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林】马志明:马派相声回眸(三)

 明日大雪飘 2019-01-25

署名及版权声明

我大爷有一个缺点,是什么呢?就是刻板,比较保守。这种类型的人现在也有,不许动,只要是当初我学来了的,差一句我都打你。铺垫不足,打;过分地……这东西不应该要好,比如贯口活,背趟子,蒸羊羔,蒸熊掌啊,地理图啊,就这些东西,该让观众叫好,必须让人叫好,不叫好,就是你错了,就得打;不该叫好的时候如果叫好,也打,也不对,你别认为我这效果好,也挨打。不符合他的要求,这点儿不应当让人叫好,得平铺,该紧上来,当当当当,这时候没要好,也打。他是比较保守一点吧,传统相声的卫道士。

他有个儿子呢,叫马敬伯,也就是我的叔伯哥们儿,尽管是他的儿子,他没跟他学过。因为这孩子一岁,他父亲就没了,基本上也是跟我爸爸学的。我父亲最大的优点呢,就是继承了老相声的传统东西,像什么《夸住宅》、《白事会》、《文章会》、《西江月》--这《西江月》是我父亲最拿手的段子,过去叫打炮活,到哪儿头三天,准有这个,这得有经验,因为什么?到那儿说那儿,都是现编词儿--《开粥厂》、《保镖》,这类段子,都是我们马家的段子。

我父亲把这些段子,在他哥哥面前他不敢动,那时候他只能按他这个学,但是他在学的时候,他心里就不服,他认为这些段子有待于修改,不是说已经好的不可再好了,但是他不敢。他背着我大爷的时候,他就要动一动,试探着动。以后我大爷没了,他独立了,没有一个传统段子不经过他加工整理的。

原样的现在也有,恐怕咱们电台也有,包括荷花女、常宝堃……但是不多,那个年头灌唱片的机会不是特别多,你听这样的东西,跟我父亲现在使的,不完全一样,那都是继承了老先生的,老一代的东西。我大爷的东西没有留下,如果留下,也都是刻板的,原汁原味。到我父亲这一辈,就把它改得都是合情合理,紧凑,突出功夫,更要好。所以说,传统相声,他是继承发扬。当然我认为  随着时代发展,将来还要动才对,因为你要跟上人们生活节奏,现代人的……

我大爷马桂元拜的是万人迷,艺名万人迷,本名叫李德钖,都是德字,“八德”嘛。他不能拜我爷爷,包括我父亲,都算上,跟你父亲学的,你不能算你父亲的徒弟,(否则)从家谱上就不好说了。比如说我吧,我跟谁学的呢?我跟我爸爸学的,但是我拜的是谁?朱阔泉,艺名大面包,其实我都没见过这人,但是我就算这枝儿的人了,以后要写家谱呢,我弟弟就不入家谱,按辈分说呢,他也是我爸爸的儿子,同行业的见着我弟弟了:“小叔”,比如说,高英培,高英培看见我弟弟也叫小叔,他不能叫师叔,因为他不是这行人,他是马三立的儿子,从辈分上是这个辈分。所以,我,我父亲,我大爷,都算上,都得拜一个跟父亲平辈的人。

我父亲拜的是周德山,周蛤蟆,也是“八德”之一,现在恐怕这辈儿人在全国就是我爸爸一个人了,去年还有郭先生,郭荣起郭先生,也过世了,以前还有一位陶湘九陶先生,也没了,就剩他一个了。他今年都八十七了,这真是空前啊,在这个行业里头活到这么长岁数的人,在我印象没有。我爷爷五十多岁的时候就不能上台了,五十就不能上台,五十多岁就死了,他不抽大烟,但是他也死了,那时候生活可能不好。

我父亲拜的是周德山,周蛤蟆,也是“八德”之一,现在恐怕这辈儿人在全国就是我爸爸一个人了,去年还有郭先生,郭荣起郭先生,也过世了,以前还有一位陶湘九陶先生,也没了,就剩他一个了。他今年都八十七了,这真是空前啊,在这个行业里头活到这么长岁数的人,在我印象没有。我爷爷五十多岁的时候就不能上台了,五十就不能上台,五十多岁就死了,他不抽大烟,但是他也死了,那时候生活可能不好。(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开心三十分》,此呼号及节目已不存在,本文最大限度保留谈话原貌,段落和个别字词略有调整,长城曲艺网·小楼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