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孩子挺聪明,就是有点粗心”,这话千万别信!

 helloujuj 2019-01-25


最近,我闺蜜老跟抱怨,陪儿子写作业,快要气到心梗了!


老师布置了40道20以内的加减法,竟然错了8道,全是因为把加号看成了减号!


“他明明都会,就是太粗心,气死我了!”。


跟她一样,我们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把“stupid mistakes”统一归因为孩子的粗心。


言外之意就是,他如果认真点,就不会犯这种错误。


但真的是这样吗?


粗心根本是个伪命题


当然不是。


因为,粗心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粗心,这个似是而非的词其实掩盖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粗心更像一个结果,而非原因。当我们把孩子的问题简单归因于他的“粗心”,就不会再去发现背后真正的原因,相当于忽视或搁置了孩子的问题和错误。


粗心根本不能为我们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当我们把孩子的问题认定是因为他的“粗心”,能做的好像只有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下次别粗心了,认真点!”


而孩子很难从模糊不清的一句“别粗心、认真点”中明白,后面他到底应该怎么去改进。不清楚原因,也找不到对应的解决之道,孩子很可能会永远“粗心”下去。




粗心掩盖了这些原因...


拨开表面,深入探究粗心的背后会发现,所谓的粗心之下其实掩盖了孩子的以下问题:


1. 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不熟练


虽然每个人记忆系统的效率不一样,但我们大脑存储信息的方式都是一样的,都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也称短时记忆,用于保存孩子正在积极加工的信息,但它只能维持15-30秒,而且容量有限,大概只能记住5-9个不相关信息。


长期记忆,才是长期储存信息并具有无限容量的地方。


当做题、考试时,如果题目比较简单,没有超过工作记忆管辖的范围,孩子能轻松hold住。


但如果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或比较复杂,超出了工作记忆的范围,需要调用长期记忆里存储的知识。如果孩子知识掌握的不透彻、不熟练,无法高效调用长期记忆,大脑负担大大增加,不够用的啦。


这时,再一着急,看错、写错、做错就很容易发生了。



举个小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现在,给大家3秒钟的时间来记忆下面3组英文字符:


请你记忆第1组英文字符:QAERP

你再试试第2组:ESBNTER

请你记忆第3组:DKIASUJENORAN


怎么样?第一组和第二组是不是都相对容易?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工作记忆还够用。但到了第三组,就很难了。


因为工作记忆不够用了,这组字母对我们来说,又是陌生的信息。我们无法调用长期记忆,大脑不够用的情况下,看错、记错就很容易发生了。


但如果我们对这些字母知识足够熟悉,能够在长期记忆里搜索到它的排列方式,那就会变得很简单。比如,这几个字母,重新排列组合就变成了NIKE JORDAN USA,我们就很容易记住了!


孩子做作业、考试遇到类似的情境,大脑忙于应付不熟悉、不熟练的题目,哪还有多余的脑力去思考小数点点没点对,单位是不是一致,有没有看错符号、抄错数字。


但如果提前进行了充分的复习,把知识都熟练掌握、理解内化了,粗心出现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2. 刻意练习的太少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有类似的经验,第一次做陌生的事情,出错的概率比较高,但多次练习之后,错误率会随之下降。也就是老话说的“熟能生巧”。


虽然,我不赞同疯狂刷题的做法,但是适度的“刻意练习”还是很有必要的(以前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刻意练习,大家有兴趣打开看看—>孩子的出类拔萃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其实都不是……)。


当然,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要在练习中追求形式的变化,孩子一方面提高准确率,一方面还学会举一反三。


3.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自己对小川的观察,他的粗心大意,除了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之外,很大程度上还与他尚未养成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有关。


在他眼中,学习的概念还很模糊,还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所以,做题的时候,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出错率更会大大上升:


  • 读题干时,跳跃性地看,大概看两眼,还没有完全摸透题目的含义,大脑还没有想清楚,就可以动手写起来;

  • 做完题目就完了,从来不重复检查;

  • 做错了题目,也不回顾总结原因,找到改进对策;

  • ......


4. 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在做题的时候,尤其是对于口算或解题的中间步骤,主要是依靠工作记忆来完成的。


因为工作记忆的容量小且持续时间短,当新的记忆内容进入孩子脑海的时候,之前的记忆内容就会被新的记忆内容所替代。


做题、考试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道题目上,而是想着另一道题或其他的事情,原先的记忆内容会被替代。记忆交错、重叠之下,就很容看错、记错了。


举个小例子,如果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一会玩玩玩具,一会看看小说,一会看着窗外发呆,那么他很容易就会看丢词、看错字,甚至,经常把加法看成减法,把乘法看成加法,漏题和错题。


把乘号当成加号~

可以试试这样帮孩子不再粗心...


1. 学的再扎实些,保证适度的刻意练习


帮孩子分析做错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这样才能避免犯同类错误。


如果孩子做错题是因为没有“吃透”这个“知识点”,那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给予他辅导。



提供他包含各种变式的延伸题,这样才能让他们的知识点掌握得更牢靠!并通过适量的练习,提高他的准确率。


比如,孩子没有掌握a-b的模式。


那么我们就要从最简单的5-3=?

到5-(a-3)=?

扩展到5*(2-a)-3*(2-b)=?


每天,小川每天都要完成20道两位数的加减法。虽然,我知道他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原理,但仍需要多多练习来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如果孩子做错题是因为不会审题,那我们可以用指读的方式要他们多读几遍题目,这样不仅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加强他对文字的识读能力。


2、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首先给他准备一个“错题本”


学霸与非学霸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谁能够避免第二次犯错误,再次犯错的次数越少,成绩就越理想。


记录“错题本”是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教孩子用“正误对照”的方式,把经常做错的题整理到一起,并在旁边写上完整的分析过程,比如做错的原因、解题的正确方法和依据等,定期拿出来复习一下。


如果弄懂了,可以用笔划掉,如果没有弄懂,就打上重点标记,作为重点复习的对象,各个击破。


更具体的,可以看看以前写的这篇文章:一个小本本,就拉开了孩子间的差距 | 状元养成启示录(一)


3. 改变外部环境,帮孩子集中注意力


孩子的大脑额叶发展还不完全,特别容易被环境干扰。


我们可以先从改变外部环境开始做起——把与之相关的其他东西都拿走,让孩子只能注意到该注意的东西。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孩子的书桌前贴上一个眼睛的照片。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教授梅丽莎发现,只要孩子察觉到有眼睛在注视他们,他们的行为就出现利他倾向,比较符合社会规范。


我们可以把这个用到提升孩子注意力上面,当他开小差时,看到这张照片,就会调整注意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用我们自己的眼睛照片噢~,免得孩子以后一想到我们就浑身直冒冷汗。


4. 用番茄时间法,帮孩子做好规划


孩子保持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暂:


小学低年级可以集中20分钟左右

10-12岁大概是25分钟

12以上才能达到30分钟。


如果我们还要他做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情,那就更短了。


我们可以借助弗朗西斯科· 西里洛的番茄工作法,把任务拆解为几个部分,每完成一部分,就让孩子休息几分钟,完成4部分,就多休息一下。



这样就可以让困难的任务变得更简单,同时,也能通过短暂的休息,恢复精神。


具体,大家可以看这篇:与其羡慕别人家孩子的专注力,不如先学会这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总之,粗心不应是孩子“全部都会,依然做错”的借口。


如果我们把孩子的种种问题都简单归因为“粗心”的话,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深度挖掘背后的真正原因,还是轻视了“粗心”;进而不能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途径。


更严重的是,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误的自我认知:我很聪明,只是有些粗心,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后,心安理得地继续“粗心”下去,慢慢真的将浮躁、不踏实、不认真切实变成了他的性格标签。


所以,“你的孩子很聪明,都会做,就是有点粗心”,这样的话,千万别信,也别它拿来安慰自己了。



川妈说说



最常看到说孩子“粗心”,应该是在老师的期中、期末评语中。


孩子成绩不理想,老师这样分析好像敷衍了事,不太负责任。但我问过小川的姑姑,她说,这是家长最愿意接受的“批评”。


说孩子不聪明,学习不踏实,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家长的反弹会很大,但一说孩子有些粗心,家长往往不会那么难受,很容易接受。因为“粗心”的潜台词往往是,这没什么大不了,下次注意点就好了。


所以,以后当听到老师或谁说孩子,“很聪明,但有些粗心”时,千万别再这样想了。不要再用类似“粗心”这样似是而非,不知所以的“借口”,掩盖孩子的问题了。


只有切实地揭开面纱,发现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做的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