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了100年,传说中的华夏第一神探霍桑终于登上银幕

 野田高梧 2019-01-25

这两天的定档、撤档「闹剧」,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切的「罪魁祸首」似乎都是那位吴老师,但事情又岂是那么简单?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在中国搞电影,风险实在太大!要避免踩的坑实在太多!一部电影能顺顺当当上映,就是最大的福分,如果还能票房卖座,那简直是几世修来的。


所以我也不想去苛责这家或那家片方,因为每一家的肚子里都有太多苦水。当需要就事论事的时候,我们还是回到影片本身来谈谈吧。


先提一个问题:


如果在西方推理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评选出一个最强侦探,会是谁?


答案应是在福尔摩斯和波洛中角逐。


那如果是在日本动漫里选一个呢?那可能是金田一和小学生柯南之间二选一。


但如果在华语推理文学和影视的长河中来选,会是谁呢?包拯、狄仁杰、唐探组合可能都是备选者,但还有位强势竞争者,很多人其实没听过他的名字。


霍桑。


霍桑是谁?有多厉害?


诞生于民国初年的他,基本可以说是直接继承了福尔摩斯的衣钵,他的创作者,就是《福尔摩斯探案集》最早的译者程小青(1893—1976)。


霍桑有多神?《黑地牢》中借由他助手包朗的口吻是这么写的:「我的日记中记着,在短短的十五天中,他竟接连破了三件绑票案,一件盗案和两件谋杀案」。


十五天破六起案子?这么牛的侦探,居然从诞生到现在一百多年,还没被拍成电影。



侦探电影在近几年的世界影视中都是很重要的类型,狄仁杰建立起了自己的宇宙,《唐人街探案2》位居中国影史票房第三,东野圭吾的小说版权更是早就卖空了,但回过头来看看,原生的国产侦探,其实也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空间。


而马上就要在1月25日上映的《大侦探霍桑》,终于把这个中国第一神探拍成了电影。



来看看终极预告片——



《大侦探霍桑》在布拉格取景,但是时代和地点却是架空的黄金城。影片发布的终极海报上,布拉格城市夜景的光影似乎让人回到了早古的年代,透露着强烈的复古气息。主角们时尚摩登的衣着,也与布拉格的复古形成了某种反差。



故事从贾夫人(刘嘉玲饰)贴身侍卫沈长安的离奇身亡开始,他在死前打过一通电话,内容是「有人要杀我」。



凶手在现场留下了江南燕三个字,贾夫人委托大侦探霍桑(韩庚饰)调查案件,霍桑却发现这背后并不简单,江南燕不仅神出鬼没,还掌握了易容技巧。


每个人见过的江南燕,都不一样。



跟霍桑一起查案的,还有他的助手作家包朗(尹正饰)。霍桑和包朗的搭配显然是从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关系移植而来,只不过做了更加中国化的改编。


比如包朗的身份就从医生变成了作家,他一边协助霍桑破案,一边还会把这些离奇的案件当成素材,直接写到自己的作品里。



这其实就是在提供一种旁观者和市民化的视角,回到《霍桑探案集》被创作的那个年代,民众们对于奇案逸闻,最直接也最日常的获取方式,其实就是阅读报刊、杂书这样的文字资料。


包朗的作家身份,一方面以一种文人气息赋予了揭露案件真相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把案件直接变成文字中的故事,带来了某种戏中戏的质感。


影片所有的外景都在布拉格拍摄,作为捷克首都,它也是波西米亚风格的发源地之一,那种流浪、疯狂、热情和梦幻的质感,直接从它的城市空间散发出来,当被拍到电影里来的时候,也就会赋予影片一种非现实的异域质感,而这,刚好和侦探推理故事的特点无缝吻合了。



侦探推理故事之所以能吸引人,关键在于它与现实生活的不同,大致可以被总结为三个层面上的「异」。


第一个层面上的「异」,是怪异的案件,具体到凶案上会呈现成各种各样的模式,比如不可能犯罪、消失的凶手、暴风雪山庄模式,又或者是案件本身存在矛盾之处。


《大侦探霍桑》在一开始就拿出了这样一桩案件:死者知道有人要杀自己,但是到犯罪现场,却根本没有打斗痕迹。



侦探如何去化解这个「异」,找出案件的真相,是最吸引人的看点。


第二个层面上的「异」,则是具有异常特质的人(通常就是侦探自己),在高超的推理能力之外,他们往往还具有与破案能力共生的各种怪异特质,福尔摩斯的怪脾气,缩小的柯南,挑剔成性的波洛,都是例子。


《大侦探霍桑》也是如此,霍桑不仅很怕女人,还有办案的三不原则,「简单的不做,复杂的不做,普普通通的案子不做」,再加上洁癖、过分自我这些让人头疼的强迫症,说他是怪癖最多的侦探,也完全没毛病。



韩庚在《前任》系列里的表演,是更加都市化和生活化的,而这次的霍桑则带着更多戏剧化和极致化的特点,这是完全不同的表演方法。他也为影片演唱了主题曲《这就是我》。


尹正则有最近同样是凶案题材的《原生之罪》,但比起他在里面演的少言寡语的陆离,这次的包朗,在和霍桑合作的时候,更可能是调节气氛,承担活跃功能的那个人。



《大侦探霍桑》第三个层面上的「异」,则指向凶案的背景——怪异的空间,在很多侦探小说里,凶案的发生地都会被精心设计成一个独特的场所,比如《无人生还》的孤岛,《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列车,《尼罗河上的惨案》里的游艇。


在《大侦探霍桑》里,布拉格「扮演」的这个片中的黄金城,就提供了一个让故事发生的「怪异的空间」。


即便是在最普通的街景上,它也充满了色彩——



在夜景或者室内场景里,更是用了大面积的色快和撞色,非常舞台化,营造出了一种非现实空间的质感,会让你觉得这里的每个角落,可能都藏着凶案。



但在这种架空的非现实之外,影片于很多细节处也在往现实靠拢。比如郭晓东就说:「包括他们的火车厢,包括每一个螺丝每一个扶手,全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



主打侦探推理的《大侦探霍桑》,最大的看点肯定还是凶案和对凶案的破解过程本身,这恰好就是影片的导演周显扬最擅长的类型。很多人应该都还对他的《大追捕》中,张家辉全程无台词的影帝级演出记忆犹新。


周显扬的处女作《罪与罚》,不仅让郭富城提名了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也让他自己拿到了新晋导演的提名。片中关于连环电钻杀人案的悬念制造、郭富城深陷案件的癫狂状态、以及最后的惊天大反转,都展示出了周显扬对罪案题材精准的把控能力。


《罪与罚》


比起这两部影片的暗黑沉重,《大侦探霍桑》显然是更加喜剧化的,还加上了「潮探」的标签。


对经典侦探形象的重写在这些年来成为了一股小风潮,有直接重造了夏洛克这个符号的《神探夏洛克》,也有女版华生的《基本演绎法》,连日本都拍了《女神探夏洛克》。


与之相比,在1月25日上映的《大侦探霍桑》其实也是在重写中国的经典侦探符号,与福尔摩斯不同的是,霍桑这个形象,在之前并没有得到挖掘,也没有全民性的认知。这刚好为改编和重写提供了一种极其自由的空间。


《大侦探霍桑》不仅可以让霍桑这个被「埋没」许久的「华人第一潮探」,从奇案逸闻的缝隙中走出来,让那个民国年间的传奇重新复活;也更会让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最强神探,从此多了一位重磅级角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