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清玄:人生一世,既苦也甜,走过皆好

 昵称61973742 2019-01-25

2018年是大师陨落一年。陪伴我们长大的熟悉面孔,一个接一个离开。昨天,又一个噩耗传来,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也过世了。四月不由伤感,难道如今真是流行告别的时代?关键词排名

提起林清玄,大概是为数不多全民喜爱的作家了。孩子学习优美的遣词造句,大人品味其中的生活哲理,他用悠悠然的笔触,轻描淡写聊人生,却让人过目难忘。

用一句先生说过话送别他吧,「人生一世,既苦也甜。咸也好,淡也好,走过皆好。」

{ 芍药姑娘 Vol.1035 }

x

人间最美是清欢

1月22日,作家林清玄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65岁。

听闻先生过世的消息,四月先是一惊,心里便纷纷扬扬地落下雪来。

小学课本里读到林清玄,只觉语言优美;长大后重温,才品出文中温润如玉的道理。后知后觉,回甘无穷。

林清玄一生笔耕不辍,出版上百部作品,斩获无数文学大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读他的文字,如茗茶般清甜,时而抚慰人心,时而醍醐灌顶。星云大师评价他「文如流水,字如暖阳。」

字里行间流露的优雅气质,让读者以为他必定出身于书香世家。

事实恰好相反。林清玄生于台湾的偏僻农村,小时候没吃过一顿饱饭,甚至靠吃蟑螂补充蛋白质。

他当过餐馆服务生,做过码头工人,摆过地摊……有段时间,他白天在屠宰场杀猪,晚上洗净双手,伏案写作。

稍有空余,他就到街上闲逛,观察形形色色的路人。对他来说,这不是练习,而是乐趣。

17岁时,他发表第一篇文章;20岁时,他出版第一本书。细腻温暖的笔触感动无数人,被视为「天才」。

30岁时,他担任台湾四大报之一《中国时报》的主编,同时写十八个专栏,兼任做主持人、电视公司总经理……忙着四处演讲、开会、应酬。

看似名利双收的生活,却让他不堪重负。「我发现自己已经很难静下心来写一篇文章,而且幽默和浪漫精神不见了,对年轻时候向往的东西都失去了兴趣。」

于是,他辞去所有工作,头也不回地潜入深山,闭关清修,学习佛法。三年后,他携一身清风回归,笔下的文字多了佛教的淡然。

阅尽人间百态的林清玄,此时的心境更从容、更通透。在喧嚣尘世中,不被物质与名利所惑,寻找内心真正的平静和自由。他在《人间最美是清欢》中写道:

这种「清欢」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

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正如他自己所说,林清玄先生骨子里是很浪漫的人。他向妻子求婚,没有用房子和车子,而是用一句诗「纵使才名冠江东,生生世世与君同」,令她感动不已,便嫁给了他。

他在《人间最美是清欢》里这样诠释浪漫:

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浪漫其实就是创造一种时空、一种感受、一种向往、一种理想,在你的世俗土地上开出一朵玫瑰花。

他把这种浪漫情怀融入《煮雪》:

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来听... ...

与性急的人交谈,回家要用大火煮烤;与性温的人交谈,回家要用文火。倘若与人吵架呢?回家一定要生个烈火,才能声闻当时哔哔剥剥的火暴声。

遇到谈情说爱的时候,回家就要仔细酿造当时的气氛,先用情诗情词裁冰,把它切成细细的碎片,加上一点酒来煮,那么,煮出来的话便能使人微醉。

如果失恋,等不到冰雪尽溶的时候,就放一把火把雪都烧了,烧成另一个春天。

他怀着一颗浪漫的心,用温柔的目光注视一切。即使是生活里的平淡风景、琐碎小事,也能品出一点滋味,悟出一番哲理。

浪漫之人皆爱花草,林清玄先生也不例外。

他写过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但给他最多灵感的,是形形色色的花草。「幸福原是生活中的花草,粗心的人践花而过,细心的人怜香惜玉罢了。」

他笔下的花草,不局限于形态的描绘,而是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注入丰沛的情感。一字一句读过,心里会平静许多。

花与酒

在《温一壶月光下酒》里,他把四季花朵浸入酒香中:

「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荷花

在《用岁月在莲上写诗》里,他初到白河小镇,与大片的荷塘撞个满怀。

「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本该沉迷于美景,他却开始反省自己的「浅薄」: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杜鹃花

在散文集《所有遗憾都是成全》里,他提到三十岁生日那天,独自开车到台北近郊的八里乡,经过一条杜鹃花道。

「杜鹃已经开得很盛,有许多刚凋谢的花铺在马路上,鲜新的颜色还未褪去。车子的风过,花魂就向两旁溅飞起来,到远一点的地方才落下,逝去的花有逝去的美,被惊起的花魂也像蝴蝶一样有特别的姿势。」

早先杜鹃花全盛时,一团团热闹簇拥着。如今凋零了,他才发现每一朵都有不同的样貌,于是陷入对往事的沉思。

「对我而言,往事也如是。处在进行的时刻,很难把每一件事检点出来,看出它的前因后果。等往事经过了,我随手一捞,竟像谢去的杜鹃,每一段都能整理出完整的面貌,有许多颜色还清新如昔。

兰花

大部分人印象里,兰花是昂贵且娇养的。但林清玄在《野生兰花》里说,他在万华龙山寺附近,遇到几位青年在卖兰花,是他们从山里采来的,随意用干草捆扎。

他们说,山上的兰花长在深谷里、大石边、巨树上,随便找个盆子种都会活。我们在山里随便拿个汽水瓶种都会活的呢!

被「刷新三观」的林清玄发出感叹:

「一个人本来自然活在世间,没有什么欲望,但当他过惯了娇贵的生活,就如同生在盆里的兰花,会失去很多自由,失去很多知已。

所以人宁可像野生的兰花,活在巨石之缝、高山之顶、幽谷深处与烟霞作伴,这是自由与自在的追求。」

野草

在《种草》这篇散文里,他带着孩子踏青,连最不起眼的野草,也能写得万分迷人:

「在夕阳之下、微风之中,每一株小草都仿佛是在金黄色的舞台上跳舞,它们是那么苗条而坚韧,在一种睥睨的态势看着脚下的世界。从远景看,野草连成一片,像丝绒一般柔软而温暖。

孩子问,「爸爸,我们带一点草回去种好吗?」

林清玄第一反应是荒唐,在过去,田里唯恐除草不尽啊!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粗鄙」,于是答应孩子在家里种草。

「一星期后,每一个花盆都长出细细绒绒的草尖,没有经过风沙的小草,有一种纯净的淡绿,有如透明的绿水晶,而且株株头角峥嵘,一点也不忸怩作态,理直气壮地来面对这个与它的祖先完全不同的人世。

看着一盆盆的野草,我有时会想起我们这些从乡野移居到城市讨生活的人,尽管我们适应了盆里的生活,其实并未改变来自乡野的姿色,只是有的人成了名花,忘记自己的所在罢了。

我们爱花草,大概是抱着欣赏美的心态,而林清玄对花草的爱,饱含对故乡的怀念、对自我的反省、对生命的思考。

当你学会用浪漫的眼光看待事物,不仅是花草,就连拂过面庞的风、头顶舒卷的云,也可以美得不可思议。这便是「人间清欢」的终极奥义吧!

每当四月感到压力和沮丧时,就打开林清玄的散文,随手翻开一页,让温柔的字句汩汩流入心间,抚平焦虑和迷茫。

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林清玄?大概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现代人的生活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竞赛,我们从出生起,就在不停追赶。

追赶排名,追赶绩效,追赶房价,追赶贷款……被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裹挟着,几乎把自己逼成不知辛劳的机器。

而代价是什么呢?我们失去了最初的理想,失去了浪漫的幻想,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疲惫,却一无所获。

而林清玄早已看清生活的真谛:

我们把生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重要的生活,一部分是紧急的生活。我发现很多人都在紧急地生活,随波逐流,而不是重要地生活。

什么是重要的生活?陪着爱人散步,躺在草地上看星星,有没有幽默感,懂不懂得爱和宽容——这些是重要的。

而每天着急上班、学习、考试,是紧急的。当人整天在紧急的事情里面打转的时候,「琴棋书画诗酒花」就会变成「柴米油盐酱醋茶」。

林清玄先生走了,

他发的最后一条微博,

温暖依旧,潇洒如故: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

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

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

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

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望着先生远去的背影,

我只能默念一句:

天寒露重,愿君保重。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