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魁山临证验案(五)

 医小白上善若水 2019-01-23



以有形调无形

以无形治有形

无法胜有法

法无定法





郑魁山临证验案(五)

三十三、癭气(单纯性甲状腺肿

例1:李某某,女,32岁,售货员。因颈前部肿大4年,1970年2月15日初诊。

患者于1966年因和邻居生气后颈前部开始肿胀,逐渐增大,现在感到胸闷、有时心慌、心跳,烦躁失眠。检查:发育营养中等,形体较瘦,面色黄,心肺未见异常,甲状腺呈Ⅱ0肿大,有结节,舌苔薄白,脉弦滑,80次/分。西医诊断为地方性甲状腺肿;中医辨证系肝郁不达、气滞痰凝。采用消坚散结、舒肝理气之法治之。取阿是穴(甲状腺肿处),用围刺提插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针治2次时,自觉肿处轻松,见消。则改为每周针治3次,治疗至3月18日,针达15次时,肿物和结节完全消失,治愈停诊。1972年1月15日随访,情况良好。

例2:田某某,女,30岁。因颈部肿大3年,1970年6月15日初诊。

患者1967年开始颈部起肿物,逐渐增大,经城关医院诊断为甲状腺肿,治疗效果不显,文无时间去医院诊治,现在颈部肿物增大,变硬,有时心慌。检查:甲状腺体呈Ⅱ0肿大,有结节,心情不好,生气时胸中满闷,舌苔薄白,脉弦滑,78次/分。西医诊断为甲状腺肿;中医辨证系肝郁气滞、痰湿凝结。采用舒肝解郁、消坚散结之法治之。取阿是穴用围刺(针在肿物周围向结节中间斜刺)提插平补平泻法,内关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针治lO次时,肿物渐消,结节变软,治疗至7月10日,针达20次时,症状和肿物完全消失,治愈停诊。同年10月5日随访,情况良好。

三十四、筋疣(腱鞘囊肿)

例1:张某某,男,25岁,农民。因右手腕背面起囊肿半年,1971年11月18日初诊。

患者2年前扭伤手腕,今年6月右手腕背面起一肿物,逐渐增大,劳动时胀痛,活动受限,不能干活。检查:右腕关节背侧阳池穴处,起一囊肿,杏核大小,坚硬圆滑,推之不移,有轻微压痛。西医诊断为腱鞘囊肿;中医辨证系扭伤经筋,结为筋疣。采用消坚散结,破瘀活血之法治之。用三棱针在肿物顶端刺破皮肤,然后迅速将针拔出,同时以掐持囊肿的手掐持囊肿,挤出胶性粘液约1ml,囊肿即消,局部消毒,垫一消毒棉球,用胶布贴盖针眼。一次即愈。1972年6月10日随访未复发。

例2:乔某某,女,36岁,教员。因右踝前起肿物半年,1970年7月3日初诊。

患者半年右外踝前起一肿物,逐渐肿大胀痛,走路困难。检查:右外踝前起囊肿,核桃大小,坚硬圆滑、推之不移。中医辨证系损伤经筋、内结痰气。采用破瘀活血、消坚散结之法治之。在囊肿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在囊肿顶端刺破皮肤,迅速将针拔出,同时以手用力掐挤囊肿,挤出胶性粘液约3ml,囊肿即消,局部消毒,垫一消毒棉球,用胶布贴盖针眼以防感染。7月8日复诊在囊肿处用毫针前后左右沿皮向中间斜刺4针。留针20分钟,针治4次,囊肿完全消失。1970年lO月20日随访未复发。

例3:石某,男,35岁。2006年 3月17 日初诊。发现有腕关节一肿物1周。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腕关节背面一突起性肿物,关节活动受限,经省级西医医院诊断为腱鞘囊肿,建议行封闭治疗,患者因恐惧而未行。查见:右手腕背侧可见一杏核大肿物,坚硬,表面光滑,按之不移,有压痛,无破溃。有烟酒嗜好七年。中医辨证系扭伤经筋,结为筋疣。采用消坚散结,破瘀活血之法治之。用三棱针在肿物顶端刺破皮肤,然后迅速将针拔出,同时以掐持囊肿的手掐持囊肿,挤出胶性粘液约1ml,囊肿即消,局部消毒,垫一消毒棉球,用胶布贴盖针眼。复诊在囊肿处用毫针前后左右沿皮向中间斜刺4针。留针20分钟,针治3次,囊肿完全消失。右手腕活动恢复正常。

例3:马某某,男,25岁。2005年10 月 18 日初诊。

患者三日前因车祸致腰部扭伤,加重一日。患者三日前因车祸致腰部疼痛剧烈,关节活动不利,腰部肿胀,伤处肌肤青紫。腰椎正侧位X线片(-),查见腰部活动受限,不能转侧,软组织附近可触及条索状肿物。舌淡,苔白,脉数。诊断为腰痛,外伤阻络,气血瘀阻;腰部软组织损伤。治法:祛瘀消肿,舒筋通络。选穴:关元俞,志室,阿是穴(围刺肿物)。温通针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另推拿药物熏洗。针治一次,腰痛减轻,三次后,腰部可以轻微活动,一疗程后腰痛消失,活动自如,肿物变软,共针15次,症状全部消失,痊愈。

三十五、累疠(颈淋巴结结核

王某某,女,15岁,学生。因左颈前肿块2年,1957年4月8日初诊。

患者两年前左颈前起一肿块,近1个月来逐渐增大,有时疼痛,在北京市×医院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经服异菸肼等药未见好转。检查:左颈锁骨上窝部有2~3个肿块,小指头大小,质地稍硬,皮色正常,舌苔薄白,脉弦滑,76次/分。X线检查:发现第二肋间有片状阴影,印象为左上肺结核。血象检查:血红蛋白9.3g,红细胞3.46×1012/L,白细胞4.3×109/L,中性72%,淋巴25%,嗜酸3%,血沉14mm/h。西医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中医辨证系情志不畅,湿痰凝结颈部。采用疏经活络、消坚散结之法治之;取阿是穴(在肿大的淋巴结周围)用围刺法,曲池沿皮透臂臑,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针治10次,疼痛减轻,肿块范围缩小为5.5cm×3.3cm×1cm,改为每周针3次,治疗至1957年7月9日,针达43次时,肿块和疼痛消失,治愈停诊,1958年随访未复发。

三十六、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

苏某某,男,30岁,干部。因手指肿痛,1970年6月19日初诊。

患者前两天左手拇指起一小白泡,麻木作痒,被雨淋后红肿疼痛,第二天肿痛加剧,痛如锥刺,恶寒发热,从拇指肿处起红线,向肘部走窜。检查:左拇指内侧指甲根处有一小伤口,红肿灼热,从伤口处上方出现一条直行的不规则红线,向上蔓延至肘窝处。精神疲倦,发热寒战,无汗,体温38℃,面晦无华,舌苔薄白,脉弦紧,84次/分。西医诊断为急性淋巴管炎;中医辨证系水邪内侵,湿毒郁结。采用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之法治之。先取红丝疔之顶端(尺泽)放血,然后沿红丝疔从上向下孔最、列缺、鱼际和红线的起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并点刺至阳、隐白出血。针治一次疼痛减轻,体温降至37℃,每日针治1次,针治3次红线消退,红肿渐消,针治5次,拇指疮面溃破,流出灰黑色毒水,肿痛完全消失,治愈停诊。同年7月1日随访复查,左手拇指脱了一层硬皮,未复发。

三十七、缠腰火丹(带状疱疹)

患者,郑某某,男,62岁,农民。2005年 10 月 23日初诊。腰部皮肤灼热,疼痛一周,继之出现丘状疱疹,加重两日。患者于一周前出现腰部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呈带状排列,疱疹色淡红,起黄白水疱,疱壁易于穿破。渗水糜烂,身重腹胀。查见腰部颗粒状小疮疖,尖部有脓,底部红赤,呈带状排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嗜烟酒。诊断为蛇串疮,肝火久郁,湿热内蕴;带状疱疹。治法:泻火解毒,清热利湿。选穴:大椎,身柱,神道,至阳,脊中,悬枢,腰阳关、双心俞、肝俞用丛针扬刺法出血,不留针,先刺病的开始部位,最后再刺病的尾端,俗称“截断头尾”。然后取双神门、内关用凉泻法,留针15分钟,每日1次,针刺四次后,疼痛消失停诊。

三十八、痄腮 (腮腺炎)

樊某某,女,17岁,农民。因两腮肿痛,1965年2月16日初诊。

患者前两天开始头痛发烧、发冷,昨天发现两腮肿痛,逐渐加剧,现在咀嘴不便、张口困难,不能进食。检查:体温38.9℃,舌红、苔薄白,脉浮数,90次/分,两侧腮腺红肿灼热、有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1×109/L,中性60%,淋巴40%。西医诊断为腮腺炎;中医辨证系胃经积热,外感时邪。采用疏风清热、消肿止痛之法治之。针翳风、下关、颊车、合谷,用凉泻法,少商点刺出血;第二日复诊,两腮肿痛减轻,体温降至37℃,按上述方法减去少商,又针治1次,治愈停诊。经同年3月30日和4月20日两次随访未复发。

三十九、闭经

例1:解某某,女,25岁,未婚,学生。因6个月未来月经,1961年3月9日初诊。

患者15岁月经初潮,一向规律,28天1次,每次持续5天,量中等,色红有块,1959年冬开始不规则,20~45天1次,量少,超前或错后不定。1960年8月30日末次月经后,即未回潮,至今已6个多月,最近1个月来头晕、腰痠、疲倦无力,胸闷气短,有少量白带。一般检查:苔薄白,脉沉细涩,体温36~36.5 ℃,营养中等,体重43.5kg,血压18.7/15.7kPa,其它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官体后倾偏左,激情素中度低落,其它正常。化验:白细胞8×109/L,中性70%,淋巴29%,单核1%,红细胞4.35×1012/L,血红蛋白12.5g。中医辨证系饮食失调,损及脾胃,冲任失养,无血以行;采用健脾益胃、培补冲任之法治之。取气海、关元、气穴、三阴交、关元俞,用热补法,留针20分钟,每日针治1次,针治4次,患者感肠鸣腰痠、白带增多,又按上穴针治1次,月经于4月14日即回潮,因只来两天而量少,又按上穴继续针治5次,至4月23日,月经回潮即持续了5天,并且血量和颜色正常,舌苔薄白,脉缓稍细,因症状均已消失而停诊观察,经5~11月份复查、随访,月经正常,未发现症状。

例2:朱某某,女,25岁,未婚,学生。因7个月未来月经,1961年3月9日初诊。

患者12岁来月经,有时冬季不来,无其它症状。于1960年8月月经来潮后,至今已7个月,始终未回潮,9月份出现全身痠困,近两个月来经常出汗,每夜盗汗,全身疲乏无力。检查:两颧红,发育良,营养中等,舌净无苔,舌尖稍红,唇干,爪甲枯,脉沉细无力,两侧地机和三阴交穴处有明显压痛,其它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子宫发育不良,后倾,其它正常。中医辨证系先天不足,饮食失调,脾肾两虚,血海空虚。采用健脾补肾、培源养血之法治之。取中脘、天枢、关元、三阴交、肾俞,用热补法,每日1次,针治4次,盗汗、疲乏等症减轻,即改用肾俞、关元俞、气海、关元、三阴交,治疗到12次,出现了烦躁腹痛,治疗到4月15日,针达14次时,月经回潮而停诊。经过5月复查和11月随访月经基本正常。

四十、疳积(小儿营养不良症

王某某,男,5岁。1970年2月14日住院。

患者腹部膨胀、消瘦3年,坐着不欲动,贪食、常在地下拾东西吃,多吃、多泻、大便腥臭,经常盗汗,昨天突然发烧、水泻,1970年2月12 13来我院内科住院。住院2天发烧好转,腹泻一直不止,而转来我科。患儿不思饮食,每日绿水样腹泻8~12次,呕吐3~5次,检查:精神萎靡,嗜睡,面色晦黄,两眼窝凹陷,骨瘦如柴,头发稀少,囟门凹陷,小腹膨胀,弹力差,肝在肋下一横指,三关纹紫色,舌苔薄白,脉细数,120次/分。血常规;红细胞2.78×1012/L,血红蛋白7.7g,白细胞5.7×109/L,中性20%,淋巴79%,嗜酸1%。西医诊断为小儿营养不良;中医辨证系饮食不节、脾失运化。采用健脾益胃、消食导滞之法治之。取穴:①三关穴放血,中脘、天枢、三阴交,②建里、气海、腰俞、会阳,用平补平泻法,两组穴位轮换使用,每日针2次;针治2次时,病情好转,一日只泻2次,呕吐1次,治疗至18日,针达10次时,饮食增加、呕吐、腹泻停止,精神好转,腹膨胀减轻,则改为每日针1次,因三关纹已不发紫,减去三关穴放血;治疗至3月14日,针达30次时,饮食增加,消化良好,检查恢复正常,即出院。同年12月20日随访,患儿发育、营养和大便等一切正常。

四十一、日咳

张×,女,8岁,学生。因阵发性痉咳、伴呕吐已十天,1970年3月15日初诊。

患者1970年3月5日开始咳嗽,晚上发烧,逐渐加剧,每日连续痉咳20余次,夜间尤甚。痉咳时目赤、涕泪俱下,咳后有鸡鸣样回声,伴有呕吐,面色苍白。检查:颜面浮肿,两眼球结膜有片状出血,舌苔白腻,质红,体温38℃,脉浮滑,80次/分。化验:白细胞1.2×109/L,中性70%,淋巴30%。西医诊断为百日咳;中医辨证系外感时邪,肺失肃降、痰浊阻滞。采用清肺祛邪、止咳化痰之法治之。取百劳、大椎、陶道、定喘、列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针治3次时,发烧消退,咳嗽减轻,体温37℃,治疗至3月25日,针达10次时,治愈停诊。1970年6月1日随访,上学后未再发作。

四十二、食积(消化不良)

患者孟某某,男,2岁。因饮食逐渐减少1个月,于1975年3月30日初诊。缘去年7月患儿因食积消化不良,经扎针治愈。今年春节开始又不想吃,食量减少,逐渐消瘦,有时发烧、吐食,每天腹泻3~5次,便内有奶块和不消化食物,现在不吃食已5天。检查:体温38℃,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血常规:血红蛋白10g,白细胞18.85×109/L,中性32%,淋巴63%,单核1%,嗜酸3%,嗜碱1%。印堂部有青脉,舌净无苔,鼻孔干、红,指纹紫色通过风、气关,腹部膨胀如鼓,脉细数,140次/分。西医诊断为消化不良,中医辨证系食积内热,胃肠运化失常所致。采用清热养阴、疏调胃肠之法主治。上午8时许(辰时)先取厉兑为主,配三关纹点刺出血,中脘、天枢用泻法点刺,针治1次,腹胀减轻,饮食增加,以后隔日1次,按辰时先取厉兑,非辰时先取足三里为主,、配穴手法同前,针治3次,症状消失,检查恢复正常,即停诊。6月30日随访,情况良好。

四十三、脑瘫(脑炎后遗症

患者,胡某某,男,5岁。因聋哑和下肢不能活动18天,于1979年1月25日初诊。缘今年1月8日开始高烧住院,诊断为脑炎,经注射青、链霉素3天,高烧即退,但发现耳聋、瘖哑,下肢不能站立,不能行走,经中西医药物治疗无效,而转针灸病房。检查:舌质红、无苔,脉细数,表情精神一般,大声说话听不见,在背后拍手听不见,下肢不能站立(扶着能站)、不能出步,但哭声正常。中医辨证系风邪犯脑、耗伤津液、神明不清所致。采用清热养阴、开窍醒神之法主治。1月25日上午8(壬辰日、甲辰时),先取侠溪为主,配风池、哑门、上廉泉、秩边、梁丘、血海、阳陵泉、绝骨,用泻法,不留针,针治一次后即可迈步,以后先针开穴为主,配穴手法同前,治疗到30日,针达4次时,即能说话,自己扶墙能走,但仍耳聋,30日上午8时(丁酉日、甲辰时),先取阳陵泉为主,配穴手法同前,减风池、哑门、上廉,加听宫,治疗到2月14日,针达15次时,自己能走。能跑,听力恢复正常,即停诊。同年5月20日随访,完全恢复正常。

四十四、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

郑某某,女,8岁,学生。因右眼红肿疼痛1天,1954年5月3日初诊。

患者前两天上学写字时,右眼突然红肿热痛、眵多、流泪,畏光不能睁开而来我所诊治。检查:球结膜高度充血,流脓样眼眵,舌净质红,脉浮数。中医辨证系风热相搏,热血上冲于目。采用祛风泻热、消肿止痛之法治之。取上星、攒竹、鱼腰,用点刺法出血,以清热消肿;合谷,用进水泻法,留针20分钟,以驱风泻热。第二日复诊时,症状基本消失,但仍畏光,又针瞳子髎、合谷,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第三日即愈。

四十五、

田某某,女,15岁,农民。因视物模糊不清,1965年1月13日初诊。

患者从8岁开始近视,不能看清远方的东西,近年来,看书时常常要鼻子贴在书本上,看书时间长了眼球胀痛、疲劳、头痛,医院配了三百度近视眼镜,戴上就能看清楚远方的东西,但时间长了就感头晕。检查:矫正前视力左、右均为0.5,矫正后视力左、右均为1.5,舌苔薄白,脉弦细,82次/分。西医诊断为屈光不正;中医辨证系气血不足、视物过劳。采用益气养血、疏肝明目之法治之。针风池、攒竹、太阳、肝俞,每日1次,针治2次眼即不疲劳,针治10次症状消失,即取掉了三百度的眼镜,治疗至2月12日,针达20次时,完全恢复正常,治愈停诊。5月15日随访未再戴近视眼镜,视力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