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创企业的至暗时刻

 黄元章3355 2019-01-24

各位好,我是陆小宇,来头条一年多时间了,陆陆续续发过一些文章,也回答过一百多个关于创业融资的问题,至于影响力,说来惭愧,粉丝并没很多,但到现在为止能够坚持留下来,偶尔听我絮叨的人,我想都是可以好好聊聊的。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当做是我对头条这一年时间里的总结吧,由于平时工作关系,放在头条里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对于头条里的粉丝朋友们可能了解的并不是很深,如果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多多担待。

咱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题目——《初创企业的至暗时刻》。

初创企业自不必说,刚起步的创业者,企业刚刚成立且没有足够的资金以及资源的各类企业,初创企业的普遍问题是什么?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业务开拓吃力等等。

至于“至暗时刻”,它是一部传记历史片,讲述的是二战时面临来自内部的偏见与外部的法西斯战争,温斯顿丘吉尔抵住压力,带领英国人民奋起反抗,赢得敦刻尔克战役的胜利,度过了黎明最黑暗的时刻的故事。

网上关于“企业家的至暗时刻”之类的文章一搜一大把,描述的无非是各种已成功的明星企业家之前是怎么度过各种劫难,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的鸡汤式文字。

而现实中更多平淡朴实的、暂且尚未成功的创业者们好像都成了炮灰。

让大家追捧的成功者永远都会第一时间曝光在聚光灯下,

如果你失败了,没能度过属于你的至暗时刻,

对不起,没人管你的死活。

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平时服务的大多数都是初创企业,所以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发言权。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也很清晰,本篇文章的对象就是那些初创企业、在种子轮到A轮的创业者,

如果您现在正处于这个阶段,不妨接着往下看一看;

但是如果您的公司拿到了B轮或是再往后,到这就可以跳过去不看了,可能会觉得有些小儿科浪费时间。

初创企业的至暗时刻一——选择创业这条路。

看到这里,现在的你不妨停下来仔细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当初为什么选择创业吗?

您别觉得好笑,我在头条里见到过太多人问这类问题了,包括我身边,这种人也是大有人在。

从我在悟空问答回答问题开始到现在,每天在后台都会收到很多类似的问题邀请,令我感到好奇的是,这种问题的热度一直没有衰减,无论在一年当中的什么时刻,都会有很大一批人来关注这些问题,“30岁一事无成,该不该创业?”“人到中年,创业算不算晚?”“5G时代到来,对于普通人有哪些创业机会?”等等,你应该还会发现,在其他媒体平台里面,天天鼓励你教你怎么去创业的数不胜数,这些人的粉丝数动辄几十万。

这就反映了一个很浅显的问题,好像咱们身边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创业梦”。其实想想也是,人毕竟都是向往自由的,谁又想着打一辈子工呢?

可是问题又来了,创业这条路真是每个人都可以走的吗?

在这里引用小米的雷军一句话“创业要顺势而为”,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理解就是,选择创业这条路的前提是你在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领域最起码有了一些沉淀,然后在某个时机跳出来创业。

在我们以往的成功数据当中,融资成功的创业者平均拥有4.4年的工作经验,姜还是老的辣,有经验的创业者是更吃香的。

所以在你想“颠覆行业”之前,先踏踏实实的工作几年,累积好行业经验和资源才是必备法宝。

千万别一时冲动,觉得哪个行业机会不错然后all in,家里没矿给你这么造。

说到这里再多数一句,很多人都在讨论刚毕业的大学生要不要创业,我前面说到了,创业前期要有一定的“行业经验”,所以我觉得无论你现在是否年轻,是否刚毕业,一句话,“要有行业相关经验,至于创业经验这个反而不是很重要。”

剩下的,留给你自己想象。

初创企业的至暗时刻二——如何进入创投圈

创业离不开投资,作为创始人,每天除了制定战略之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可能都是在找钱的路上,企业要是想做大做强,是离不开资本的协助的,除非你想做的只是一点小生意。

可是我为什么把“进入创投圈”这件事单独列出来作为初创企业的至暗时刻呢?

原因很简单,我见过太多项目栽在了这里,创始人满怀信心的寻找投资人,到最后投资人没找到,剩下的为数不多的资金全都进了骗子公司的口袋。

在头条后台,几乎每周我都能收到这样的问题邀请:“到哪里去找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我们的团队已经搭建完善,产品也已经投产试用,去哪里寻找投资人?”

如果你创业走到了这里,作为创始人眼看着自己有这么好的项目,眼看着自己的团队一点点成长起来,这个时候是创业者最需要钱的时候,但同时也是你最绝望的时候。

越是绝望的群体,你们的消费就越不理性,常常逮到一根葱就当做救命稻草,哪怕提供的解决方案,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并不是那么完美,甚至正常人在平静的时刻认真想一想就发现是个骗局,你们也愿意支付很高的溢价。

比如随便弄个方子搞出个保健品,卖给对死亡非常恐惧的老人,骗走老人一辈子积蓄的案子举不胜举;比如包装几个大师,为极度发财却没有门道的年轻人提供成功学指导,每场培训会的一张门票都要卖几千元;比如为房地产商提供对接政商关系的灰色地带的掮客服务,人还没到位就先收几百万;比如把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玩具高价卖给杀红了眼的人民币玩家;比如微信附近的人里突然有个美女和你一个好几年没碰过女人的屌丝搭讪,说要给你服务。

于是作为创始人,你可能会按照网上介绍的那样,不停地参加各种路演活动,不停地往投资机构的邮箱投递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可是你辛辛苦苦转了一圈之后,一切都尘归尘土归土。

你的创业项目没有死在投资人的否决当中,而是死在了见到投资人之前的拦路小鬼的手里,想必这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是挺悲哀的吧。

初创企业的至暗时刻三——创业没有方法

马云这话说得好啊“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于是有很多创业者抱着这种信念,一直坚持死守,最后失败。

创业是需要坚持,这话没错,但是还有一点你想过没有,创业需要讲方法。

有句话我不知道你认不认可,其实不仅仅是创业,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挫折、欺骗、被坑等等都不会让人成长,只有反思才能成长。反思未必一定要自己踩过坑,也可以从别人的挫折中进行反思。

最近几年我接触了不下4、500个早期创业者,经常会听到几种不同的声音,比如有创业者跟我说“我没什么钱了,只能等融到资项目才能启动”,还有的创业者说“我手里的钱所剩不多了,这些钱都还不够我重新开发一个APP的了”,也有些创始人说“现在产品开发的方案特别复杂,整个的周期很长,拖得太慢了,不知道该怎么精简。”

这些说法,其实背后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创始人都是在说,我的钱不够了,所以开发不了产品,但是由于产品没有开发,所以我就很难融资,所以创业就卡住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把它列为初创企业的至暗时刻的原因。

仔细想想看,我上面举的这些例子是不是都是你曾经碰到或者说现在正在煎熬着的?

我在前文至暗时刻一里提到过,“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在这里可以再细致的讲一下。

我们都很容易发现,不同创始人创业的差别很大,往往都是同一个赛道,比如说一对一的在线英语辅导,两个团队同时融了300万的种子轮,可能第一个团队做了一年的时间,把钱都花光了,产品还没上线;而另外一个团队,可能用了一年的时间,已经尝试了5个不同的产品模式,而且每个方案验证的质量都非常高,不断试错,不断尝试,最后只要这5个方案当中有一个能跑出来,他就可以成功的融到下一笔钱了。

我们发现,验证同一个想法,如果是不同人操盘的话,可能是300万和30万的区别,甚至有人可能花30万就能验证同样的一个创业方向,这里面区别很大。

其实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精益创业”的概念了,怎么用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把你创业的试错成本降到最低,真的很重要,这个方法不能保证你成功的概率,但是能保证你不是一次KO就死,最起码可以让你死上很多次,创业是什么?创业就是九死一生,相信你死得多了总会有获得新生的那天。

当然今天我也没打算把“精益创业”的概念在这里展开,它涉及的东西很多,还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完的,要是有兴趣的创业者们可以后台跟我联系,大家伙可以一块探讨探讨。

不知不觉也写了有三千多字,谢谢你不嫌我絮叨看到了这里,以上就是我对初创期企业的三个至暗时刻的思考,如果现在的你正处在你的至暗时刻,那么我希望你能早日突破自己。

用《至暗时刻》电影里一段丘吉尔的话作为结尾,大伙没事的时候也可以看看这部电影。

“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这种精神与信念,正是人类社会穿过一个个幽暗的时刻,最终迎来光明的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