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的洗礼

 泉水叮咚700 2019-01-24

心灵的洗礼

文竹

      很想穿越时光隧道去高原做一次诗意的旅行 ,于是在玉树称多我成功地重塑了自己的内心,因为之前,对称多的认识只是臆想,从未置身于如此的旷野。此时,各种幻想衍生出的淡淡欢愉萦绕着美丽的旅程,甚至想不起来称多的海拔会影响到我,或许这就是我必定要经历的地方,宿命中多多少少有着前世的痕迹。那宽阔的原野、高远的天空,任由我的思绪游荡,无论在哪个方向,似乎都没有了边界。此时,埋首在这样的执着里,专注着心灵的移动中。这一切的一切都无法在光阴的河流里轻易的散去。那种静默在岁月中的地老天荒穿行在通往史前的时空隧道,它让我仿佛回到前生前世熟悉而温暖的家。五千年的沧桑就在凝眸之间,只要轻叩时光的门,我那鹤发苍颜的始祖母,便携带着远古的慈爱蹒跚而出,揽我入怀。

此刻,流动的云彩穿越我的身体成为奔腾在血管里生命的原浆。我的生命被原野承载着,风一样来去无羁。称多在某种意义上给了我一种大爱,更是深爱,它让我看到了积淀在古羌人内在的精神奥秘。林荫深处,掩映着幢幢碉楼农舍,是那种有着静美意境的诗句延续着一个古老生命的灵魂。布由嘉国的故事,不自觉中衍生出一种氛围,于是,这座碉楼便和历史连在了一起,和时空连在了一起,和天文地理连在了起,和人间冷暖连在了一起,和家国情怀连在了一起。古碉楼的悠长岁月,呼吸里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多少年来静静矗立在通天河畔,经历沧桑,它背靠巴拉神山,总面积约3240平方米。主人说,碉楼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走近布由嘉国,便走进了一部史书,我们面对的是一页厚重的历史。

大约在一千二百年前,相传这里住着一家人,母子俩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贫寒、衣食无着,每天都过着乞讨的生活。一日,儿子去乞讨,由于本村各户的生活均很拮据而没有讨到食物,儿子只好在别处赊下一袋青稞,当儿子背着青稞走过村前的小河时他看见一条金鱼跃出水面,于是他将赊下的一袋青稞都撒在了河里布施给了这条金鱼,同时从内心深处虔诚地祈祷。不知是感动了上天,还是那条金鱼的感恩回报。从此以后,他们母子在这片土地上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过起了衣食丰裕的生活,布由嘉国石楼也因此崛起。碉楼集居、宗教、屯、防守为一体,一楼为库房和牲畜圈,粮食、柴草、大牲畜都储存于里面,二楼是佛堂、灶房和主人的居室,大门一合就是一个隔绝的天地。而神、人、畜同居,从底层到高层,建筑的次序从具体的实用到抽象的精神领域,改变了村庄的意义,使它们变成雄关险隘,成为征讨者无法逾越的屏障。百年来,碉楼在视觉上与田野色调完美结合成就了与村庄之间的和谐,当然,我们知道,真正美好的家园,是在风调雨顺时享受自然与温情;在艰难困苦时,守护它的孩子。

      古碉楼能把人们的思绪带回遥远的过去,让人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这里,曾经上演过一场场人生的悲喜剧,在哭与笑当中繁衍生息、在生与死之间延续生命,坚守着太多的东西,留下的灵魂独自穿行在风中,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古碉楼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如今的古碉楼依然安安静静地继续流淌在岁月的河流中,就如同绵延不断的古老故事,在安静中穿插着许多时光的片段,在恍惚中定格瞬间的余光,幻映着历史的回放。都说流水无痕,岁月却用一种平和的笔触书写着指缝间渐渐淡去的流年。

      走进碉楼, 静默无语的不仅是凝聚着古诗古韵的木梯,还有守护在那里手持转经筒的老阿妈,那满脸的皱褶就像是古楼的记事本 ,随意舒展开来,都是诗意般的往事;那瘦骨嶙峋的身躯,就像是古楼的支架,即使负重百年 ,依旧坚韧不塌,独自展示着对生命诗意般的诠释。虽然记不住老人的名字,但能感悟出老人是古楼的守望者。

  古楼,因了它一代代主人的守望而生存着,主人也徜佯在幸福中。这让我想起德国十九世纪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荷尔德林曾写过的一首《人,诗意地栖居》的诗歌,他欲警示世人, 随着科学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工业文明将使人日渐异化,为此,他以诗的语言呼唤人们,需要寻找古旧的时光来避免异化。正如他在 《远景》中所描述的那样:“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 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 葡萄闪内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 带着幽深的形象。 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 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其实,布由嘉国与荷尔德林诗中意境很是相近。

身处其中,仿佛在那个古老的年代,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记录着这个地方的老故事,等你细细品味。金色的阳光透过轻纱般飘动的烟岚照射着,山边的流岚正呈现出万种风情,一望无际的晴空蓝得仿佛可以摘下来,心房就在这辽阔寂静的时空中温柔地有韵律地跳动。行走在这样的土地上,我的内心可以追寻香格里拉、追寻心中的日月、追寻自然与人的美景。这里就是心里的那个故乡,是千古不变的高原,这里有那转山人虔诚的脚步,这里空气中弥漫着的是亘古不变的佛音。在这里,也让人油然而生一种虔诚、还有一见倾心。让我感悟了一方旷古的神韵,仿佛世间的所有在这一瞬间里都被抹去,随之而来的温暖都是触手可及的。面对着神山圣洁的神姿、磅礴的气势、辽远旷古的寂静,让我在与它对视的瞬间内心产生震撼、让我刻骨铭心。

      面对阳光,我把内心的辎重放下,山谷把悠然给了我,山花弥漫的旷野,一只羊靠着另一只羊,一头牛看着另一头牛,一朵云追逐着另一朵云,五彩斑斓的梦在奔向远方,大山的脉搏跳动着,它让我穿越了时空的亮色。那一座座傲耸的雪峰,一展展浮动的经幡,那凌空飞翔的神鹰,我长久凝视着这些浮动在眼前的生命,它们延续着生命的长度,延展着生命的宽度,在透彻的温暖中我深深地迷恋着夕阳下的旷野。又在清晨的薄暮里期待着重生的曙光。是的,看见了鹰,我便看见了生命,看见鹰会飞向太阳,鹰是这精神世界最后的辉煌,某种意义上,这比生还重要、还有力度。这便是我的身体与称多的暗合。

      到了青海湖,我曾经以为青海湖以它那一片曾经沧海的湛蓝弥补了我活着的贫瘠。到了称多,才让我感受了真正弥补,那些有顽强生命力的花草,使我内心宁静恬淡,那些走过千年万年的羚羊、岩羊正穿过一片片五彩经幡,让我在这个神秘的瞬间回归到时光的彼岸。传说中尕朵觉悟神山的长子达泽神山巍峨高踞,洁白无瑕,右手举缨,左手持笛,胯乘良驹。护佛守法,教化黎民。尕朵觉悟藏语又称“觉悟夏尕”,意为“白圣客”,神山主峰即是觉沃大将军,旁边是冰川,传说那是“尕朵觉沃”将军洁白的帐篷。环绕神山周围的是为觉沃神打造兵器的七个铸剑师,为他缝制战袍的七个裁缝,七位战将、七位神医,还有觉沃的奶奶,觉沃的两位夫人,觉沃战刀等山峰。传说中尕朵觉悟神山之妹曼琼宗山,年少出家,后与巴拉神山相爱还俗。尕朵觉悟因妹妹还俗怒火高炽,用“幄嘎”击碎巴拉神山的头部,以致巴拉神山成了一座没有山峰的无头神山。

      仰望神山,我悄悄地为自己许了一场春暖花开,在这里我与时光对饮,看到了前世的自己。仿佛拥有了鸟的翅膀翱翔在天空,心在这里守望着生命如初的美丽。那些在生命中存在并灿烂过的笑容,那些伸手就能握得住的爱流淌成温暖,我对这片土地有了难以言喻的敬意。

  那些山、那些水,那些林、那些薄暮、那些夕阳,顷刻间顺着风的痕迹把安详铺满了各处。我知道,有着万年的守望,我才可以有今天与称多的相遇,这里的石头有着火焰一般的热情,温暖着我的心灵,给了我唯一的安详。

      此刻,我只想沉醉在这无边的旷野。我心生妄念,竟然想以此为家安度余生,只想逃离被各种诱惑所裹挟的疲惫生活。可理性告诉我,旷野只是我今生的相遇,坐在大山里,我和天空讲述彼此初遇的感念,讲述彼此的困顿与幸福。而这里我只是过客,我只有卑微的姿态和感恩的情怀。

      看到那一群岩羊我似乎偶遇了那个二十世纪中期,美国乡土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的叛逆儿子杰米·怀斯,这个未满二十岁就离开家乡来到纽约的孩子,安然地背对现代的喧嚣,描摹着绵延的海岸线、阳光下的草垛、掠食的海鸥和孤独的羊。他就像为贵妇画肖像一样描绘了一只母羊的样貌,在这只黑色绵羊的眼中有一种骄傲,他找到了羊的灵魂的踪迹,也成为他精神的图腾。或许,骨子里还流淌着宗教的血脉,内心里有信仰的烙痕,也有对于温柔、善良、深情、纯洁的挂念,经过磨炼后他回到了故土缅因州,这种表象上的弱小,或许正是本质上的强大。有时候,低下头颅,就是为了更踏实地行走在前方。我从对羊的生命的认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共鸣。我对自己报以诚挚的微笑,我一直在想,时间就是一条河流,我们就像站在岸上的人,在看着那些曾经遇到的人和事慢慢地远去,慢慢地在眼前消失。时常觉得,自己就象是在时光河流中随波逐流的人,涉江而过,哪怕芙蓉千朵,却只能是划过指间飘然而逝!不知道在时光的尽头,绽放过的花蕾会不会是风中的影子?而我,似乎就是自己的影子,我千百次地和自己对话,询问自己往昔的秘而不宣的心事,在自己和影子之间走动,经历着生命中最大限度的火与冰的境界,让这一境界以文字的方式宣泄出来,以便和自己达成和解。

      此刻,我爱着行走在旷野中的自己,可我更喜欢这旷野,这些发硬的、依然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这坦荡、宁静的草原上的山丘、草地、荒滩,有湖泊、河流……这令人遐思的草原,容纳了我所有的情致。虽说我的精神境界还没有达到一个令人不可企及的高度,但是我已经被草原上的这些顽强的生命所感动、对草原上所有已经在猎猎风中老去的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行走的脚步越发愉悦。这种愉悦以最轻盈的姿态直抵我心,我无需得到神的庇佑,我就是神,我坚定的持有此般执念,因为我的心在那片自由的荒原里跋涉。

  我就这么安静的守望着,用虔诚之心仰视着,在这一片土地上,我忽然被抖落了尘世的浮华,用另一种姿态,将尘世的浮躁与不安沉淀,高山之上,我便是山,我以巍峨的方式仰望生命的高度。

作者简介:戈强英:笔名文竹。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自由撰稿人,用行走感知时光中的本真。原青海电视台《日子》栏目撰稿人,著有散文集《沉淀的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