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路过南京大行宫,内心被一幅宣传画激得颤动了一下:画面上是一排火柴梗,其中有一根被点燃,生机盎然的火苗随风摇曳……从事教育研究的我见画激动的缘由是该画形象地表达出我的一个教育观念:教育的功能不在于灌输、训练,而在于点燃人心中那团炽热向上、自我完善的火焰。我以为,我的观念可能过于理想,没承想,南京百家湖中学的校领导与我所见略同,这就是他们所主张的“自主成长,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校长明确地指出:“我们的自主,指的是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亦即主体的选择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认为,只有自主成长,才能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异彩!我欣赏这样的办学观念。 自从人猿相揖,人类就踏上了一条不同于动物的发展道路――人类不仅滋生出主观能动的品性,而且还在这一品性的支配下创造出整个世界,既包括物质世界也包括精神世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释放也成了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心理学家马斯洛将此称为“自我实现”的需求;教育家拉思则直接道出了在教育上如何满足人的这一基本需求,他将能满足这一基本需求的教育活动称为有内在价值的活动。他说:(1)如果其他东西都相同,但某项活动允许学生在活动时作出选择并允许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进行反思,那么这项活动就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2)如果其他东西都相同,但某项活动让学生起积极作用而不是起被动作用,那么这项活动就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3)如果其他东西都相同,但某项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与他人一起参与安排,实施计划并共享活动的结果,那么这项活动就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百家湖中学的校领导深谙有关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这些道理,他们的办学理念、办学举措无不折射出释放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色彩,这实在难能可贵!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太习惯于被人主宰或主宰别人;太习惯于被人指点和指点别人。校长、老师总是在不放心的心态下扮演着权威们指点江山的角色。久而久之,与生俱来的自主欲求非但没有发展反而越来越边缘化,甚至越来越退化了。21世纪的中国,重塑“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成为党的中心工作之一,百家湖中学的校长顺应历史的潮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转化为自主办学的观念,可喜可贺。 百家湖中学的领导较好地把握住“自主”与“他主”的关系。他们十分清楚:自主,不等于放任,更不是放纵;自主,须在与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的互动中展开。如何保证在给师生自主成长时空的同时又不偏离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百家湖中学校领导的高招是:让教师、学生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从书中悟出人性的真谛!书,不是规约,不是法令,但对人的影响比规约、法令更入髓,当师生们和先哲们对话时,自主、他主合二而一了。 主观能动性的释放或曰自主性的展现需要时间和空间舞台。为此,百家湖中学的校领导没少花心思:从小小的升旗仪式到自主的社团活动,从《学常经》的创编到“四个还给”,在这些“自主”的舞台上,教师、学生上演着一出出精彩的人生剧,无论是演员还是观赏者都会从中获益。前者,是反观自我创造力的好时机;后者,是欣赏人类创造力的好时机,由此获得的满足感会变成各种内外部激励的动机和机制。 在“自主”的人生舞台上,百家湖中学的师生是幸福的。可能是限于篇幅,文中有关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中的自主内容笔墨不多。我理解校长、教师的苦衷,尤其在考试指挥棒仍然在发挥着巨大威力的今天,校长、教师们不敢懈怠,也不太敢真正让学生自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分”和“人”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有时为了“分”,教师们不得不违心地放弃“人”――培养自主意识、自主能力的人。其实,二者并不完全对立,从百家湖中学的实践来看,我们相信,当学生的求知欲、求知能力真正被唤起、被激活、被点燃的时候,学习成绩会差吗? 期许南京百家湖中学在自主发展办学观念的指导下能开出更好的花朵,结出更好的果实。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