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风丨艺术一家人

 昵称35641324 2019-01-24

  

 

     《孟子》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修齐治平是从自身开始,自身的修养决定着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的命运,这就是家风。家风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家风是民风、社风、国风的基础展现,是社会风貌和国家风度的核心映射。家风,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品质和生活作风,是建立在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家族、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品格的综合显现。


朗禾空间



     1月23日下午,由朗禾空间主办,峻辰投资,智营造空间设计协办的“家风·艺术一家——曾来德、李琼珍、曾珍迎春书画展”在北京朗禾空间展出。本次展览主题为家风,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美好诠释,旨在展示来自一个艺术大家庭的家风传承与创新。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左一)参观展览


     曾来德先生是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书画艺术大家。曾来德先生潜心研究今人审美,溶入时代精神并创造出独特的书画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书画界产生广泛的影响。曾来德先生一直在思考中国书法创作的未来走向,其以书入画、以画入书、书画一体的独特书写方式,无论书法、焦墨山水还是画意书法,于“敞开笔墨”中在已知空间中进行未知创造,给当代中国书画的创作带来和融进了无限生机。尤其是他的“墨乐”,融传统与现代为一炉,曾先后亮相于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北欧四国、韩国议会宫,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在中国文化价值的国际输出方面,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突出贡献;夫人李琼珍女士,现为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凤凰画院副院长,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其作品“间含秀色,自散幽芳”。女儿曾珍,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成都画院专职画家,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四川致公书画院副秘书长。自幼喜书画,童年得画坛宿老周韶华前辈之教导,十岁即举办个人作品展于中国美术馆,之后一直致力于书画创作,并先后修业于国家画院姜宝林花鸟画工作室、沈鹏书法创研班,并出版有《曾珍画集》、《一叶知音》,曾珍的画作“大气而不乏精致,风格独具,殊值赏味”。从这个和谐的艺术之家里,大家可以看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及和谐儒雅的家风。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申万胜(右一)参观展览


     本次展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申万胜,著名指挥家丁晓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洪厚甜,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助理王厚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书画家》杂志执行主编张公者,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蔡大礼,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明,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张德林,中国画院秘书长兆学军,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主席王晓卉,梅岭创意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贝德诺维基,朗禾空间创办人、策展人文白,艺术家李晖、焦清、杨频、唐书安、唐朝轶、金铃子、畅世博、张平、张金龙、陈梦娇等,以及部分书画爱好者及新闻媒体界的朋友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19年2月23日。



采访篇



曾来德先生接受书画频道采访


曾来德先生接受先明艺术采访


李琼珍女士接受书画频道采访



曾珍接受采访



作品篇





前  言

 

程大利/文   

 

     吾友曾来德,大才矣。书画兼长,成一家面目。且精力过人,数十年展事不曾停歇。花甲又作一元新始,不惟激情不减,甚而新趣勃发。出书、办展、捐赠、建馆......真应了白石老人那句“不教一日闲过”的印文。

     创作时间自然要披星戴月,正是“案端灯破晓,笔下草成诗。挥写从兹去,乾坤记墨痴“的境界。大至丈八巨制,小至盈尺小品,草楷兼擅,形质兼俱。画作奇思,独辟蹊径。

     女儿曾珍,才情不让乃父。自幼聪敏不群。儿时即办画展,及长,入科班学习中国画,后拜名师周韶华、姜宝林。兴趣宽广,奔放不羁。狂来架子鼓、摇滚乐难以尽兴;静时巧娘描绣,引珠穿丝,微观世界做出大文章。设计视角独特,动手天赋更强,从饰品到服装,均见不俗才华。以此识见和能力入笔墨一途,竟开出别样的花来。那是另一片独特天地,曾家气象。

     夫人琼珍,年轻时相夫教子。守着两个“疯子”,竟也入了画道。耳濡目染间画起了山水。于是,一发而不可收,遂入国家画院随我习画,从“四王”入手,再追文、沈,上学大痴、黄鹤,更研究宋人笔趣,点画间竟生出气象来。作品端庄宁静,一股朴厚气息。与家中的两位形成对照,有张有弛,有磅礴有内敛,有高山坠石,也有舒云万里。

     三口之家要办作品联展,我名之为家室艺术。《诗经·周南·桃夭》有句:“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孟子·滕文公篇》云:“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来德得家室之乐外又与琼珍和曾珍成为艺术同道,大乐矣。宋代叶适更云:“妇人之可贤,有以文慧,有以艺能,淑均不妒,宜其家室而已”。

     此言说得明白,文慧、艺能的女性正是家室之兴哉。来德有幸。

     谨祝展览成功。

 

程大利

2018年1月16日于师心居


作者系中央文史馆馆员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父:曾来德















母:李琼珍


















女:曾珍



















现场篇


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申万胜


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蔡大礼


《中华书画家》杂志执行主编张公者


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张德林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明





汇聚朗禾,谈文论艺





恩师曾来德先生王厚祥(中)、李明(右)交谈。


艺术家唐朝轶与王厚祥、李明


艺术家焦清与张公者










合影篇




朗禾空间创办人、策展人文白(左)与“艺术一家人”曾来德、李琼珍、曾珍合影。


学生送来鲜花以示祝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