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过世,终年65岁。昨日,他生前的最后一条微博写道:“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今晚,回顾林清玄先生的经典篇章,再体会一次他文字中的淡然和思索。 作词丨林清玄 作曲丨马兆骏
他是中国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那个还没有网络的时代,流行的是各类报刊杂志。《读者》《青年文摘》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长,许多人通过这些杂志读到了林清玄的作品。 他的作品淡雅宁静,《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成为阅读理解题库之一和中小学生作文素材库。 他清隽的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他那蕴含哲理的通透文字,让人们在喧嚣中寻得一份宁静,在热闹中觅得一份清凉。 他清淡如水, 像悠悠山谷中的修竹, 亭亭而立, 不为世俗所累。 我的人生几乎是从最底层出发的。我生长在一个几乎没有文化和文明的地方,而且家庭十分贫困。我没有读过什么好的学校,学校里老师的经验也都很不足,就像教我们英文的老师,其实他只是受了几个月的短训就上岗了。但这没有妨碍我们的成长。 这个老师教我们用汉字来记住英文单词,“土堆”就是today,“也是土堆”是yesterday,而tomorrow 就理所应当地变成了“土马路”。于是,我记住了这些单词,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今天是土堆没关系,昨天是土堆也没关系,只要明天能成为一条土马路就行。” 十七岁那年,我决定离开家乡。临行前,妈妈送了我一样东西,一个玻璃的瓶子,里面装着黑黑的东西。母亲说:“你别小看,这里面装了三样重要的东西,一样是拜祖先的香炉里的香灰,一样是农田里的土,还有一样是井里的水。闽南的祖先们在离开家乡的时候都会带着这个,说是带着这个去到别处就不会水土不服,而且有了它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乡。”这个瓶子至今还摆在我的桌上,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家乡。 因为身上没钱,离家后的生活一度过得很苦。我曾经在餐馆当过服务生,做过码头工人,摆过地摊,还在洗衣店烫过衣服,甚至还杀过猪。杀完猪回到家,洗完手,就继续写作,变成作家。那会儿我十七岁,开始陆续发表作品,被一部分读者视为“天才”。 我一直坚持写作,希望能变成一个成功的作家。在我们那个地方几百年来没有出现过一名作家,我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比别人更勤快。我从小学三年级时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写五百字,不管刮风下雨,心情好坏;到了中学,每天写一千字的文章;到了大学,每天写两千字的文章;大学毕业以后每天写三千字的文章。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我每天还写三千字的文章。我还有个习惯,就是绝不废话,能三千字写完的,绝不会写成五千字,能五百字写完的绝不会变成一千字。 在我生长的年代,要当作家很难,因为稿费很少。为了生存,我开始去报社上班。和当时的所有年轻人一样,我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名利、金钱、影响力。我工作很卖力,因而很快就升迁,第六年就当了总编辑,同时还在报纸上写十八个专栏,主持节目,当电视公司的经理,还做了广播节目《林清玄时间》,一时风头无两,成为大众眼中成功的人。 到如今,我一共写了一百七十几本书,摆起来比我的身高还高。 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是成功,我会说,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爱与宽容,就是一种成功。如果每天都成功,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不管你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人生不过就是这样,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节选自林清玄《从人生的最底层出发》 ![]() ![]() 他的文章, 如百合雅致淡然, 没有半点铿锵声与火气。 又于不动声色中, 笔笔染着骨子里的傲气, 却并不喧哗。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处数千尺高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起初,百合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这样一个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却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根本不是花苞,而是长了一个疙瘩....” 偶尔有飞过的蜂蝶鸟雀,他们也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地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啊!”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节选自林清玄《百合花开》 ![]() ![]() 他谈论亲情, 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 母亲在灯火下的面庞, 父亲从乡间带来的蔬菜种子, 路边小店飘出的歌声, 都让他从中汲取绵密的温柔力量。 读小学时,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来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你所有的时间,也会像外祖母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以后我常常做这样的游戏,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候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但是作用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节选自林清玄《与时间赛跑》 ![]() ![]() 他说:“文学创作是我生命的宝藏, 使我敢与众不同,常保感动的心。 我很庆幸自己是个作家, 以爱为犁,以美为耙, 以智慧为种子,以思想为养料, 耕耘了一片又一片的田地。” 我从小喜欢阅读大人物的传记和回忆录,慢慢归纳出一个公式: 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难的,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真实证言。 但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后他们超越苦难,苦难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养料,是为了他们开启莲花所准备的。 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我感动的是: 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与勇气。 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於思想的瞬间。 节选自林清玄《常想一二》 ![]() ![]() 开车要下桥的时候,突然看到西边天最远的地方,有一轮紫红色饱满而圆润的夕阳。 那夕阳美到出乎我的意料,紫红中有一种温柔震慑了我的心,饱满而圆润则有一种张力,温暖了我连日来被误解的灰暗。 我突然感到舍不得,舍不得夕阳沉落。 那美丽的紫红夕阳,使我想起水墨画左下角的落款的印章。 如果我们的每一天是一幅画,应该尽心地着墨,尽情地上彩,尽力地美丽动人,在落款钤印的时候,才不会感到遗憾。对一幅画而言,论说是容易的,抒情是困难的;涂鸦是容易的,留白是困难的;签名是容易的,盖章是困难的。 我为自己的今天盖下一个美丽的落款封印,并疼惜从前那些囿于世俗的、沦于形式的、僵于论说的、在无知与无意间流逝的时光。 节选自林清玄《以夕阳落款》 ![]() ![]() 我常觉得,生命是一种奇迹。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对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枝头上唱出小提琴的夜曲。 在山里完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一颗大树几千年自在地生长。在冰雪封冻的大地,仍有许多生命在那里唱歌跳舞,保有永不枯竭的暖意。 当我们在夜星里,抬头望见无垠的天际,感到宇宙之大真叫人落泪,这宇宙里有无数的星球,我们的地球在星球之中又如整个海岸沙滩的一粒沙,那样不可思议的渺小。 但这样渺小的地方,有着生命、有着爱、有着动人的歌声,这样落实下来,就感到人是非常壮大而庄严的,生活在我们四周的生命也一样地庄严而壮大。 生命是短暂的,然而即使不断的生死,也带不走穿过意识的壮大与庄严之感。 今天在乡下的瓜棚看见几个绿色的瓜成熟了,我怀着感恩之心看着这几个瓜。看呀!一切都是现成的,这世界从不隐瞒我们,它是那样地简单和纯粹! 就是一个瓜,也是明明白白的,感恩的来面对世界。 节选自林清玄《感恩之心》 ![]() ![]() “愿远行人都看到最美的风景, 愿归来者终等到最暖的灯火。” 在“夜读”里,我们读到过 林清玄的童年梦想《保持梦想的心》, 与他看过那星空中的《月到天心》, 也曾一起共酌《温一壶月光下酒》, 慢慢地《让开心成为一种习惯》, 《在细微的爱里》《飞入芒花》 …… 感谢,林老先生, 带给我们的温柔与恬静。 今夜, 央视新闻“夜读”栏目向您致以我们的悼念, 一路走好! ![]() 点击「写留言」说说 在夜读里,你读过他的哪部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