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9.7分,看之前先了解《大明王朝1566》中的大明官制

 施家龙 2019-01-24

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自己能做主的才算数。

——嘉靖帝《大明王朝1566》

大家好,我叫施克朗,这几天刷了一部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由于本剧几乎专谈官场,如果对大明官制不了解的话,看起来必有不解之处,故翻了一些资料写了这篇介绍大明官制,已做日后回顾,顺便推荐大家看看这部历史剧。

《大明王朝1566》是由刘和平(《雍正王朝》编剧)编剧、张黎(《走向共和》导演)导演的大型历史剧。豆瓣评分9.7。公认的高水平诚意之作。可谓中国历史剧巅峰。


明朝官制分为中枢、地方、军事官制三部分

中枢:

大明初期,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亦罢宰相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成祖朱棣首创内阁制,以内阁作为六部(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工部)以上最高行政机构。内阁阁员均授大学士衔(如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等),品级却很低,正五品(意在牵制阁员权利)。后世因品级不够,政令难行,阁员多兼任六部堂官(尚书、侍郎)之职。清朝沿用内阁,但名存实亡。

宣宗朱瞻基时,提升太监文化水平,授内廷十二监、二十四衙门之首的司礼监批红之权。形成相权(内阁)、宦权(司礼监)、君权三权分立的局面;内阁负责对全国事务进行票拟(提出处理意见),司礼监负责对票拟批红(批准意见,代行皇权),重大事务须呈皇帝御览。司礼监下设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若干,掌印太监统管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掌东厂、镇抚司(锦衣卫)

明中枢设六部(南北各六部),六部下各设清吏司,其中户部、刑部各十三清吏司(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本剧中的海瑞后来就任户部云南司主事)。

明中枢还设都察院、大理寺。都察院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 。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因同掌司法,合称中央三司

此外,大明在京官中还专设六科(对应六部)给事中,七品,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给事中就是所谓言官,管得宽,喜掐架,且不能随便处罚。

地方:

明朝共设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 

大明分两京一十三省,分别为北京、南京、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部分府级单位为中央直隶(直辖),其中北京(顺天府)一带的直隶府合称北直隶;南京(应天府)一带的直隶府合称北直隶。

各省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下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行都指挥使司(合称地方三司。

明朝地方还有一个更高的官职:总督(尊称部堂)。出于军事需要,明朝设总督统管若干省军务,职位在巡抚之上,但不直接掌各省政务,倾向于军事上节制巡抚(本剧胡宗宪即为浙直(浙江、南直隶)总督)。明后期更是由于军事需要设立比总督更高的职务:督师(尊称部院),本剧不涉及,不多说。

军事:

明初最高军事机构为大都督府,后改为五军都督府,渐成空衔。统兵之官,加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等衔,始有带兵之实权。

明四大军区为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其中宣大一总督,蓟辽一总督。

在京各卫,称为京卫。京卫又设镇抚司 。

在外各省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为一省之军事总机构。 


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运营家施克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