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读 | 2018年度心理类十大好书

 老王abcd 2019-01-24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年度心理类十大好书


这周继续发布书单~


长期以来

心理类书籍都是

我社图书出版品类的一大特色






 1.你,会回来吗?

——心理治疗师与你对话生死

黄蘅玉 著


《你,会回来吗?—— 心理治疗师与你对话生死》一书是黄蘅玉博士又一力作,她将几十年心理咨询和治疗时的生死自由谈记录在此,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生死难题。该书三个部分,儿童篇,主要谈论儿童在面对父母和亲友死亡时的困惑及相应的处理方法。青年篇,青年期作为自杀行为的高危阶段,每个企图自杀的青年都有自己痛不欲生的理由,作者怀着同理心真诚地帮助他们。成人篇,生死是所有人迟早会面对的事实,耸立在人生终点的死亡界碑不该是令人焦虑或恐惧的刺激物,而是提示我们要更好地珍惜当下之乐的警示牌。

了解更多:生或死,live or die?






2.心理学的世界(第七版)


(美)塞缪尔·E.伍德(Samuel E. Wood)、

埃伦·格林·伍德(Ellen Green Wood) 、

丹妮斯·博伊德(Denise Boyd) 著

陈莉 译





《心理学的世界》系统介绍了心理学基本原理,涵盖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等领域,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引领读者走进精彩纷呈的心理学世界。

本书集作者三十余年心理学导论课程教学经验,为国外高校选用的随堂教材、CLEP推荐教材。第七版紧跟学科前沿进展,回应不同读者的需求,在内容编排、学习策略和结构设计上优化升级,提供给读者更为易读、易学、易懂的阅读学习体验。





3.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

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

徐钧  著  

心理学和佛学的对话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引人入胜的话题。本书跨越精神分析、人本聚焦疗法、认知治疗、认知神经科学、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多个领域,试图厘清二者对话的基本框架和立场,梳理佛学与心理的历史概要,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对比与印证。作者徐钧老师是国内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佛学研究者和禅修者,对两个领域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在列举学术证据的同时,本书穿插了很多生动的临床案例和有趣的佛教故事,是一本了解佛学与心理学整合研究的好书,既适合入门者开阔眼界,又适合研究者参考反思。

  





4.从尿布到约会:

家长指南之养育性健康的儿童(从婴儿期到初中)


(美)黛布拉·W.哈夫纳

王震宇  张婕 



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最适宜者。然而,父母却又总寄希望于“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或者有心无力,缺乏性教育的常识和方法。殊不知,正是家长这种掩耳盗铃的心理以及性教育常识、经验的缺乏,让儿童性侵者有机可乘,也让性欲萌动的青少年可能犯下追悔莫及的错误。延展开来,可以说:性健康的成人,直接塑造着儿童的成长环境;而他自身又从性健康的儿童成长而来。因此,父母重视孩子的性健康教育,培养性健康的儿童,不单是为了引导孩子防止性侵或预防青春期的性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长为性健康的成人!这不仅关系到孩子自身的幸福与福祉,也关系到未来社会中孩子们的安全。

儿童性教育既然如此重要,那父母们什么时候开始,又具体如何开展呢?这正是本书的内容。

了解更多:书评|性教育的家庭基础





5.法国当代心理治疗系列






《如何帮助酒精成瘾者:酒精相关障碍者陪护指南(第二版)》

(法)亨利·戈梅兹 著 何素珍 译

本书取材自亨利·戈梅兹医生同法国酒精病学临床研究与互助协会超过20年的合作实践,充分考虑到酒精成瘾者复杂而具体的情况,立足实用,给出四阶段陪护方案。


《理解与治疗暴食症(第二版)》

(法)柯莱特·孔布 著 俞华淼 译

暴食行为似乎是用来保护私密空间的一种方式。暴食症有可能会揭露其他秘密的存在,把我们引向情感以及人类体验的最初起源。

从这些假设出发,作者柯莱特·孔布和相关的饮食障碍患者一起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她向我们汇报了建立在象征化研究基础上的临床实践。象征化的研究通过民间故事、神话等,与患者的无意识建立联系。同时这些临床经验还包括对患者的情感、梦境以及治疗引起的噩梦的分析。






6.心理自助CBT书系






《克服忧虑》

(英)凯文·莫里斯 (英)马克·弗里斯顿 著  扈喜林 译

《克服忧虑》书分为19章,前四章主要介绍忧虑的表现、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以及如何使用本书。从第5章到第18章,带领读者从觉察自己的忧虑开始,一步步看清自己困扰的本质,开始自己的改变之旅。每章针对改变之旅上的一个阶段或主题,深入剖析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配套相应的练习。本书的最后聚焦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结束改变之旅,巩固你所获得的成就,并在未来忧虑复发时学会应对。


克服完美主义

(英)罗兹·沙夫曼 莎拉·伊根 特蕾西·韦德 著  徐正威 译

《克服完美主义》是一本系统运用应用认知行疗法帮助深陷消极完美主义的人们走出困境的自助手册。三位作者均是英国资深临床心理学家和认知行为治疗师,本书是他们多年临床经验的集结。本书内容的精华不在于传授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而在于帮助读者根据自身特点,打造一个个性化的、系统性的改变计划,并针对改变之旅各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对应的支持和指导。

《克服压力》

(英)李·布萝珊 吉莉安·托德 著

信乔乔 王非 吴丽妹 译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共17章。第一部分包括前4章,主要帮助读者理解压力的产生与发展,压力与我们的身体、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相关概念。第二部分包括第5章到第17章,帮助读者从了解、评估自身压力状况开始,一步步看清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我们身上难以承受的压力,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变计划。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引导读者定期回顾、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进行训练,一点点地让我们在应对压力的方式上,发生坚实的转变。






7.心理咨询的技巧和策略:

意向性会谈和咨询(第八版)


(美)艾伦·E.艾维、玛丽·布莱福德·艾维、卡洛斯·P.扎拉奎特 著

陆峥、何昊、石骏、赵娟、林玩凤 译





本书是当代心理咨询大师艾伦·E.艾维的名作。书中所介绍的会谈和咨询微技巧的有效性已得到450余项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的证明。不同背景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阅读和实践,逐步掌握咨询的基本技能,使用倾听和影响技巧顺利完成会谈。 

学习完本书提供的众多微技巧后,咨询人员可将其整合进自己已有的咨询技能和风格,以适应背景各异的来访者、不同的会谈咨询场景,从而形成会谈和咨询的个人风格和理论。






8.《心理咨询师手册: 发展个人方法(第二版)》


[英] 约翰·麦克劳德 著

夏颖 等 译




《心理咨询师手册:发展个人方法》(第二版)是心理咨询专家麦克劳德教授的又一力作,书中包括80多个独特的练习,与《心理咨询导论》(第四版)穿插的学习任务,全新的帮助个人在心理咨询培训中发展的方法。该著帮助您深化和巩固个人的学习与发展,促进理论、实践和个人经验的整合,专注于学习小组成员自我意识的发展。






9.《成长型思维训练》


(美)安妮·布洛克希瑟·亨得利 著

张婕 译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老师,所以这本书是由老师为老师创作的著作,是作者在自己的课堂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实践总结,是一本通过创造性的课程、激励信息与革新教学来释放学生潜能的终极指南,易读、易懂、易学,但其理论深度和广度却丝毫不逊于专业学者写的科普著作。

本书不仅全面应用了德韦克团队在成长型思维培养方面的成果,还完美融合了心理学各前沿领域的方法或品质培养的相关内容,例如目标定向、执行意图、元认知策略、坚毅等。一些成熟有效的策略也贯穿本书,在作者的教学方案中随处可见,例如SMART 五原则等。本书不仅只是成长型思维的操作指导书,更是整个非认知能力领域精华内容的教育践行地图,对广大老师、家长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10.群体心理研究


〔法〕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 著

刘芳 译




群体并不是简单的个体的聚集,它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个体虽然存在种种巨大的差别,却有着相似的本能、喜好和感受,在群体中,正是这些共通点而不是理性驱使个人行动。无论群体由哪些个体构成,无论他们的经历、职业、个性或智力如何,一旦他们成为一个群体,就会盲目跟随情感而丧失理性,其感受、思考和行事方式与作为个体时完全不同。

作者细致考察了群体的心理特征,讨论了可以影响甚至控制群体的因素,也具体研究了现代社会若干典型的群体形式。本书不但给我们解读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今天这个“群体时代”。



以上书籍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