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图】宋 文同 墨竹图

 2015ccdd 2019-01-25

宋 文同 墨竹图


  《墨竹图》乃文同代表作,绢本水墨,纵113.6厘米,横105.4厘米。画一枝低垂而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用凝重圆浑的中锋画竿,节与节虽断而意连;小枝用笔迅疾坚挺,左右顾盼;竹叶则八面出锋,挥洒自如,浓淡相间,在叶尾折转处提笔露白,以示向背之势,聚散无定,疏密有致,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


  墨竹是文人画中重要的题材之一,而文同正是北宋墨竹的代言人。画中的一枝墨竹,竹叶和竹枝从左上方垂下,再往右方微印而上,寓屈伏中隐有劲拔的生机。此画不但是客观观察与笔墨技巧的呈现,也是士大夫人格与节操的隐喻。画叶的墨色有浓淡的对比,据米芾说也是自文同始。当年我第一次观摩时,不禁愕然,哪有竹竿如此“S”形的?及至看了吴镇的《墨竹谱》,方知这种“俯而仰”的竹谓之“纡竹”。纡者,曲也。文同似乎偏爱画这种纡竹。相传他50岁后,疾病缠身,仕途失意,心情郁闷时常画纡竹,“为垂岩所轧”,“屈已以自保,生意愈艰”,但又挣扎向上,其实这正是他自身的写照。


  文同去世后,苏轼在《跋与可纡竹》一文中说:“想见亡友之风节,其不屈不挠者盖如此云。”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这个道理就是:先要“胸有成竹”,但动笔的时候,又不能墨守成规,须随手写去,千变万化。这也就是郑板桥所谓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文同之前的竹画,多为双勾着色,而且仅作背景。文同则单画竹,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竹的竿、节、枝、叶,并首创以深墨的叶为正面,淡墨的叶为背面。后人谓之墨竹画。画竹必先爱竹,文同作诗赞美竹:“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他命其住舍为“墨君堂”,在四周广栽竹林,他观竹,赏竹,画竹,提出了“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见解。


  他曾指点苏东坡:“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然而他的画竹,不只是画竹之状,更是寄情于竹,借竹之荣、枯、丰、瘠,抒写人的悲、欢、穷、达。



局部高清

【转自:国画家艺术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