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直口,口内平,器外上有两道棱纹,棱纹中一周饰20个乳钉纹,腹下一周饰18个乳钉纹,器如鼓形。三兽面足。胎体厚重呈深灰色,洗内釉色呈天青,釉薄有桔皮纹和曲线纹;洗外壁釉层肥厚,呈玫瑰紫色,洗底釉呈芝麻酱色。 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敞口,浅弧壁,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均装饰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通体内外施釉,内施天蓝色釉,青中泛白;外为玫瑰紫色釉,蓝中泛紫,绚丽夺目。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标记。 河南禹县钧台窑址曾发现刻有“一”至“十”数目字的钧瓷标本,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钧窑瓷器相同,此类数目是同类制品从大到小的编号。 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无损。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器之特征,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洗底“瀛台静憩轩用”为清代官款。 鼓钉洗是钧窑瓷器中常见的造型品种,这种富于装饰性的器物配以如意头形足活泼轻巧,匠心独具。此为宋代宫廷陈设用瓷。 钧窑一般在瓷器的底部编号,分别为“一、二、......十”,号越小瓷器越大,反之,你说的钧窑鼓钉洗五号,就是中等大小的意思,这也算是一种款识吧 鼓钉洗主要在宋代宋徽宗时期的钧窑、龙泉中有所烧制。流行了一段时间后鼓钉洗造型消失。后来在金、元仿烧较多,至清代雍正七年的时候,仿钧窑比较成功,包括鼓钉洗的造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