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庙前不住庙后,住庙左不住庙右”,古人这句话今天很“科学”

 自然雨 2019-01-23

在中国民间有很多的谚语,这些谚语是老祖宗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总结,是古代智慧的结晶,很多都具有很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古人流传下来的一句话“住庙前不住庙后,住庙坐不住庙右”。这句话既是对古代风水学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现代环境科学的思想。

“住庙前不住庙后,住庙坐不住庙右”,和这句话相似意思表达的俗语还有 “庙前贫、庙后孤,大庙左右出寡妇” 。这句话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可能意义已经不打,因为现在已经很少寺庙道观,更很少和居民毗邻。但是在古代却不一样,古代社会,寺庙道观非常的普遍,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有些小小的村庄通常都有三四处妙观,比如土地庙、观音庙等都非常常见。所以,古代人们的居所,和寺庙、道观相邻的情况也非常多。那么,为什么古人认为住在庙后和庙右不好呢?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从风水角度讲,房子前方为名堂,以开阔为宜,但是庙宇一般比较高大,如果住在庙后,那庙就会遮挡了房子,冲克房屋主人,是不吉利的。关于这句话,我们还可以从道家阴阳理论来解释。老子《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也就是说不论万事万物都喜欢阳气,所以自然会去接近阳气,如果阴气太重自然是不好的。从风水讲,庙前为阳,庙后为阴;庙左为阳,庙右为阴。所以,古人有了“住庙前不住庙后,住庙左不住庙右”的说法。

第二,从人的居住环境角度来讲,庙宇附近也不是好的居住环境。庙宇道观的出家人,梵音、钟鼓和诵经的声音,会对附近的住户造成干扰,如果时间久了,自然会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妙观中一般种有松柏等植物,这类植物本是适用于种植在陵墓,不适宜居住环境,并且这类植物为四季常绿,年长日久,遮天蔽日,不利于采光。

第三,从心理磁场来讲,对于庙观来说,除了出家人,来这里的人往往都是生活、事业不如意,不顺心才来这里敬神拜佛,求神佛保佑,本身这些人都带有负面磁场。如果长期在这样的一种磁场中,必然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并且,对于一些迷信的人来说,庙观都是和鬼神联系在一起,而鬼神都是属于阴性物质,尽管很多人知道这是迷信,但是也必然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给人心理造成压力。

小结:

“住庙前不住庙后,住庙左不住庙右”,以上就是对这句话的三种解释。其实很多农村流传下来的俗语有些看似迷信,但是如果明白了其背后的道理,会发现很多还是很“科学”的。道友们,你们相信风水之说吗?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