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相比2017年末的77640万人有所下降,但这是196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就业人员减少 失业率却创新低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介绍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201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多10万人,连续6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同月下降0.1个百分点。 在1月1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就表示,目前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2018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降到了近年来的低位。 根据数据,就业人员还在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低,而全国就业人员数量在减少,可能意味着部分人员已更快的速度退出劳动力市场,比如退休人员不算失业。 老龄化社会不断深入 全国就业人员数量下降可能在于老龄化社会的深入。 据统计,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比上年的24090万人增加了近900万,比重增加了约0.5个百分点。其中,2018年末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分别比2017年的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快速增加。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可见,我国深度老龄化趋势正日益加剧。 老龄化社会的危与机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不利因素显而易见:劳动力减少、社会总需求下降、社保负担加剧、社会活力消退等等。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老龄人口增加快,这反映出社会经济、卫生、医疗水平提高的结果。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后,如果经济发展水平更快,财富创造得也越来越多,就不存在养不起的问题,反之则是另外一回事。 而关于老龄化带来的新的机会,国联证券表示,现在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还属于起步阶段,地产、服务、金融、用品各方面都还在探索阶段,尚未有一个标杆性的龙头企业。居家养老将是未来的重点,上海等地颁布了类似“9073”的计划,发展方向包括上门护理,智能养老设备,及时的医疗护理信息平台等。机构养老前景明朗,政府大力扶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