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吉思汗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探秘(四)骑兵野战战术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1-24

蒙古骑兵是13世纪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

那么,这支犹如一股旋风横扫八方、势不可挡,战无不胜的蒙古军队的战无不胜的原因是什么呢?

成吉思汗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探秘(四)骑兵野战战术

前三篇中,简单介绍了蒙古军队的编制、士兵素质、后勤给养、武器装备等问题。

这一篇,我们将一窥蒙古骑兵势如鸷鸟之击,形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的骑兵野战战术!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中这段话,几乎在成吉思汗和他的军队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现在,我们首先介绍下蒙古骑兵的基本作战策略。

1、骑兵的“迂回包抄”的策略

蒙古骑兵的迂回策略源于蒙古族的围猎。他们把围猎中的技艺,娴熟地运用到战争中。

在战马耐力及战马数量、士兵食物供给方面占有先天优势的蒙古骑兵,首先能够对作战区域做到全面的侦查,并能更高效的做到军队内部信息的传递。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战场区域已基本达到。

在了解敌我双方整体对局情况后,蒙古骑兵再次利用其强大的机动和耐力优势,分兵对其进行迂回包抄。而这种迂回包抄,在其整体对决主力突击时均有体现。

一旦这种策略得以成功,那么,来自四面八方的箭雨,以及对被包围的恐惧,会使敌军产生的恐慌情绪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蒙古军队迂回策略的突出特点是:它不以击溃敌人就算达到战争目的,而是用猎人那双狡黠、深邃的眼睛,盯着敌人的后方,以左右 包抄的方式,将敌人包围,从不给对方留下一条逃生的出路。即使留有一条生路,那完全是一种战术运用。

2、骑兵快速败退的诱敌追击的策略

此法是蒙古骑兵最为常用,也是习用的战术。

利用骑兵的快速败退的效果,来麻痹敌人,沉不住气的敌军将会追赶蒙古骑兵,往往都会落入蒙古骑兵预设的陷阱之中。

而这种快速败退的策略,既可以是小区域、小部队的败退,引诱敌人自我破坏其整体阵形,然后再给予回头冲击;也可以是大区域、长时间的败退,消耗、疲倦敌人,并引诱敌人进入其预设的伏击圈,然后予以合围、歼灭。

成吉思汗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探秘(四)骑兵野战战术

那么,在以上战术策略得以执行时,在具体的攻击过程中蒙古骑兵又是如何做到势如破竹、无坚不摧的呢?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成吉思汗组建的蒙古军队,不仅战术设计高超,更有严格军纪保障下的卓越执行力蒙古战士军纪严明,没有人会为抢劫财物而放弃追击和战斗,违抗命令不进攻者将被斩首。对逃兵的惩罚尤为严厉,未获准撤退的视为逃兵,会面临连坐惩罚。“十人队中有人逃而其他人没有当场制止,全队死刑,如果十人队全逃了,则该十人队所属的百人队全部处死”。毕竟,在骑兵的败退中既要引诱敌人,又要消耗敌人,还得重新组织起来反突击,这可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使在中国的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也是寥寥无几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蒙古骑兵的集群突击。而在整个突击过程中,以上战术也是频繁交替使用的。


一只典型的蒙古军队里重骑兵大约占40%,轻骑兵60%。两军对垒时,蒙古采用的多种骑兵战术(箭雨打击、两翼包抄、佯退、开口等),被经历严酷战术操练的蒙古军队将其灵活运用、完美发挥。

1、如果遭遇的敌军兵力不多或阵型不整,蒙古轻骑兵会从重骑兵队列之间的空隙冲出向敌军齐射。蒙古骑兵凭借其强力复合弓和锋利的箭支,即使这种射击没有具体瞄准目标,只是以高频大量的轮射打击敌军,依旧能给敌军造成较大的伤亡,直到敌军造成混乱。轻骑兵杀伤、扰乱敌军完成任务返回重骑身后,重骑兵趁势发起冲锋,同时两翼的轻骑兵(往往借助烟雾和尘土等掩护)包抄到敌军的侧翼乃至身后,与重骑兵一起形成合围之势。

成吉思汗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探秘(四)骑兵野战战术

2、遇到严阵以待而士气不足的敌军,蒙古骑兵将展开“凿子战术和波浪战术”

1204年四月十六日,在歼灭太阳汗主力的战斗中,铁木真特意挑选号称“四狗”的者别、忽必来、者勒蔑、速不台做先锋,并命令其将士“前锋军要像凿子一样凿穿敌阵,后续大军要像草丛一样展开,像湖水一样排列阵势。敌人不管有多少,都要全部消灭。”

成吉思汗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探秘(四)骑兵野战战术

影视剧中的“神箭手”者别

这种打法,是铁木真在长期的实战中,无师自通,逐步摸索出的一种打法,并被他的军队熟悉。所谓的“攻如凿穿而战”,就是在交锋之始,以轻骑径突敌阵,不论众寡,长驱直入。头对冲不破,次队再冲,如波浪一般,直到把敌阵凿通;所谓“进军如草丛般展开”,是指大部队要分散前进,以防中伏;所谓“排阵如潮水”是指在野战中,千骑分张,可盈百里,断不聚簇为敌所困;或远或近,或多或少,或出或没,来如天坠,去如电逝。

随着蒙古人征伐四方积累了更多的财富,其“凿子战术”逐渐由重骑兵担任。

3、遇到阵容严整,实力强大的敌军,蒙古经常使出诈败诱敌的战术,将前者吸引到选中地点,与埋伏好的军队合围灭之。

第一次西征(1219-1224年)后期的喀尔喀河战役(1223年5月),哲别与速不台率领不足3万人面对斡罗斯与钦察的10万联军。蒙军连续撤退九天至有利地点——喀尔喀河畔。追了九天的联军队形混乱,蒙古骑兵遂发起突击,两翼也很快包抄到位,一举击溃敌军。此役中70位贵族阵亡,6个斡罗斯王公被处死,加上后来的围城战,联军损失约5万人,蒙古人伤亡微不足道。

第二次西征的列格尼卡战役(1241年4月9日),西里西亚公爵亨利二世率领的四万波兰联军被蒙古轻骑兵的佯退所骗,一路追击后者,德国步兵与前方骑兵脱节。埋伏好的蒙古重骑兵突然从正面向联军放箭,佯退的轻骑兵在两翼包抄,专射敌军战马。蒙古重骑发起冲锋,落马的骑士由于盔甲沉重行动困难,任凭蒙古人宰割。亨利二世和多名波兰贵族战死,法国圣殿骑士团的参战骑士全部阵亡,条顿骑士团大首领身负重伤,联军总共死亡25,000人。

成吉思汗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探秘(四)骑兵野战战术

4、围三阙一

困兽犹斗的道理对于善于围猎的蒙古人自然也懂得。蒙古人通常在和平年份冬季持续一到三个月的大狩猎(nerge)中,使得普通战士对各种战术无比精熟,各级指挥官(万户长、千户长和百户长等)在指挥、控制、协同配合等方面也获得了充分的锻炼。

当被围的敌军如果以哀兵心态作战,蒙古军队即使胜利也会付出较大代价。因此蒙古军队常在包围圈某侧留出一个缺口。当敌军发现逃生希望,无心恋战,争先恐后向缺口逃窜,很多士兵甚至扔下武器。然而蒙古人早在路上设下陷阱,并从后方追杀。这就是蒙古人的开口战术。在随后的追杀过程中,敌军将基本损失殆尽,蒙古军队则损失很小。

5、针对步兵的压倒性战法----疲劳战术

步兵军团唯列阵,方可对骑兵军团在野外一战,而且基本上是被动战法,毕竟,步兵追骑兵,真心追不上啊!

而且,运动中的步兵如果遭到骑兵的突进或者不断的箭雨攻击(而这恰恰是蒙古骑兵的特色),简直就是崩溃的前兆。另外,野外的补给线几乎完全无法保证。

当步兵军团列阵后,将戈戟向外四周密集排列,安置拒马(一种阻挡骑兵的障碍物)防止骑兵奔驰突击,进行严密防守的时候。就派小部分骑兵环绕敌营跑动以吸引敌人,派零散的哨兵监视敌人,并时不时的向敌人突施冷箭,使敌人始终处于疲劳状态,相持时间稍一长,敌人必定粮食断绝,柴尽水歇,不由得就要采取行动,这时候再进兵进行攻击。有时,敌阵已经松动,但故意不急着攻击,而是待其疲困后再进行攻击,以达最大的攻击效果。使严阵之敌松动、使松动之敌疲困、使疲困之敌力竭,可以说这是以逸待劳之计的创新和活用。

所以,步兵基本上是依城而战,方可一战。或者车阵为主,步骑协同,如同卫青和戚继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