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海涛:原野的呼唤——为振风文丛序

 声动天下 2019-01-24

《黑夜笔记》系“振风文丛”中的一本,以下是著名作家、市作协主席金海涛先生为丛书所作的总序言:


原野的呼唤
——为振风文丛序

 

金海涛

 

 

 

 

  姚岚女士嘱我为这套丛书作序,我深感为难。在我看来,作序,如同一把钥匙,将一扇门打开,数家珍般地把屋内最好的宝藏介绍给读者,这是颇需眼力的,所以迟迟不敢应允。姚岚说:“作协出书,你不作序,谁作呢?”自决定出这套丛书以来,姚岚找出版社,跑印刷厂,联系作者,谈合同谈印刷,一脸倦色。如此,我岂能相拒?只好勉为其难了。
  丛书共收集了十一位安庆籍作家近作,其中八部散文,余为诗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各一部。这些作家有的享誉文坛多年了,著述颇丰,有的则小荷露尖。
  至于这套丛书,我不敢妄言质量如何之高,但至少有一点给我的印象强烈,那便是每部作品的亲切感,所表现的大都是自我际遇和身边的人事。目光所及,从溪流到林岸,从田地到家园,从近郭到远山,从小路到村头,常让人置身于一幅幅乡村小景之中。或喜或悲,或笑或怒,均是直抒胸臆,娓娓道来,真切自然。
  家园,在这本丛书里,表现的是更多的话题,无论我们离开多久,它总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棠梨树下,坐着我喊四爷的老人,老人'咕咕噜噜’地抽着水烟,沟壑纵横的脸上,留下岁月刀刻斧斫的痕迹。年轻时,他是村里第一代'打工仔’,那时叫'合同工’,终因户口问题,没能转正,在城里划了半个圈回来不走了。四爷说:如今的年轻人,被外边的花花世界迷惑了,心野了,过完年就出去,直到春节才回来,村庄里剩下的都是我们这些老人、妇女和孩子。”几个老人感叹人生感叹时代,了了几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民俗画(史良高《乡村啊乡村》)。舒寒冰的《满屋蛙声》却是另一番情景,“二十八岁那年,我终于突破蛙声的包围,结束了十年乡村'游击战’,以一种决绝的心情告别乡村,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挺进城市。然而,一颗敏感的心,很快陷入新的包围。代替十面蛙声的是坚强的钢筋和水泥、浮躁的霓虹和喧嚣。十年中,多少孤独的梦境中,一次次恍然的,竟是热闹的蛙声。其实,眷恋从离别的刹那,就已经开始了!”于是,当一只只青蛙从儿子的书包里、口袋里跳出,这对父子都成了斗蛙的高手。“老爸,再斗一把?谁输谁小狗!”在儿子的游戏里,做爸的也回到了乡村的童年。都市的喧嚣,生存环境的浮躁,家园,不仅是孩子襁褓的摇篮,也是成人盼望的宁静的港湾。在舒寒冰、黄亚明、史良高、甘长胜、宁龙顺、沈巧枝等人的作品里,不只是描摹自然的物象,在他们的作品里很多的物象都看成一种有生命的东西,甚至是当成人物来抒写,赋予自然景观人格的魅力。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动用的都是真实饱满的感情。读罢,如一缕清风,沐浴心田。
  姚岚的报告文学集《雁过留声》则是以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态观注着社会的边缘问题,她对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对少年监狱数次采访,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她甚至对中国城乡救助制度、城市垃圾处理这些尖锐的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直指时弊,作品透视出一个作家的良知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冯克勤是一位中年母亲,第一次创作了长篇小说《巧凤》,通过一个女人的一生演绎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文风朴实,脉络清晰,人物丰满。
  这里还要说的是储劲松和谢思求两位作家。他们作品多以人物为主,夹叙夹议,谈古论今,直抒己见,透着深邃的思辩色彩。储劲松的作品常常弥漫着一缕诗意,更显襟怀。读他的《剑气引》,仿佛看到寒剑凌空,习习声响。“如果我战胜,请弹铗高歌壮我行色。如果,我不幸血染沙场,请不要空悲切,剑侠最不需要咸涩的泪水,也最不需要软弱的同情。请将我安放在向阳的山坡,请以我的宝剑为我殉葬,请在我的墓碑上刻下'剑侠某某某之墓’。然后,请你们离开,让我怀抱心爱的宝剑深眠。”铁血男儿,少年壮志,愤世嫉俗的情怀,跃于纸上,他的《愤怒不再,依旧青年》似乎作了极好的注解,“一个失去'愤青精神’,不再愤怒的青年,不惟是可悲的青年,更是可耻的青年。一个没有'愤青’的社会,就如同讳疾忌医的病人,它会在无人指摘中一点点地病入膏肓。”谢思求去年出版的一本随笔《徽州女人》,当时读罢,仿佛看到徽地史上的一群才女凄风苦雨中立在天地之间,对历史无言的诉说,难以自禁。这次读他的《文章之府老枞阳》,让我们再一次从枞阳这片山水之间领略到先贤的风采,方以智、方苞、刘大槐、姚鼐、钱澄之、淑女方维仪、吴汝纶……这一位位先哲、民族精英,从枞阳这片土地向我们走来,或谈笑风生,指点江山;或愤世嫉俗,直指时弊;或奔走朝野,为生灵涂炭而呼喊……历史的风烟从我们眼前拂去,然而却遮挡不住他们灿烂的光芒。思求写人,常大处着笔,于细处见精神,洋溢着真挚的人文精神和诗趣的哲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童年时代的生长环境,从小喝那里的水,吃那里的粮,不管你长大走到哪,即便天涯海角,你这一辈子仍与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有着割不开的情意。客居在非洲近十年的诗人唐红兵,即便在异国他乡,仍时时忘不了家乡的亲人,家乡的山水,“留在沙漠中的泪水/烙印了日夜的无限思念/亲情的离别是一种心痛/异乡的天空寂静无炊烟/留在沙漠中的智慧/点亮了一片荒芜的热土/贫瘠的疆土渴望无穷的智慧/雨季在智慧中绽开笑脸。”绵绵不尽的乡愁溢于言表。然而正是对家乡山水、亲人的思念,使他在炎热的沙漠里或是一片苦雨中,绽开智慧的笑脸,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家园、故土,我们对她的依恋,犹如一只风筝,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离不了那根牵在慈母手中的风筝线。
为这套书取名《振风文丛》似有些流俗,然而殊不知,象征着安庆这座城市标志性的建筑——振风塔,就屹立在这座文化名城的江畔,它是这个城市的符号,是几百年来这座城市人文精神的体现。取为这套丛书之名,多少有振兴安庆文坛,薪火相传之意!
  记得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序,常常地被写,可是很少有人去读。读者想读的自然是书的文采。那么就赶快打住,把这把钥匙交给读者吧!


                                               2009年11月9日

 

 

金海涛,著名作家,安徽省安庆市作协主席,北京电影学院编剧专业毕业。

 

 金海涛:原野的呼唤——为振风文丛序

 

  主要电影剧本作品

 

  《月亮湾的笑声》

  (获文化部优秀影片特别奖);

  《骚动的乡风》

  (获第四届“冰雪杯”铜奖,并参展了1994年开罗电影节);

  《走出硝烟的女神》

  (获2001年文化部华表奖)。

  主要戏剧作品

  《小乔与大乔》

  (获安徽省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优

  秀奖)。

  主要电视剧作品

  《徽州女人》

  《秋风拂过都市》

  (获上海市世纪电视、电影剧本评委奖。)

  《孔雀东南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