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每年近半数癌症死亡归因于23种致癌因素,癌症可以预防吗?

 博采简纳 2019-01-25

癌症病因预防的巨大潜力:中国每年45.2%的癌症死亡归因于23种致癌因素

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主导的一项比较风险研究近日在《柳叶刀-全球健康》发布。该研究系统分析了中国大陆31省市自治区各个癌种由于外在致癌因素导致的癌症负担。研究共纳入了23种被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确定的常见致癌因素,这23种致癌因素按照来源被分5个大类,分别为:行为因素、饮食因素、代谢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性因素等。

研究结果显示,在20岁及以上的成人中,中国每年有103.6万人死于23种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种癌症,占全部20岁及以上癌症死亡人数(约为229万人)的45.2%;男性和女性分别有51.2%和34.9%的癌症死亡归因于这23种致癌因素。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可归因于这23种致癌因素的癌症死亡人数比例最低为上海35.2%,最高为黑龙江52.9%;男性中,最低的地区是上海40.9%,最高的地区是广东56.4%;女性中,最低的地区仍是上海,为26.9%,最高的地区是黑龙江,为48.0%。

分癌种来看,各癌种可归因于23种致癌因素的比例存在巨大差异。男性中,可归因比例超过70%的癌种依次为卡波氏肉瘤、鼻咽癌、肛门癌、口咽癌、肝癌、喉癌和肺癌;女性中,可归因比例超过70%的癌种则依次为卡波氏肉瘤、宫颈癌、鼻咽癌、肛门癌和阴道癌。各个地区的归因比例差异也十分明显,例如,青海省肝癌的归因比例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91.3%和85.0%,而这一比例在江苏的男性中仅为52.8%,女性中仅为37.3%。总体来看,大多数癌种的归因比例在男性和女性中是相似的,尤其是在以感染为主的癌症中,如肝癌和鼻咽癌;但在主要与吸烟相关的癌症中,尤其是肺癌和食管癌,其可归因比例在男性中明显较高。(见图1)

图1. 中国各省由23种致癌因素导致癌症死亡人数的比例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致癌因素也存在不同,男性前3位的致癌因素为主动吸烟(占男性全部归因死亡人数的35.9%)、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水果摄入不足等,女性为水果摄入不足(占女性全部归因死亡人数的15.6%)、HBV感染和主动吸烟。各省的首要致癌因素在男女性也有所不同,主动吸烟是所有31省男性的首要致癌因素,而各省女性首要致癌因素则分别为水果摄入不足(14省)、HBV感染(7省)、主动吸烟(6省)、体重超重(3省)和HPV感染(1省)等。(见图2)

图2. 中国各省23种致癌因素导致癌症死亡的构成比

五大致癌因素分组导致的癌症死亡人数占全部癌症死亡人数的比例在人群中存在不同的年龄趋势(见图3)。在行为因素中,老年组的可归因癌症死亡人数比例较高,男性中最高峰出现在50-54岁,女性中最高峰在65-69岁。在感染性因素中,30-54岁的男性和女性均具有较高的归因比例,最高峰在35-39岁。饮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可归因比例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代谢因素中,男性和女性归因比例最高峰所在年龄分别为40-44岁和50-54岁;并且在50岁之前,这一比例在男性中高于女性,而在50岁之后,这种模式发生了逆转,即女性高于男性。

图3. 中国致癌因素导致癌症死亡人数比例的年龄趋势

尽管近年来有些研究评估了中国由外界致癌因素导致的癌症负担,但是这些研究都以全中国作为整体来评价,未考虑不同省份的地区差异和年龄结构差异,或仅以个别致癌因素和个别地区为研究对象。由于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比较风险研究,中国癌症病因预防策略的制定获得的证据支持较少。当前,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十分迅速,近年来的癌症负担也因此迅速增加。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癌症病因预防措施似乎很难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此项研究首次全面评估了中国各地区归因于23种可预防致癌因素的癌症负担,对于各地区制定有针对性的癌症预防措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各地区可根据当地主要的致癌因素制定适应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癌症负担的降低幅度将会十分可观。不仅如此,这些致癌因素同时也是许多其他疾病的重要病因,癌症病因预防的成功也将给其他疾病带来显著的正面效果,这些效果将为中国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当前大部分癌种尚缺乏效果十分明显的治疗方法和早诊早治技术,癌症病因预防(也称一级预防)对于降低人群的总体癌症负担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再次强调了外在致癌因素在癌症进展中的重要作用,那就是中国约有45.2%的癌症死亡,即1年超过100万人,可以通过去除外在致癌因素而免于死于癌症。不仅如此,该研究明确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癌症病因预防的主要致癌因素存在的不同,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为充足的依据。虽然这项研究关注的是中国癌症预防,但是其发现的癌症病因预防的巨大潜力同样提示世界上许多国家应该加强致癌因素的控制。例如,吸烟及二手烟在全球导致的疾病负担十分沉重,有效的控烟措施对于所有国家都同样适用。

本文为《柳叶刀》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别邀请论文的作者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对研究进行的精彩解读,已获作者陈万青的授权转载。

作者:陈万青

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

专注于肿瘤登记、癌症筛查、肿瘤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领域,现任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曾负责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肿瘤随访登记、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等多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担任《中国肿瘤》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Journal of Epidemiology、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现代肿瘤医学》杂志副主编,担任《中国肺癌杂志》等多本杂志的编委。

END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