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嘉德成立25周年慶典拍賣,古典家具及工藝品部壹如既往地推出《清雋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專場,共有六十余件拍品。集椅凳類、桌案類、床榻類、櫥架類等,風格多樣,其中不乏椅凳類精品。 Lot 4111 明末清初 黄花梨瘿木面鼓凳成对 来源:上海、青岛藏家递藏。 47.5×47.5×48.7 cm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椅凳類篇章中列出“其他形式的杌凳”,指出方形和長方形以外的杌凳作為其他形式的杌凳,如圓凳、橢圓凳、六方凳、海棠式凳、扇面式凳等等。這些形式在明及清前期的實物中肯定存在,繪畫中也能看到它們的形象,惟傳世實物中,堪稱明式的極為罕見。 此黃花梨癭木面鼓凳,有束腰,四足,插肩榫結構,足下有托泥。全身光素,僅牙子鎪成窪膛肚式輪廓,沿邊的陽線婉轉流暢。凳面四接,渾厚圓潤,面下壓壹道窄線。四足的托泥實由管腳棖聯結而成,即上下端都采用了插肩榫,與壹般的托泥和腿子在足端聯結的造法不同。整器黃花梨紋理清晰自然,色澤紅潤,葆光自然,頗為雅致。 此對鼓凳原為藤編坐面,後改為癭木面,還留有穿藤的孔洞。 Lot 4119 明末清初 黄花梨高靠背寿字纹南官帽椅成对 58×45.3×117 cm×2 此對椅黃花梨制,包漿瑩潤自然。椅盤以上為圓材,以下外圓裏方。搭腦造形彎弧美觀,中成枕形,三彎靠背板正面、背面的紋理皆流暢美觀,中上部圓形開光內鏟地浮雕壽字紋。扶手稍稍外彎,在體現威嚴感為主的格調下,又兼顧乘坐的舒適性。後腿上截以挖煙袋鍋的造法連接搭腦兩端,向下穿過椅盤成為腿足,壹木連做;前腿亦為相同造法。扶手與前腿鵝脖同樣以挖煙袋鍋榫的造法連接。座面藤編軟屜,椅盤邊抹中部凹進,下有穿帶支承。椅盤下正面牙板鎪壸門輪廓線,鏟地浮雕卷草紋;側面安沿邊起線的窪膛肚券口牙子,背面則裝光素刀牙板。腿間施步步高趕棖,腳踏與兩側棖下各安壹素牙條。整器形體高大,典雅精致。 Lot 4122 清早期 紫檀有束腰马蹄足罗锅枨长方凳成对 50×44.5×48.2 cm×2 取材優質紫檀,油潤如鏡,金星燦燦。形制為經典明式設計,邊抹上舒下斂,至底壓壹道窄平線,邊抹可見明榫。束腰打窪,做工細致。牙板用料厚實,牙、腳圓格角相交。壹木整挖的羅鍋棖稍稍退後安裝,不與腿子外皮交圈,因此采用了“齊頭碰”造法,而不須用格肩榫。方材腿足由上至下微微收斂,過渡自然,底收明練堅實的馬蹄,造型明快有力。 整器光素無飾,以油潤、美麗的金星紫檀取勝。造型簡約大方,用材厚實,工藝精良,包漿如鏡,十分耐看。坐面軟屜已失,可見壹根彎帶。為保持原貌,未做任何修復。 Lot 4150 清中期 天然木椅成对 82.5×60×90 cm 81×61×90 cm 图左:贯休《十六罗汉图》之一 图右:项元汴《坐根结椅图像》 從唐末五代著名畫僧貫休的十六羅漢圖,到明代項元汴《坐根結椅圖像》,陳洪綬《仙侶圖》和清代許多繪畫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天然木椅的身影。究其緣由,此類坐具用蒼勁、空靈的樹根以自然形態組合,這種風格非常適合僧侶、文人的鄉居生活,不作人工矯飾,與奇石構成了僧人、文人及高士生活意趣的壹部分,並以此貫穿天人合壹的哲學觀和宇宙觀。如果以當下的視覺來看,天然木椅抽象的意味多於具象,時代又賦予它新的價值。此對椅可與天然木桌壹起擺設,北京故宮可見此種組合搭配,造型奇特,古樸高雅。 ![]() 北京故宫所藏天然木椅、天然木几 ![]() 参阅:朱家溍主编,《明清家具》(下)图150,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2年,第290-292页。 天然木家具嚴格意義上是用樹根為材料制作的家具,與木制家具壹樣,有榫卯、有栽榫等。此種根的生成,是因巖石的阻礙,穿過巖石縫隙成長,故而盤根錯節順勢而成,盡顯空靈。椅靠背及兩側扶手利用枝幹蒼虬的天然木根拼接攢成,座面以木根做成圍框,上鋪髹黑漆的木板,座面下的牙子及腿、足均以木根拼鑲而成。造型依形度勢,與木根自然形態結合為壹體。幾百年來歲月的陳化,使這對椅子積澱了厚重自然的皮殼,散發出迷人的光澤。 ![]() Lot 4133 清早期 黄花梨高靠背南官帽椅 59×45.5×115.5 cm 此高大南官帽椅,挺拔俊秀,三彎靠背板紋理美觀流暢。彎曲的搭腦和扶手以煙袋鍋榫與椅腿連接,工藝考究。椅盤下正面安壸門券口牙子,沿邊燈草線卷轉圓潤,中央出尖,向兩側延展為鏟地浮雕的卷草紋,成為整器唯壹的裝飾。兩側面則安窪膛肚券口牙子,沿邊起流暢的燈草線。腿足外圓裏方,施步步高趕棖,腳踏與二側棖下各安素牙子。 ![]() 此南官帽椅的高度、做工和木材的選擇,都十分考究,應為重要陳設。 ![]() Lot 4144 明晚期 黄花梨无束腰直足罗锅枨云纹牙头长方凳成对 59.2×49.5×51.3 cm×2 来源:马未都先生递藏。 ![]()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甲5,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第18 页。 此對凳黃花梨制,紋美質堅。邊抹上舒下斂至底壓邊線,層次豐富。無束腰,牙頭鎪雲紋,邊緣起流暢的燈草線。四足方材,看面打漥作,沿邊起陽線,羅鍋棖亦如是做法,並與腿子交圈,做工考究。此凳由於邊抹、腿足層次的豐富性,淳樸的格調減少而出現了秀雅的意趣,可見工藝語言之重要性,也是工匠們長期實踐才總結出來的經驗。 ![]() Lot 4105 清中期 黄花梨嵌瘿木围子有束腰带托泥禅椅 87×61.5×96.7 cm 禪椅較壹般椅具寬大,常布置在書房佛堂,多為特殊定制家具。此禪椅做工考究,裝飾典雅。圍子為三屏風式,以黃花梨厚材攢框,打槽鑲嵌癭木板,紋理瑰麗華美。每扇癭木板上填嵌紫檀制福壽紋,工藝精湛,圖案吉祥。 ![]() 三屏風背面的癭木板采用落堂起鼓作,頗為考究。座面為藤編軟屜,乘坐舒適。邊抹素混面,至底壓壹道窄平線。束腰打漥作,過渡自然。牙子鎪成壸門式輪廓線,牙、腳沿邊起的陽線,於陽線上又作陰刻,層次十分豐富。鼓腿膨牙,弧度強勁有力, 足端順勢收高馬蹄,下承托泥。 ![]() Lot 4109 清早期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罗锅枨长方凳成对 49×45×48 cm 此對方凳為標準明式家具杌凳類形制,方材,有束腰,羅鍋棖,馬蹄明式。以黃花梨木為材,攢框鑲席面,邊抹素混面。壹木整挖的羅鍋棖稍稍退後安裝,不與腿子外皮交圈,故不須用格肩榫而采用了“齊頭碰”的造法。牙、腳以圓格角相交,沿邊起流暢的燈草線。方材腿足,四腿八挓,下承馬蹄。此對凳子,通體光素,用材實在,結構凝練。 此對長方凳局部采用了包鑲工藝。“包鑲”工藝在清代的宮庭裝修及家具上屢見不鮮,從選材、幹燥到工藝、工序、拼接等,極端精致。粘接使用魚鰾膠,牢固精細,細如毫發的接口,歷經數百年都難以察覺。 ![]() Lot 4145 明晚期 黄花梨圈椅 64×62×99 cm ![]() 此黃花梨圈椅全身光素,線條簡約流暢,紋理清晰美觀,尤其是靠背板木紋令人流連。扶手以楔釘榫五接,兩端出頭回轉收尾,上方拍平。後腿上截與鵝脖出榫納入圈形彎弧扶手,下穿過椅盤成為腿足。扶手與鵝脖間打槽嵌入小角牙。扶手左右支以三彎形上細下大的圓材聯幫棍。椅盤四框內緣踩邊打眼造軟屜,現用舊席是更替品。座面下三面安窪堂肚券口牙子,後方則為短素牙條。腿間施管腳棖,踏腳棖及左右兩側管腳棖下各安壹素牙子。 品质中式,精致生活 《木为舍》——当代中式家具的践行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