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几样东西,十步劝大家千万别外借。 甭管你心肠多善良,或者和你借东西的人关系有多好, 但凡遇到这三样东西,一定坚定拒绝。 第一身份证,第二汽车,第三医保卡。 身份证和车子都好理解,但是医保卡是怎么回事呢? 很多人想的都是“反正医保卡里的余额也用不了,不如借给亲戚朋友,也算充分利用了资源。” 在这里十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医保外借有风险,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 02 医保卡上有个人的姓名、身份证信息、医保账户资金和使用记录等 并且明确规定了一户一卡,专人专用 涉嫌盗用他人医保卡、哪怕是征得本人同意的行为 实际上都已经触犯了法律: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 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 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只不过政府目前对于医保卡外借这种事情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深究 但保险公司可不一样,医保卡的购买就诊记录都会当作重要的理赔凭证 也就是当你申请保险理赔时, 保险公司会通过一些方式和手段调查你的门诊和住院记录,其中就包括医保卡消费记录。 保险公司向来“认卡不认人”,只要是出现在你的医保卡中的记录,哪怕是别人的毛病,也会被算作是你的既往病史。 一旦被认定为“带病投保”,不符合健康告知,那么理赔就会难上加难。 03 听起来好像非常“不近人情” 但毕竟保险公司并非慈善机构,这样做是为了降低风险,防止骗保事件的发生。 所以从来没有外借过医保卡的同学,记得要继续保持哦 ~ 而一些曾经因为不了解,已经借出过的同学,也先别着急,我们分情况看看,会有哪些影响,该怎么解决? Part 1 医保卡怎么刷没事? 首先,药店里的牙膏洗发水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没事 治疗感冒发烧流鼻涕的药没事 止泻通便消炎利尿的药没事 滋补养生补气补血的药没事 清热解毒抗菌止痒的药也没事 说白了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方便治疗、吃了就能好的药物都没关系 对投保和理赔有影响的是购买那些治疗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感染类疾病(乙肝)、精神类疾病(抑郁症)等药物 其次如果你只是很偶尔的购买过,比如一两年只购买了一两次也没大碍 只要你的体检记录都是正常的,这些记录哪怕被查到了也无法证明什么问题 保险公司断然不能凭借这一条两条就拒保或拒赔 Part 2 如果存在长期购药和就诊行为,该怎么办? 还没有购买保险 如果你有买健康险的打算,但是发生过以上“危险”行为 那么一定要主动对保险公司进行告知:说明医保卡曾经外借的情况,以及购买过哪些药品。 其次如实提交自己过往的体检报告,以证清白。 如果是把医保卡借给父母,还需要提供父母的检查病例和社保卡买药凭证等。 核保问询的时候需要描述具体原因,最后等待保险公司的处理意见。 有些公司会相对友好一些,尚且还有承保的机会。 但有些保险公司则是非常严格,对外界医保卡“零容忍”。 对于风险高的案例,保险公司干脆不挣这个钱。 因此最好尝试向多家保险公司同时投保。 一来是向保险公司力证本人是清白的,出险概率不高; 二来是为了避免“拒保”记录。 还有些人问是否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安排一次线下体检? 通常来说不太可能,这无疑是给保险公司多增加了审核成本,也多增加了一道风险。 因为个人当前的健康状态也是可以通过药物短期控制的,哪怕是体检也无法完全证明当下是健康的。 所以,能不能通过核保,还要看运气。 已经购买了保险 这种情况最怕的就是影响后续理赔, 因此赶紧回忆一下自己曾经是否有过类似的外借行为。 如果有,稳妥的办法是联系一下保险公司的客服人员,反映情况后申请“保全补充告知”(补充健康告知)。 不过审核的结果不确定性会比较高,是顺利承保还是解除合同,都要等待保险公司的结论。 如果害怕解除合同而选择了沉默,那也要记住:真正因为医保卡外借而无法理赔的事件少之又少。 可能在过程中比较曲折,但对待结果要抱有乐观的态度。 千万不要认为保险公司是抓住一切问题,能不理赔坚决不理赔的。 相反,保险公司对每一起拒赔案件都是格外慎重。 保险公司的理赔标准是根据产品条款、医学指引、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进行的,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庞大的检查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投保人应该尽可能的提交投保前身体健康的证据,争取利益最大化。 出现理赔纠纷时,投保人需要“据理力争”,不要产生“任倒霉”的想法。 甚至有时候,保险公司明明是在理一方,但为了息事宁人,保险公司还会选择折半理赔。 说了这么多,十步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 谨慎使用自己的医保卡,珍视自己的信用 医保卡不外借,说什么也不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