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惰气只争朝夕, 去虚气实在做事。 说的天花乱坠不如日进一步, 已经过了耳听承诺的年纪了。
2、林语堂曾说过世间十大俗气。
腰有十文必振衣作响, 每与人言必谈贵戚, 遇美人必急索登床, 见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 与朋友聚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 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 施人一小惠广布于众, 与人交谈借刁言以逞才, 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 被人索偿时其态如王, 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 结论: 纵是新时代,人的劣根性还是没变。 有苍鹰,也还会有苍蝇。
3、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用师者王”就是领导者非常谦虚, 尊奉真正贤能之人为老师, 从而“王天下”成大功。 例如周武王用姜太公尊之为国师, 其后文王逝世,武王继位, 又用姜太公并尊为尚父。 汤用伊尹, 齐桓公用管仲尊之为仲父, 燕昭王用郭隗,都是用师。 “用友者霸”就是领导者, 对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 例如刘邦用萧何、韩信、张良, 苻坚先生用王猛, 刘备用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则是指, 专用言听计从、顺人喜好的人, 那是必然会失败的。 领导者成败与否,看用人观, 则可洞察分明。
4、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语出《庄子·齐物论》。 体会: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错, 如果标准不同, 是是非非根本说不清楚。 在你那里天经地义的道理, 在我这个角度和立场看, 可能就荒诞不经, 世俗的观点, 往往认为世界是二元对立的, 对与错,善与恶,黑与白, 这些矛盾的双方不可调和, 势不两立。 事实上, 对立属性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 看似对立,实则一体两面, 一体无二。万物状态各异, 本质实为一体。 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也是这个道理。
5、一个创业老板问: 新形势变化快,跟不上,怎么办? 回答如下: 1.能意识到跟不上比认为老子第一悟性高。 2.能多学就多学,思想不能落伍,日夜精进,总有进步。创业是长跑,也别太急。 3.实在精力不够,就招聘或拉拢擅长新玩法的人补充自己的梯队,让专业的人来辅助。 4.一个创业者最核心的是商业模式和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把自己的优势做到极致,会有天下英雄追随。 5.做一个开明,开放,开心的人,和你在一起不舒服,很难有个性的人和你共事,往往有本事的人,多少都有点脾气。要有适应的心理准备。 6.做一个会布局的人,这是创业者的素质。
6、智者做事往往都令别人难以觉察, 所谓“功成无人知,功退无人晓”。 一般人做事,很容易被人看穿, 于是遇到无数障碍,结果一事无成。 这就是智者成事易, 庸者成事难的原因所在。
7、德川家康说:世上再没有比隐忍更好的盾牌了。能忍人之不能忍者,将来方能成大器。在古代,有人把丰臣秀吉称为猴子,而把德川家康称为乌龟。虽然看起来猴子灵活机智,但笑到最后的却是乌龟。 结论: 对于普通人来说,忍为道法,剩者为王。王思聪的任性八成源于他有好爹。等你手艺独一无二了,你的任性也是艺术。
8、真正学透孙子兵法的, 都会懂得教会我们的是“以强胜弱” 而非“以弱胜强” 媒体善于“讲故事” 这样才有人愿意听, 比如“屌丝逆袭”“农民伯伯中了彩票大奖”…… 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 为何成功学很火? 就是利用了普通大众, 对“小概率”事件的幻想。 有智慧的人精于计算, 成功都是一步步设计出来的, 少一步都不行。 知道自己的境遇该做啥更靠谱, 拼多多的牛逼,背后因为有段永平, 很多看起来很美的案例, 背后大多都有靠山。 看透本质,才会踏实。 聪明人,还是要多下笨功夫。
9、做人要学会隐忍。 但是隐忍从来不是认输, 只是通过隐忍给自己创造生存的权力, 以及日后击垮对手的机会。 世无可抵,深隐以待时。 如果还没等到机会, 时机还不成熟, 就必须要隐藏自己,耐心的等待。 毕竟, 生存才是博弈的第一要素,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有朋友会说了, 凭什么要我学乌龟隐忍, 大丈夫就当顶天立地。 有时候真相说出来就太扎心了, 一切都是因为:你实在是太弱了! 企业发展也是同理, 强有强的话语权,弱有弱的生存术。 认清自己目前的地位, 然后再规划未来世界。
10、每一个女孩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大叔。 这句话给了很多中老年男人希望。 瞬间精神。 感觉,我们的春天来了。 但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核心是, 每一个女孩都需要被保护的温暖。 这个要求其实很高。 魅力,事业,浪漫,童心,有钱,有颜值 …… 大叔们,还需努力。 要不,不是大叔就是糟老头子。
11、我喜欢和两类人玩, 一类是有文化的人, 一类是渴望有文化的人。 这些都是追求真理的人。 这条路上的人大多比较有良知。 有文化和学历高低, 我认为没半毛钱的关系。 见识高远, 能把复杂的事,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 皆为高人。 诸如: 小时候爷爷奶奶教你的土话, 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受用。 很多企业大老板的境界与追求, 他们启蒙老师, 就是知识并不丰富的家里人。 现实也告诉我们, 很多教授的高深莫测理论, 都不如《增广贤文》的土话有用, 可以受用终生。 民间学问不可小窥。 都是生活中磨练出来的真知。 一些普通大众深知给人方便, 有些“博士”还会赖座和蛮横无理, 谁更有文化呢? 会做人,办人事,这是最大的文化。
12、说一套做一套的人, 远远不如一个沉默者高贵。 至少他有敬畏之心。 可以做了再说, 务实保守玩法, 这类人容易制造惊喜。 但万万不能, 说了不做。 凡是不尊重自己嘴巴的人, 我认为脑袋也好不到哪里去。
13、郭老板说过一句话, 同行背后偷偷骂他, 但是,一旦见面还会恭维的请他吃饭。 其实,每个行业都大抵如此。 名大招骂, 同行过的不好, 先骂过的好的。 最好自成一个专业。 但骂声会更大。 可悲的是, 他们还会偷偷的学习你。 何必呢! 端好自己的碗,比啥都强。
14、立身处世是第一要义。 立身是生存的基础, 先知先觉, 是圣人立身处世的本领, 圣人拥有这种本领, 就可以“楗万物”, 掌握万物运行的法则, 做人做事无所不成。 普通人不具备这种本领, 就只能随波逐流,活得稀里糊涂, 即使成功也是侥幸,不会长久。 关于立身处世, 清代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 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只有先知先觉才能明辨是非, 才能预知事物发展的走向, 从而做出正确的决断。 15、#进步观# 业余敢于承认业余是进步, 专业更加敬业也算是进步。
16、不论是多好的人, 只要他一直在努力上进, 那他一定在某人的故事里是个坏人。 人有真善美,就有假恶丑。
17、人最大的“任性”, 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 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难于上青天,拨云多壮志。 最好,还是试着坚持下去。
18、个人喜欢的3句古训。 1.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句很有伦理道德。国事家事皆受用。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做好本分,就一辈子有饭吃。认清自己,踏实为先。 2.“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 3.第三句话,还是老话:“心系一处”。不贪心,不贪多,不分心。
19、势大不由人,蛮干无功劳。 古代齐国有一句俗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意思是,就算智慧过人, 冥思苦想也比不上顺势而为。 就算有再好的农具, 反季节耕种也比不上应季的收成。 先懂势,后做事。 这就像站在山顶, 向下推动一块滚圆的石头, 只管让它沿着陡峭的山坡滚下来, 省心又省力,事半功倍。 这是常识, 喝鸡汤的多,践行者甚少。
20、情商,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 而是, 德行具足后的,虚心、自信和格局。 成熟,不是由单纯到复杂的世故, 而是由复杂回归简单的超然。 一个“真”字走一生。
21、越有出息的人, 越毁誉参半。 平庸的人,没人骂。
22、越复杂的逻辑体系和神秘感, 越会无从下手。 下不了手的,都是无效的。 入口决定出口, 方向和路径决定命运好坏。 信息爆炸时代, 别恐慌。 追流行不如啃经典。 变来变去,血液还是红的。 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考量的还是抓本质的能力。 极致产品加极简主义=有效认知。 内行说话,三言两语。 全民都玩的“好方法” 就不是真方法。 关起门来, 有时候比开门的效果更狠。
23、心上见高低,事上见结果。 人的进步往往是从心理的进步开始的, 人的落伍往往是心态的落伍。 人与人的差距,首先是心态的差距。 一个人不如人, 首先是心理不如人, 这就会导致, 信心不如人, 目标不如人, 行动不如人。 事事不如人。
24、这是个规则的时代, 不管什么平台,什么圈子, 你玩心眼可以,如果不守规则, 你就一定会出局。 还是那句话,别把别人当傻子, 很多时候,不是你精明, 而是对方故意装糊涂,仅此而已。 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就是道, 就是规律,就是法则。 不生事端,就不会节外生枝。 不乱说,不乱动,可以多问, 记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5、懂得多,未必做得好。 仅仅知还远远不够, 不能行一切都是枉然。 知行合一, 体现在两方面:知错必改,知对必行。 达到这个境界,也就做到了致良知。 一个人懂得很多道理,这是好事, 说明在思想认识上,已经悟道了, 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但是,仅仅是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这就像一个人饿了, 如果只是听别人介绍各种美食, 如何味道独特,怎样鲜美可口, 听的频频点头,心领神会, 但是一口也没有吃, 不仅仅不能真正体会美食的滋味, 很有可能被饿死, 这就是所谓说食不饱。
26、王阳明,曾经那个离经叛道, 放荡不羁的悟道者, 以一己之力战叛军,凯旋而归。 以一己之力挣脱传统束缚,解放思想。 以一己之力创立了心学, 立言立行,造福苍生。 他质疑权威,质疑传统,质疑圣人, 精通儒释道,终证天理。 吾性自足,不加外求。 心即是理,我心就是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