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赏析古诗词里着色的思绪

 花好月圆sb3rxi 2019-01-24

春日绿意盎然,秋日黄叶纷飞,我们在描写景色的时候常会提到颜色,古人也一样。在古诗词里,古人常会运用颜色,搭配不同景色或季节,从而抒发内心的思绪。颜色词的使用不仅能让景色更加生动,同时也让诗词变得更有意境。今天就请同学们背上你们的颜料盒,去收集古诗词里的色彩吧!

收集色彩

——梨花白

东栏①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②,柳絮③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④,人生看得几清明⑤。


注释:

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②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③柳絮: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④雪:这里喻指梨花。
⑤清明:清澈明朗。


翻译:梨花是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明朗。

着色的思绪——春光易逝

“惆怅”是诗中具有浓厚感情的词,充分表现了当时诗人的心情。要了解惆怅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诗人所见的景物变化中入手。柳树由浅绿变为深青,继而柳絮飘飞,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这里更加强调白色,是因为春色之美原在万紫千红,如锦绣般的大地上,但这里诗人只描写了雪白的梨花,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所以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

到这里,此诗情感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雪的梨花,强烈的白色是引起共鸣的主要关键所在,它暗示了盛极将衰,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何人不为之惆怅。因此,我们找到了有浓厚情感的诗句,再联系景物特征就能理解诗人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暂的情怀。


收集色彩

——黄叶

咸阳①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②杨柳似汀洲③。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④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⑤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

①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今属陕西)。
②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③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④鸟下:飞鸟下落。
⑤当年:一作“前朝”。


翻译: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归鸟飞到秦朝禁苑的绿草之上,秋蝉在汉朝深宫高树的黄叶上鸣叫。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着色的思绪——万里之愁

本诗开头“一上高城万里愁”,一个“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人开头便写“万里愁”用意何在呢?下文的“蒹葭杨柳似汀洲”,一个“似”字,道破此处并无真的汀洲,不过是想象出来的,然而为何又非要拟一个“汀洲”不可?原来诗人家在润州丹阳,他此刻登上咸阳城楼,举目一望,见秦中河湄风物,居然略像江南景象。于是笔锋一点,微微唱叹。

万里之愁,正是乡思之始。咸阳本是秦汉两代的故都,旧时的禁苑,当时的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鸟,不识兴亡。此处的黄叶充满浓浓的愁绪,正好与诗人的“万里愁”相呼应。那么到底是“万里”之愁?抑或“万古”之愁?耐人寻味。


收集色彩

——青山绿田

书①湖阴先生②壁两首(其一)

【宋】王安石

茅檐③长扫净无苔④,花木成畦⑤手自栽。
一水护田⑥将绿绕,两山排闼⑦送青来⑧。


注释:

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③茅檐:茅屋的屋檐,这里指朋友家的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⑦排闼(tà):推门而入。闼:小门。

⑧送青来:送来绿色。


翻译:领居家的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田畈中碧绿的庄稼。两座迎面的青山好像推门而入,为人们送去绿色。

着色的思绪——春意盎然

这首诗的前两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后两句则是将目光移向院外的山水。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味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绕”和“送”字显得那么有情,“绿”字和“青”字又让整句诗更有画面感,将一片生机勃勃的春色呈现在大家眼前。

不难看出,诗人将颜色描写与思绪相结合,使得整首诗表现出“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两山苍翠葱茏,情急心切,竟能“推门而入”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两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韵味深长。在修辞技巧上,“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也堪作典范。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环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收集色彩

——残红

采桑子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①西湖②好,狼籍残红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④尽日风。

笙歌⑤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⑥,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①群芳过后:百花凋零的时节。

②西湖:指颍州西湖(今安徽阜阳),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③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④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⑤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⑥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翻译:虽说是百花凋落的时节,暮春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被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随风飘荡,整日里暖风融融。游人尽兴散去,笙箫和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两只燕子穿过细雨,翩翩飞回了巢中。

着色的思绪——旷达胸怀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所作,抒写了他寄情湖山的情怀。西湖花谢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词人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会到静谧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第二句主要描写落红零乱满地、垂柳随风飘荡的姿态,“残红”两字更是道出了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而这样的描写正好与前文的“好”字形成矛盾,为什么满地残红之景还好看呢?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委婉地显露出词人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