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控制者还是教练?

 木香草堂 2019-01-25

博客边框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控制者还是教练?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刘翔平博士

     咨询中,我发现,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家长在管理孩子的行为时,陷入巨大的挣扎中。当面对一个不听话、做事无章法、不知如何管理自己的孩子时,家长本能的反应就是严加管理和控制。当得知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后,家长的反应是不仅要求完成,而且要多做作业作为惩罚。对于一个打翻茶杯的孩子,不是痛骂一顿,就是暴打两下。当孩子看电视手脚不老实时,家长可能会按住孩子,说你应当这样看电视。如果一个家庭有了注意力障碍的孩子,家长会陷入与孩子的无休止的要求与控制--控制与要求失败--家长情绪失控--反过来更加严厉控制孩子的行为--因失败更加愤怒的恶性循环之中。结果,长期以往,冲突与恶意,控制与反抗成为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人们对引起问题的原因反而忽视了。亲子以恶意相处,却不知为了什么。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改变》的书,作者倡导解决心理问题时,要区分什么是问题的前提和问题本身。ADHD的前提和原因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展性缺陷,行为表现是无法管理自己的行为。家长所做的一切就是控制与杜绝不良行为的出现,要求孩子自觉学习,但长期的要求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使亲子之间产生敌意。不仅如此,当家长管理与控制失效时,就会变得过分控制,因为挫折的家长通常错误地以为,管理与控制失效不是管理本身出了问题,而是管理与控制的程度不够,自己的语言还不够尖刻,态度还不够凶狠,行为还不够严厉。越是控制无效,越是严加管理。结果,控制本身成为制造心理与情绪问题的原因。形成一个无解的方程。
    “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反控制”,正如你越用力踩弹簧,它反弹的力度就越大一样。当不了解问题本身和问题的前提时,越是试图解决问题,问题越不易解决。就像一个失眠的人,越想控制自己,让自己睡觉,越是睡不着。此时,家长正确的和明知的教育方法是阻断这个恶性循环。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控制者的角度,学会当一个教练者。正如,失眠者一样,首先要解决的是不再试图控制自己,要求自己睡着觉。
      所谓的教练就是陪伴孩子身边,吹哨子,手把手的教和勤于督促的人。教练一般善解人意,不像管理者那样高高在上和具有绝对的权力。教练知道,自己的利益与徒弟的利益是一致的,徒弟具有的优势和不足,教练对弟子具有同情心和爱心。当徒弟摔倒时,会将他扶起来。教练还是一个细致的引导者,会帮助弟子制定计划、协商计划的实施措施,教练还会根据孩子的个体特点进行教育。通常,教练不想控制弟子,而是想帮助他完成目标,实现计划。教练更像是朋友兼陪练,与徒弟分享一些东西。
     请家长收起紧绷的面孔和刻薄的语言,代之以秒表、奖品、示范和指导,甘心当一个陪练。其实,当陪练更加辛苦,因为陪练不仅意味着说教与控制,而且要示范与管理。陪练是更加琐碎的工作。

http://www./test/index.php/Index/Index/article/news/220


 

 爱,是一种责任. - 平儿 - 顺其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