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为还会活很久,是人生最大的错觉

 圆角望 2019-01-24


我们翻译这篇文章的理由


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以及受教育阶段的延长,普通人花在“奋斗”上的精力与时间也越来越多。我们都有给子女和父母创造优渥条件的美好憧憬,尽可能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将更多的青春年华用于自身条件提升。可在生活具有绝对确定性的假象之下,我们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头顶如影随形的那片乌云。死亡是一件无需急于求成的事,但活着还是要分秒必争。


👇


以为还会活很久,是人生最大的错觉


作者:Tom Scocca

译者:刘小康

校对:杨雪 & 伍豪

策划:取经号周三组的养生青年们


1⃣️ 

日本群岛的尾巴尖上,有着一小群岛链;这一小群岛链里,有座小小的岛屿;小小的岛屿上,有个小小的村庄。在四月里,在这所村庄里,世上最长寿的老人去世了。活了117岁的田岛娜美,是世界上最后去世的生于19世纪的人。


1900年,听起来或许很遥远。我们把镜头拉近些。我的父亲生于1940年。现在的我,也已经47岁。我父亲出生那年就已经47岁的人们,现在应该都故去了吧。全都不在了。那些在我父亲儿时正当壮年、构成了成年世界的人们,都已经消逝了。


我的父亲,现在也已经仙去了。应是他抽烟的嗜好,折了他的寿。但他曾陪在我身边,伴我成长,看我迈入成年。我们曾在餐桌上一起喝咖啡,看报纸,打电话。他曾在我大儿子还小的时候跟他一块闲聊;也曾在气力尚存的时候,搂抱过我的小儿子。我大儿子至今仍然记得他的模样。


我的小儿子现在7岁了。在我父亲还只有7岁的时候,田岛娜美就已经47岁了。我推演着年岁,感受着不断流逝的过往。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活到应有的岁数上。


2⃣️

就在12年前,我还没有想过这些。那一年我35岁,妻子正怀着我们第一个孩子。那时,我们已经经过了漫长的约会,经历了冗长的订婚,连婚姻都已经走了好长一段了。我们在郊区有了房子,之后又卖了它,远渡重洋。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看似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行进着。


那时,我还未切实地体会到,我们的一切作为,其实都耗费着有限的光阴。在我们的时代里,社会也好,我们的文化课程也好,却都试图教育人们去积攒流沙一般的时光。现代人担心过早结婚,过早生育;认为走向成熟应当是种审慎而渐进的过程。


从特定角度而言,这样的认知滋生了对寿命的淡漠。不论是潦倒到啃牛油果吐司度日的千禧一代,还是已年届不惑却仍旧穿着板鞋T恤玩着滑板的中年人,一代代邋遢散漫的人群拒绝成家立业。长辈们一边漫不经心地埋怨着,一边暗暗说服自己,长不大的子女躲在羽翼下或许更能得到保护。这些成年人的种种幼稚举止,毫无疑问地表明,成熟的品质在当下已经不可多得。巨婴的涌现似乎在提醒我们:除非万事俱备,否则不要走向人生的下一步。


但万事俱备只是一个骗局,让我们忽视了人生中唯一确定的事实——生命迟早会耗尽。假如你自认为还太年轻不能要孩子,打算等到更合适的时机再生育,你并不能因此多活几年。推迟生育的年龄,就是在挤占日后陪伴子女的时光。


我们关于人生的所有决策、权衡和抉择的交流,其实都笼罩在时间紧迫、无可抗拒的阴影下。在此类话题上,最常被谈及的是女性生理构造、卵子老化和女性生育能力下降。开明人士或许还会提到男性精子质量下降。然而为不搅乱自己的人生规划,所有人对必然面临的生老病死讳莫如深。谁都不敢说起:或许在最终准备好孕育下一代之前,就有可能染病甚至离世。


反之,生存和繁衍似乎成了单纯的技术问题。人类生理能力不足之处,足以依赖低温技术解决。科研人员正在尽最大努力突破自然限制,受精卵早晚也能通过普通DNA合成。想想富豪权贵,看看未来人类吧: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刚刚在73岁高龄又喜添贵子。

译注: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滚石乐队主唱。2016年12月8日,29岁女友为其产下一子,系其第八个孩子。


想一想将来,孩子10岁时,贾格尔是83岁;孩子20岁时,贾格尔将是93岁高寿;而当孩子长到30、40乃至50岁时,贾格尔几乎,不,是必将早已化为黄土。


彼时,作为坐拥亿万家产的富二代,贾格尔之子无疑能够获得后续赡养。但他再也得不到父亲的亲自照料,再没有机会体会父子间的温存。


3⃣️

我们是否可以选择在什么岁数要孩子?这样的选择意味着什么?我们用自由的托辞来回避造就人类存在的力量。我们的文明始终对个体的生活需求充满敌意,不论对方是无助的幼儿还是羸弱的老人。我们的社会系统只面向无疾病、有劳力、有自理能力的个体设立。人人都明白,要尽可能长期稳妥地保持在社会要求的良好状态。


所以我们都想等到万事俱备再考虑下一步。我们总有自己的理由,或者在某些条件下看似有正当的理由。我们不能让孩子缺乏照料,但在20多岁的时候,我们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我们更不能让孩子生在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可我们在20多岁的时候,再添一张嘴就很可能揭不开锅。而现在,我和妻子的事业发展到一定高度,我们已经能够翘班去带孩子看儿科或参加家长会;我们请得起保姆来照看孩子;到了孩子学钢琴的时候,我又恰好升职加薪;大多数晚上,我们全家都能齐聚一堂吃饭闲聊。


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能让子女享受到这些。或许我还有机会看到三世同堂的那一天。如果大儿子跟我一样,到三十五六岁才生孩子,我的孙辈会在我71岁那年出生。等这个孙子或孙女上完五年级,我就该81岁了。而这还只是我的第一个孙辈。


准备好要孩子了吗?拿你的年龄加上18年;更精确点的话,那就再加上9个月:这就是子女高中毕业时你的岁数。拿你的年龄加上个25年:这时子女已经在外独立谋生,是时候前去探望了。拿你的年龄加上30年,加上40年……


时光在飞逝:人生不是无限转动的表盘,而是所剩不多的沙漏。根据社会保障局的在线计算,和我同一天出生的男性预期寿命为82年,平均人生还剩下34.9年。我写这篇文章第一次查阅数据的时候,还是剩余35.4年。本以为是个轻松的过程,但输入生日的时候我终于感到了恐惧。看到这么小的一个数字,我不由得惊诧万分。


我34.9岁那年,才刚刚觉得适应了生活。现在我面临的揪心问题,不再是什么时候要孩子,而是子女何时成熟到足以面对父母逝去?越晚担负起亲子的职责,陪伴子女的时间就越短暂。如果社保局数据的预测准确,我会在大儿子46岁那年离世。


当然,我也可能活得比预期要长。活得越久,就越可能更加长寿。根据社保局的寿命计算,等我到了70岁,就有希望活到86.7岁。我就有望再熬过10任总统换届,再挺过一次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回归,或许,还能看到我长孙拿到驾照。我甚至可以采取注射青春血液、或是当选为议员之类的极端手段去延长寿命,但自然铁律依旧无法动摇。我即便能像田岛娜美一样长寿,也无法活着看到22世纪。


4⃣️

世界的洪流挟卷着所有人向前。哪怕我们人到中年,意识到死亡就已经横亘在眼前,它也依旧紧追不懈。子女降生前,只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即使人到中年,譬如职业之类的领域里,也是岁岁年年人依旧。坐在椅子上,盯着电脑屏幕时,47岁与37岁似乎并无不同。不过是腰椎有了点小毛病,以及浴室镜子照出太阳穴上多出的一丝灰白。


这是成年世界停滞的幻象,而子女的存在打破了这些幻觉。生活始终以你不期然、无防备的节奏进行着。自己入学的第一天还历历在目,忽而已经到了儿子入学的第一天。仿佛就在昨天刚买给他的牛仔裤,一下就短到了脚踝。小儿子还会在我致以晚安吻的时候主动回吻我,但大儿子去年起就不再愿意和我手拉手走到校门口,而是在离学校老远时就疾驰而去,现在更是开始一个人走去上学。好在放学回来后他还愿意和我拥抱,只是那拥抱早晚也会到尽头。🍁




  • 本文原载于 hmmdaily

  • 原文链接:https:///2018/10/18/your-real-biological-clock-is-youre-going-to-die/


👇


戳图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