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申克的救赎》: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野田高梧 2019-01-25

来源:书影灵台


电影创作是一个特别主观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携带着相关工作人员极为浓重的个人色彩,尤其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


非主流思想井喷式发展,对每天发生的事情大家都是见仁见智,一家独大的权威很难再出现,一无是处的绝对批评同样近乎绝迹。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要出一部被所有人认可的电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肖申克的救赎》打破了这个不可能,成就了电影史上的奇迹。


《肖申克的救赎》诞生于1994年的电影丰收年,同期佳作多如牛毛,正因如此,当年它虽获得十几个提名,最后却没能拿到一个奖项。


但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肖申克的救赎》以“电影史上永远的第一名”的称号重回观众视野,让当年奥斯卡得主《阿甘正传》都显得暗淡失色。



我很少用伟大这个形容词,但今天想把它用来形容《肖申克的救赎》,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一定不会反对,因为电影配得上这个词。


《肖申克的救赎》是对肖生克监狱里从狱警到囚犯的生活的再现,电影里的监狱不再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监狱,它是社会的浓缩,监狱里形形色色的人是社会上各个群体的代表。


被“体制化”的布鲁克属于被生活征服的人,野蛮的狱警和充满兽欲的“三姐妹”和那些无视社会规则,丧失良知,泯灭人性的人并无二致,只手通天的瑞德是那些能掌握自己的生活,但安于现状的人,主人公安迪则是理想的化身,他代表着那些善于反抗、敢于追求,为希望和美好奋斗不止的精英人士......


肖生克监狱里的这些人几乎涵盖了社会所有群体,不论谁看,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代入感极强,也许这就是所有人都拍手叫好的原因吧。



银行副总裁安迪的妻子和情夫双双被杀,一系列证据都指向安迪,安迪百口莫辩,最终被判两次终身监禁,在肖申克监狱里服刑。


肖申克监狱是被文明遗忘的野蛮世界,典狱长那句“把信仰寄托神,把贱命交给我”赤裸裸地暴露了监狱的野蛮程度,没有正义,没有公平,规则和话语权都掌握在凶残的典狱长手里,尊严和生命随时都会受到威胁,没有哪种社会比肖申克监狱这个小社会更让人绝望了。


领导狠毒,狱友暴虐。


刚入狱,安迪便被“三姐妹”盯上,他们三番五次骚扰安迪。


安迪每一次都是奋力抵抗,结果却有输有赢。


细节决定成败,安迪反抗“三姐妹”有输有赢的结果无疑是这部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


安迪在黑暗与残暴并存的肖申克监狱不仅自己杀出一条生路,还挽救了狱友瑞德生命的故事本来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但有输有赢的结果将我们拉回了现实,他虽然智商很高,可在打架斗殴方面技不如人,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不完美的普通人。


电影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神来之笔,比如布鲁克的自杀、汤米的死亡等,是这些细节让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变得很现实。



之所以说安迪是精英阶层的代表,不是因为他敢于斗争,而是因为他善于斗争。


整部电影安迪时时刻刻都对自由充满着向往,肖申克监狱里没有比他更渴望自由的人了,但他从来没有张牙舞爪地表达过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是以文明人的方式默默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从帮警备队长偷税、改造监狱,到替典狱长做假账,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在小石锤砸开逃生之路前,他用自己的才智不断地为自己和狱友们争取着被剥夺的权利。


阳光下喝着啤酒,躺在躺椅上听着莫扎特的音乐......这些在监狱里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在他的努力下都实现了。


他们虽然身在监狱,但至少在喝啤酒和听歌的那一刻感觉到了自由人的幸福。


看完过程,电影结局显得无关紧要了,安迪太伟大了,他逃走是必然的。


只是没想到他在逃走的时候,还给自己的狱友兼好友瑞德埋下了生的希望。


瑞德大半生在监狱里度过,被假释后,难以适应外面飞速发展的社会,他痛苦、绝望,毫无生活下去的勇气。


安迪似乎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他在出狱前拜托瑞德假释后一定要去巴克斯顿去帮他找一块黑色的火山玻璃,奇石下面有送给他的礼物。


正是这一承诺让支撑瑞德走过绝望,走向和他的重逢。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不管生活如何残酷,只要心存希望,世界就会洒满阳光。


电影用140多分钟的时间让我们认清自己,看透社会,更教会我们如何面应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