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刹车失灵

 木香草堂 2019-01-25

绚丽的闪动背景边框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假如刹车失灵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刘翔平

   假如刹车失灵,驾驶员将如何开车?汽车会是什么样?驾驶员一定会横冲直撞、我行我素,汽车一定会歪歪扭扭、失去方向。刹车失灵这个比喻,很能形象地说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儿童的行为特点。他们的自我控制机制失灵,完成学习任务时不知有下一步,不知下一步要做什么。这并不是说他们缺少做事情的意识和知识,而是指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将学习的执行能力丧失掉,他们会在不经意中被现实的各种有吸引力的刺激所分心。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的缺损使他们将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丢在一边,而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一位母亲对我说:“我的这个孩子很少独立完成作业,只有你盯着他才写,即便是你坐在他面前,如果一不小心没盯住,他的笔又停了,东张西望。如果你不在他面前督促,他一个字都不写,就是坐在那儿发呆。打骂和奖励的方法都用过了可就是不管用。这孩子不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很主动,可就是写作业这件事那么困难。我真是无计可施了”。这一现象可以叫做控制的瘫痪,因为孩子连最起码的自我控制的企图已经没有了。

   有人认为,这不是什么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而是缺少学习意志。可也许出乎你意的预料,意志这个概念在现代心理学中几乎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效能感理论看来,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并不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取决于人们过去的经验。如果面对一个枯燥的学习任务,你过去的经验告诉你,这不过是20道应用题,10道计算题,过去我几乎不用30分钟全能把这些任务完成,你就会跃跃欲试,立即着手完成这些作业。而如果是有人找你下棋,你可能本能地认为,没意思,不好玩,还是换一个游戏吧。这是由于你过去经常输给别人,甚至连比你小几岁的人都能赢你,你听到这个邀请就会不自觉地反感。是你的有关某一活动的能力感、胜任感,或者叫做是自我效能感,决定你的动机和意愿。这个自我效能感是很具体的,人人都聪明地知道自己是什么,能做什么。注意力障碍的儿童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落后,无法抑制自己的分心反应,不能让自己的大脑在面对枯燥学业时兴奋和活跃起来,形成了学习成绩的落后和自我效能感的降低。他们在学习任务前的挫折已经与注意力困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所以,你看到是一个对学习绝望的人,一个对学习满不在乎的人。   

   在一个崇尚学习的现代社会,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几乎可以说是学习的头号杀手。从斯蒂尔报告的第一例多动的孩子费尔开始,人类对注意力的认识不过100年,而真正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这一问题的时间才刚刚有20年。目前,由于人类对于引发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脑功能缺陷的认识和了解只是皮毛,所以对于此障碍的矫正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科学的进展的缓慢却与注意力障碍的严重性形成巨大反差。越来越多的儿童被诊断为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据统计,大约有5%的中小学生具有这一障碍。也就是说每个班大概有23个行为冲动、不可遏制的多动和注意力集中困难的学生。

   在我国,许多家长已经开始了解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这个概念,尤其知道多动症这一概念。但家长仍然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指导,由于这个障碍的复杂性,家长在认识问题时容易出现偏差。

第一是将注意力障碍神秘化和夸大化。一些家长道听途说有关多动症的知识,轻易地将自己的孩子诊断为多动症,并错误地认为,只要注意力集中了,什么学习困难都可以解决。事实上,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大多数这类孩子不能叫做多动症。他们有是因为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具有智力或学习能力上困难,有些是由于不喜欢任课老师而不认真听课,还有的学生是因为智力超常、觉得课业过于简单而不听讲,还有人是因为老师讲课方法单调、表述不清楚而不听讲。只有在任何课上,或课上课下都存在着注意力时间短、冲动和多动的障碍才能被诊断为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本书所讲的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在科学的意义上指的正是这部少数人,而不是泛指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人或搞小动作的儿童。

 第二是不承认存在着注意力障碍。有家长认为,没有什么注意力障碍,只有意志品质差,没有养成好习惯。家长觉得自我控制能力是人人具有的,如果一个人真的没有自我控制,我打他两下也不会管用的。可事实上,挨打后,孩子的学习就是有所好转。其实,这是一错误的看法,任何人挨打后都有可能行为发生改变,而且正常学生可能变化的幅度更大。美国著名研究注意力障碍的专家巴克利指出,如果一个孩子是盲人,人们一般不会责备他看不见东西,如果一个是耳聋的人,人们一般不会责备他听不见声音。但是,如果一个人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缺陷而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听讲、学习,人们一般不会宽容他。因为人们倾向于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能控制的,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对于难以清楚了解的注意力障碍,人们凭借经验难以理解它。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控制不了自己,无能力对行为负责任,许多人都不相信。但是,医学研究证明,确实存在着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有人做事缺少计划性、缺少时间感和紧迫感,易分心,都是神经功能落后的结果。

 第三是有病乱投医。目前医学界对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研究还不成熟,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治愈这个障碍。但是,家长盲目相信广告。一个家长跟我说,两年来花了2万多元吃所谓的中药,根本没有什么效果,孩子的注意力困难越来越严重了。其实,家长还是应当依靠自己的努力,从改变自我入手,从了解注意力障碍入手。心理学、教育学已经积累了一些矫正注意力不集中的经验和方法,这些方法并不难掌握。

本书旨在帮助家长认识、了解和矫正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从注意力障碍的原因、诊断、家长的态度、不同年龄阶段的注意力障碍、行为矫正和认知矫正等各个角度来介绍注意力障碍的知识,帮助这类问题的孩子家长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孩子注意力障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各种矫正方法都可以尝试。我本人主张要淡化注意力障碍的症状,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儿童有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上。家长要重视孩子健康人格和积极的心态的培养,让孩子学习社会技能、管理人际关系和学会推迟需要的满足,从长远的角度说,这些措施比直接减少孩子的多动和分心的方法更加有效。

   本书的写作除了借鉴中外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之外,也来自我们的咨询实践,在近十年的为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与咨询服务中,我们观察了成千例各种各样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行为的表现,我们也尝试着用各种心理学、教育学的技术和手段帮助这类困难孩子。目前,我们正在编制有关的训练软件来从视-听整合方面,从听指令方面来着手解决注意力集中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注意力障碍儿童的家长为此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并感觉到了研究的责任。借此书的传播,我们希望为我国的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了解此障碍的原因和教育对策,尽一点微薄之力。

本文为《分心不是我的错》一书序言,该著作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http://www./test/index.php/Index/Index/article/news/215

绚丽的闪动背景边框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