常出毛病,都是表哥给修理。后来又用了我换下来的那台,再后来是我农闲时收废品收来的一台21寸的彩电,还能用。父亲如获至宝,就让我表哥给大修了,一直用到现在。

父亲一直有爱看电视的习惯,因为在老家没有什么精神生活。农闲的时候除了饲养几只羊,别没什么事儿,大多就坐在电视机前。

今天和朋友谈起在网上买电器,他说刚给家里老爷子买了一台32寸的电视,多么多么的好!以前他家老爷子也是用的他换下来的旧电视,现在看着新的可高兴了。

这时妻子又在提起父亲要修修那台旧电视用的话,儿子也在一旁说,快给俺爷爷买台新的吧,都那么大年纪了,不能光捡旧的东西用啊!妻子也在一旁说买台吧,也不贵。

当时突然觉得鼻子一阵酸酸的,是啊!父母操劳节俭一生,无欲无求。虽然现在吃穿不愁了,但精神追求他们也是需要的。

想想他们还用的那台收来的旧电视,心里着实不是滋味。我们稍微紧一紧,少出去吃几顿饭,就能为他们带来极大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当机立断,我立即在京东上选呀选,为父母订购了一台32寸的液晶电视机。如释重负,心情一下子舒畅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我将期待我的电视机的到来。

周六我们将全家回老家,和父母围坐在色彩艳丽的新电视机旁。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饭菜,和父亲喝杯小酒。说着邻里间的趣事,看二老皱纹里洋溢的笑容,享受如同当年围坐在黑白电视机前吃饭的快乐时光。

作者简介:


宋维运,山东日照市莒县人,1971年出生。微信名宋氏推拿,从事中医推拿正骨,业余爱好诗歌,是莒县《莒州文苑》编辑部一名普通编辑。曾在《土地的花冠》,《莒州文苑》等刊物发表诗歌多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