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都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
回到久违的老家,少不得一阵走亲访友、胡吃海喝。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恰好在吃药,那就要当心了——吃药绝对不能饮酒,否则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真有可能要人命! 何为“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顾名思义是从“双硫仑”这种物质开始为人所知的。
双硫仑是一种用于橡胶硫化的催化剂,人们发现,接触了这种物质的人再接触酒精,会引起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严重的甚至可以猝死,这便是双硫仑样反应。
为此,双硫仑还作为一种戒酒药物,在一些国家上市。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不只是双硫仑本身,一些其他药物也能引起这样的反应。 11类不能与酒精一起服用的药物
解热镇痛药+酒=消化道出血 二者同用可能导致胃酸大量分泌,破坏胃粘膜屏障,损伤粘膜下血管,有可能会引起胃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饮酒后出现严重的头痛,自作主张服用止痛药,同样容易诱发胃肠道出血。 常见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 等。 安眠药+酒=可致命 乙醇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酒后服用中枢神经抑制药,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更深的抑制,轻者致人昏睡,重者引起昏迷,甚至因中枢神经麻痹而死。 常见的镇静催眠药: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水合氯醛 等。 抗过敏药+酒=嗜睡昏迷 抗过敏药与酒同服,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 常见的过敏药:氯雷他定、扑尔敏 等。 消炎药+酒=毒药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进入体内先转化成乙醛,继而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头孢类消炎药则会抑制乙醇的代谢,服用头孢期间喝酒,可引起面红、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导致血压下降。
常见的消炎药:头孢、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氟哌酸 等。 降糖药+酒=低血糖休克 酒精具有抑制糖吸收的作用,酒后服降糖药,会引起血糖下降过快,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若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低血糖症状,常常被醉酒反应掩盖,不易与醉酒区别,以至于导致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 常见的降糖药:优降糖、降糖灵、二甲双胍 等。 抗癫痫药+酒=药物失效 长期饮酒可降低抗癫痫药的浓度和疗效。服药期间饮酒,会迅速降低药效,甚至诱使癫痫发作。 常见的抗癫痫药:苯妥英钠 等 。 抗心绞痛药+酒=头痛、休克 服用抗心绞痛药同时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剧降甚至休克。 常见的抗心绞痛药: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硝苯地平 等。 降压药+酒=低血糖休克 酒精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和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如果酒后服用降压药,会使小血管更为扩张,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出现低血压性休克,严重可危及生命。 常见的降压药:利血平、硝苯地平、地巴唑 等。 利尿药+酒=血压低 利尿药能通过排尿来降低血压,一旦饮酒,酒类的扩张血管作用会引起血压过低和头晕反应。 常见的利尿药:双氢氯噻嗪、速尿、安体舒通 等。 抗抑郁药+酒=加重病情、血压上升 抗抑郁药和饮酒,都会延缓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节奏,影响到大脑的功能和思维能力,削弱警觉性。 两者结合在一起会让人感到困倦,降低人们的判断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时间;还会导致抑郁症的症状恶化。 常见的抗抑郁药:丙咪嗪、多赛平 等。 抗结核药+酒=伤肝 酒精在体内的氧化过程可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增多可损伤肝细胞。 抗结核药会增加酒精的肝脏毒性,引起黄疸及肝脏功能减退。 常见的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