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点多,我正准备睡觉,大学室友突然发来微信,我打开一看,她说睡不着,想找大学闺蜜们聊聊。 我问她是不是有事,原来又是她家两个孩子的问题。 “昨天妹妹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把她哥哥脸抓伤了。这已经不是她哥哥第一次被抓伤了,我儿子老师还开玩笑问我,你女儿怎么老爱往脸上招呼。 俩孩子打架已经是日常了,这一次哥哥没有还手。因为以往他还手的话,我或者他爸爸会先说他。我过去问缘由的时候,他眼里含泪,委屈巴巴地说:“妹妹抓了我好几下,我都没动。” 就哥哥昨天的表现来说,我其实还是很欣慰的。” ![]() 另一个室友听她这么一说,情绪突然很激动,也不打字了,直接语音一串一串发过来,我一个一个点过去听,才知道,她家有个表姐,家里就是姐姐让弟弟的典型,甚至差点让出了她辛苦买的房。 室友的表姐,和她弟弟相差一岁多,她考上大学那年,弟弟还在上高中。家里本来也不怎么富裕,还要供俩孩子读书,父母觉得有压力,就希望她能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弟弟。他们的原话是:你是女孩子,不上大学也能嫁出去,弟弟是男孩子,不上大学可能连女朋友都找不到。于是,她就让了。 没上大学的表姐早早出去打工,她做事勤恳,也好学,很快工作就小有成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攒钱买了车,也买了房,但是房子一直没装修。 弟弟高考失利,大学没考上,一个人到处跑,工作不顺心就辞职找家里要钱出去玩。看到姐姐买了车,觉得开着自己的车很有面子,怂恿着妈妈一起找姐姐要 “姐,你这车借给我开几天呗,回头就还你” “你弟弟就开几天,你做姐姐的让他玩几天吧,也不碍事” 看着自家弟弟和妈妈,表姐还是答应了,可后来就没有后来了,车一直是弟弟开着。 从小到大,表姐一直让着弟弟,衣服、零食、玩具、上大学的机会、车子,好吃的总会给弟弟先吃,好东西也是先给弟弟用,而她却只能捡剩下的。 ![]() 可是,万万没想到,她回去给妈妈庆祝生日的时候,弟弟会提出更无理的要求。 原来,弟弟找了一个女朋友,已经开始谈婚论嫁,女孩儿家也不要彩礼,唯一的要求是要有一套新房结婚。 可家里已经拿不出钱来了,弟弟和妈妈就想到了姐姐那套毛坯房,弟弟就找表姐要了。 “反正你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就让给我吧,大不了等我以后赚钱了我跟你买,姐,你看,你弟弟没房就结不了婚了” 表姐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个一直伸手找她要这个要那个的人竟然是她从小到大疼爱的弟弟! “不可能,从小到大,什么东西我都让着你,连我的车子也给你了,你现在又想要我的房子?我不会再让着你了” 第一次被姐姐拒绝,弟弟竟然哭着回去找父母告状了。妈妈过来找表姐,希望女儿能把房子让给弟弟结婚,就当做是借,可有了借车那件事后,表姐觉得松口了,房子也会没了,狠心拒绝了妈妈。 弟弟最后还是结婚了,也买房了,父母把老家的房子卖掉后再找亲戚借了一些钱,可这些都没和表姐商量。 表姐觉得这个家里,自己就是一个多余的,可有可无,很没意思。 生活中像表姐家这样认为年龄大的孩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的大人,不在少数。而这些场景,你一定不会陌生:
…… 相信此刻,大多数孩子的心声会是:年龄大,是我的错吗?凭什么我稍微大一点,就要变得成熟、懂事、忍让,我也只是一个孩子而已啊。 01、我的委屈谁能懂 不久前,媒体报道了天津一位12岁的女孩,因为不满父母生二胎离家出走。 小女孩从天津坐公交车一直到了通州,所幸民警联系上了家长,才把她安全接回。 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有了弟弟之后,觉得父母对弟弟的疼爱比她多,心里很不平衡。 后来有一次她生病发烧,一直呕吐,才感觉到父母对她的用心照顾。 小女孩感觉到,原来只要发烧一吐,爸爸妈妈就会对她好,就不会去管小弟弟,结果就不断暴饮暴食,吃完就吐,来换取父母的爱。 一个小学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就出了这样一道开放问答题,这道题被广泛上传在各大网页: 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想再给你添一个弟弟或妹妹,来跟你商量,你会说些什么?请把你想要说的话写在横线上,尽量把你的意见说明白,把理由说具体。 下面来看看,小学生们都是怎么作答的吧…… 《你好旧时光》里有句经典话语:公平需要一百个人的努力,而破坏它,只要一个就够了。 在老大的世界里,如果失去了“公平”,他们的安全感将不复存在。 02.要爱,而不是伤害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说过,孩子需要不断的关爱和照顾,就好像是一个杯子,需要不断蓄水。 而每个孩子,都希望爸妈能往杯子里装满安全感和爱。杯子被装满的孩子,会变得自信、开朗、充满活力;杯子装不满的,容易摇摇晃晃。 当弟弟、妹妹这些竞争对手出现时,头胎儿童自然会感到压力—— 杯子多了,我还能分到水吗? 我会拿到相同分量的水吗? 弟弟妹妹有的东西,我会没有吗? 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头胎儿童便会感到非常不安全,甚至还会故意闹腾,来提醒父母:我杯子里的水不够了,需要满上!
家庭就像一个小型社会,孩子们需要学会怎么与人相处,学会忍让,学会解决冲突,也要学会相亲相爱。 ![]() 03、谦让,不应该以年龄为前提 孔融让梨体现的谦让和分享精神,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谦让和分享,也应该是建立在孩子自愿的前提之下。如果孩子连这梨都没拿到,就被大人以弟弟妹妹年龄小,你要让着他的理由夺走了,还不让孩子有反抗和委屈,怕是太不公平了。 是非对错,与年龄并没有关系。父母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一味迁就老二,会让老大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也会对弟妹产生怨恨的心情。 所以,要以行为论对错,而不是年龄。 04、少干涉,让他们自己解决 曾上过《爸爸去哪儿》的安吉和小鱼儿,别看这两兄弟现在相亲相爱,其实弟弟小鱼儿刚出生时,哥哥安吉也是各种不适应。 因为弟弟分享了妈妈的关爱,跟很多小朋友一样,安吉也任性地掐过弟弟。 当时安吉妈妈胡可也没经验,觉得做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于是情急之下就训安吉:
安吉很不爽,一边走开一边还嘟囔着:
后来她开始调整策略,给安吉多点关心,两兄弟发生矛盾时,也不立即介入,而是让他们自行解决。 有一次,胡可正在开车。安吉和小鱼儿在后排因为争夺一个玩具,闹得非常不愉快。哥哥没有让着弟弟,反而把他惹哭了。但是胡可很淡定地继续开车,根本没有要插手的迹象,任由他们自己解决。果然,不一会儿,两兄弟就和好如初了。 胡可的这种少干涉,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避免了可能会因判断不公,引发孩子心生怨念的可能,还能让孩子自己学会妥协和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 05、公平对待 弟弟妹妹因为年龄小,确实会存在捣乱或调皮的时候。这时,父母应该告诉老二,这样做是不对的,并且教他们向哥哥姐姐道歉。 虽然孩子小未必懂,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能让老二明辨是非,还能让老大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能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爱。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把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需求,生动地比喻成蓄杯,每一个孩子都拿着自己的杯子,希望爸妈蓄满安全感和爱。 孩子或许会担心,父母的爱,因为多了一个弟弟妹妹而变少。但父母可以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明白:爱不会因为分享而变少,反而会因为有了手足之间的爱,而变得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