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化,才是这两种蛋的根本区别!

 昼三夜二205 2019-01-25

保健品大行其道的时代,很多人张口闭口谈营养,生怕一日三餐营养不够,于是钙片营养素肉类各种补,营养过剩病如肥胖、高血脂,痛风等于是不请自来。


这种现象,其实是低估了脾胃的气化能力。在食物不丰盛的年代,脾胃之气都能将食物自动转化成营养。如今食物如此丰富,只要饮食均衡,是不用担心营养不足的。



想要做到饮食均衡,宝宝们最好移开关注营养的目光,转到重视气化上来!


什么是气化?《内经》“七篇大论”曰,“宇宙万物各从其气化也”。气为元气,由元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这是一切自然现象的根本特征。人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质之间、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都是气化。


气化正常则健康,气化异常则生病。比如因气化功能低下,不能化水湿而生痰,可发生郁证和癫狂等。因脾虚气化功能低下,不能化精,可发生肾虚精亏。可谓“百病生于气也”。



不仅脾胃五脏,被我们吃进的食物和药物,在它们的生长阶段,同样是一个气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同,就算是同一类食品,也会存在口感与功效上的区别。


典型的例子,是土鸡蛋和洋鸡蛋,也就是生态放养鸡和笼养鸡所生蛋的不同。这是被专家公认为营养成分差不离的两种药食同源之品。


鸡蛋很早就被中医用于入药,比如《伤寒论》中治心中烦而失眠的“黄连阿胶汤”,用鸡蛋黄补肾阴镇心火。《伤寒论》中治咽中生疮不能言的苦酒汤,用鸡蛋白利咽止痛开声门。而无论药物还是食物,都是以不同的形、色、气、味等特性,来达到食养与治病功效的。



一个问题:不同的气化过程,会带来鸡蛋形态上的区别吗?


放养鸡秉承天地四时之气,在林间终日嬉戏吃食,享受到足够的运动和日晒,吃很多天然的食物,慢慢成长。产生的能量在鸡的身体内转化后,一部分输送给鸡蛋,一部分输送给血液等,这个过程就是气化的过程。


这样气化得到的土鸡蛋,蛋清清澈粘稠,略带青黄,蛋黄色泽金黄,浮在蛋清之上,不沉底。将熟鸡蛋剥壳放在手中揉捏,即使被捏的扁扁的,蛋白也不会开裂,还是一只完整的鸡蛋。


而笼养鸡由于没享受到足够的运动和日晒等,能量转化多靠饲料,气化过程没有放养鸡的充分,所生的鸡蛋形态,是无法和土鸡蛋相比的。



有宝宝不解:只要营养一样的就行,形态不同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大有关系。中医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不少人以为乌头、乌喙、天雄、附子、侧子是不同的药物,事实上,它们为同一种植物,区分的关键,就是其大小,长短、形态。因此,即使同一药物,形态不同,其药效也会有不同。


再一个问题:不同的气化过程,会带来鸡蛋气味上的差别吗?


药食发挥作用,主要在于气味。


气表现的是天之阳气的气化作用,也就是四气:寒热温凉(还包括平性)。四气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通过入腹后身体的反应感知到的。



比如鸡蛋之气(性)以蛋白,蛋黄、凤凰衣(蛋壳下的那层膜)作区分。其中蛋黄性平,吃了它可补中益气、养肾益阴、润肺止咳等。而鸡蛋白和凤凰衣,一个性凉,一个性淡平,均有'清肺火,化燥痰。治咽痛失音。'等作用,食疗治病两相宜。


味表现的是地之阴气的气化作用,也就是五味:酸苦甘辛咸。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因此入口知其味,入腹知其性。比如土鸡蛋,只要不是味觉迟钝,大多数人都能尝出土鸡蛋比洋鸡蛋味更醇厚香浓,入腹补中益气,健脾开胃,是一种很舒适的感觉。这是两种鸡蛋滋补效果有差别的根源。



正所谓,“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合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五味通过气化进入五脏,生成精神气血精液,气味相合时,则身体舒泰,阴阳平衡,整个人看起来容光焕发,身体健旺。


看到这里,宝宝们有没有发现,仅以营养来界定土鸡蛋和洋鸡蛋的区别,确是隔着一层,未至全面,有失偏颇呢?所以,与其重视营养,不如重视气化。重视气化,懂得药食的形与气味等为身体带来的好处,才能更好地做到饮食均衡身体棒。




用药食的气味纠偏,助人体气机流畅,气机流畅,诸病则能自愈。


用药食的气味来调理人体阴阳升降平衡,更是治病或养生的根本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