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史04:两河流域最初的文明

 徒步者的收藏 2019-01-25

       今天我们讲古代史(上卷)38-53页,古代两河流域的内容,这部分可以和02中的早期埃及比对着看,这都是从部落到国家的时期。

1、“苏美尔文明的发生”,其中自然环境和居民,任然是要注意的,做一个简答来准备,可以想想,考研中出题出一个“试述地理环境对古代文明的产生的影响”,你要准备各个大河流域与希腊文明的产生的,我会都总结到。“向文明的过渡”中,总结一个名词解释,按照名词解释来回答。

2、“苏美尔城邦”,在这一小节中,每一个黑体字后面的一句话作为论述题必背的,每一个黑体字后面的段落都是在解释这句话。这也是看书的方法,你不可能把每一个字都背出来,但如果理解了后边的段落,这句话自己编也能编出来。早期的社会经济状况都是讲土地分配的,你可以类比一下我们现在按照你们家有多少套房子来看你的财产。政治制度中,早期文明的政治制度都是三级,“城邦首领-贵族会议-人民大会”,无论西亚还是希腊罗马都是这样子,这样思考问题就是整体史观的路子。恩西、恩、卢伽尔都要准备名词解释;城邦争霸战争和内部阶级斗争,可以简单看看,现在出土文物证明,乌鲁卡基那改革不是和六卷本写的一样,我们的课本错了,简单了解一下即可。

3、“阿卡德王国”,阿卡德王国、萨尔贡是一组名词解释,合起来背。

4、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纳姆法典是一组名词解释,乌尔那木的统治措施,需要做简答,不过没有那么重要。

5、“古巴比伦王国”,这一小节是整个古代西亚最最最重要的部分,还有大流士、尼布甲尼撒等等几个,最容易出考点的就是这么几个,特别是对于自主命题院校,但是并不是说其他不重要,相互之间拉开差距不在汉谟拉比法典,而在恩西这种偏题,要说巴比伦之囚,谁记不住,谁没背过,但是简述苏美尔城邦的特征这种题就不一定了。回到正题,这一小节中,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及其专制统治、汉谟拉比法典及其所反映的时代内容。都是最基础的题。这部分踏实背。

6、“苏美尔·巴比伦文化”,吉尔伽美什史诗、楔形文字可考名词解释,但是和其他古代西亚章节中的文化部分结合起来,可考“试述古代两河流域文化成就”的大题,数个学校已经考过。





论述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两河流域全年雨水稀少,但每年3~7月份两河都定期泛滥,而南部的苏美尔人正是掌握了这个规律,在泛滥后充分利用其肥沃的土壤,大力发展了农业;

大约公元前5000年前,两河流域兴建堤坝,利用河水进行人工灌溉,形成了较为初步的灌溉系统;而在农业上两河流域的人们大量种植了大麦、小麦、芝麻、豆类;大大丰富了人类生活。而在大规模的生产中,无形地增强了区域与区域之间居民的相互交往与联系,推动了各种技术的相互交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加速了国家形成;

③另外,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明中心的迁移。两河流域文明中心不断北移,从苏美尔到阿卡德再到亚述,与当地土地弃耕有很大关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河流比较婉转曲折,因为北部多山,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有所改变。从乌鲁克晚期到乌尔第三王朝,居民主要集中在三角洲地区,但随着南部盐碱化的不断加剧,居民逐渐北移,加上帝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兴修水利工程,北部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南部盐碱化越来越严重,三角洲地区再没能恢复昔日的辉煌。

 

【苏美尔文明】*

两河流域早期文明。公元前4300—前3500年被称为“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为军事民主制阶段。公元前3500—前3100年是“乌鲁克文化期”,出现小城市,产生早期的文明,有大量的铜器出现,陶器已普遍使用陶轮,作为财产标志的圆柱形印章和象形文字已经出现。公元前3100—前2900年是“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这个时间文字普遍使用。苏美尔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文字之一。公元前2900年进入奴隶制城邦盛期,乌鲁克、拉格什、乌尔为主要代表。公元前2378年,乌鲁卡基那改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次社会改革。公元前2371年,为北部阿卡德所灭。

【恩西】

恩西是苏美尔文明各城邦国家诸神代理人的称号,职责是代神理财,管理神庙经济、主持修建公共工程等。此外,还拥有军权和司法权。乌尔第三王朝时期,恩西为地方官员,由国王任免,其主要职责与神庙事物相关,从神庙领取俸禄,向国家缴纳赋税。

【楔形文字】*

古代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楔形文字是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3部分组成。其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与埃及象形文字的同类符号作用相同。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友展有着重要影响。公元前后,楔形文字逐渐被人遗忘而变成一种死文字。1857年,楔形文字释读成功,由此诞生了一门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使用楔形文字诸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亚述学。

【《吉尔伽美什史诗》】*

古苏美尔—巴比伦时期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起源于苏美尔时代,至古巴比伦时代编定成书。史诗讲述了乌鲁克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最初施行暴政,激怒了神而饱受磨难。在历经艰辛归来之后,终成为洗尽前耻的谨饬之君。史诗生动地反映了人们探索生死奥秘等自然规律的愿望,也表现了人们反抗神意但最终难免失败的悲剧色彩。现存的版本是亚述帝国时期的抄本。

 

苏美尔城邦的特征

①自然:苏美尔城邦在两河流域南部星罗棋布,都是由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和结合周围的村镇构成,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神庙是城邦的经济中心。

②苏美尔各国中,土地大致可分为三类:神庙土地、公社土地和私人土地。神庙土地分为祭田(收入供神庙开销)、口粮田(供养神庙管理人员和依附者)、佃耕田(佃农耕种),神庙土地不得买卖。公社土地分配给各个家族,家族向国家纳税服役,公社土地可以买卖。

③城邦有三个政治机构:城邦首领、贵族议会和人民大会。城邦首领(恩、恩西、卢伽尔),兼有宗教和世俗职能,他是城邦的最高祭祀,主持本邦祭祀活动;世俗上,他主管本邦水利、军事、行政管理。贵族议会权利很大;人民大会权利十分微弱。

④神庙祭司贵族在城邦中起着重要作用,城邦官吏大多由祭祀或神职人员担任,神庙是政治的中心。

⑤苏美尔各邦的居民由四种成分构成:奴隶主贵族,拥有土地的公社成员,丧失土地和公民身份的依附民,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

⑥文字普遍采用,楔形文字。

 

乌鲁卡吉那改革 *

(一)改革背景

苏美尔城邦末期,拉伽什国王乌鲁卡吉那执政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公元2378年,乌鲁卡吉那(约公元前2378—前2371年)推翻了卢伽尔安达执政。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卢伽尔安达期的“弊政”。乌鲁卡吉那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城邦内部的矛盾,以加强统治。

(二)改革内容

(1)扩大了公民人数;将公民人数由3600人扩大到36000人。

(2)禁止贵族侵夺平民财产,禁止以人身作为债务抵押,释放因债务而被奴役或遭拘禁的平民。

(3)将卢伽尔安达霸占的神庙土地和建筑归还给神庙,废除向祭司征收重税,减轻平民负担,免除平民所欠王室之赋税,撤销派往各地的监督和税吏。

(4)兴修水利,开凿运河。

(5)改革军事制度,建立以平民为军队。

(三)改革意义

(1)乌鲁卡吉那改革是世界历史上已知最早的一次社会改革。

(2)乌鲁卡吉那改革增强了祭司贵族的力量,削弱了王权,同时限制了贵族的利益,减轻了平民的负担;

(3)废除了先前的种种弊政,实际上是对平民反对贵族斗争胜利成果的承认。乌鲁卡吉那改革但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改革结果

约公元前2371年,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攻占拉伽什,乌鲁卡吉那改革彻底失败。

 

【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2371—前2191年)*

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由阿卡德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2371年,萨尔贡击败卢伽尔扎吉西,征服苏美尔诸邦,建立阿卡德王国,统一了南部两河流域,整敢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阿卡德王国至纳拉姆辛时,国势最盛,后逐渐衰落。约公元前2191年,库提人入侵南部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灭亡。

【萨尔贡】*

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的创建者。公元前2371年,基什王的近臣萨尔贡推翻了基什王的统治,创立了阿卡德王国。

①萨尔贡先后出征34次,击败卢伽尔扎吉西,接着萨尔贡挥兵南下,降服乌尔,攻取乌鲁克,征伐拉伽什。在东方,萨尔贡远征埃兰,攻取苏撒等城市。

②萨尔贡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任用阿卡德人担任城市的总督,同时吸收苏美尔及其它各被征服地区的代表人物参政;以阿卡德度量衡为基础,统一了度量衡;组建了两河流域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

【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前2006年)*

古代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2113年,乌尔王乌尔纳姆定都乌尔,统一南部两河流域,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纳姆颁布了现今世界所知第一部法典《乌尔纳姆法典》。约公元前2006年,埃兰人俘获伊比辛,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南部两河流域重新陷入诸邦分立局面。

 

简述乌尔那姆的专制统治

乌尔那姆是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

(1)国王经济力量占主导地位,国王直接控制全国3/5的土地,建立奴隶制大经济,王室的农场、牧场和手工业作坊遍及全国各地。

(2)颁布了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乌尔那姆法典》。

(3)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把以前具有国王地位的恩西降为地方总督;恩西之职不再世袭,由国王任免;国王经常派遣检查官监督恩西的工作;边疆地区的恩西通常由当地人担任,而中心地带的官员则由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担任。

(4)为防止地方势力膨胀和过分强大,城市总督经常被从一个城市调到另一个城市;国王在全国范围内派遣信使,定期、及时地把各地情况报告给国王。

(5)改善道路交通系统,在主要交通要道上建立堡垒,由警察把守等。

 

【《乌尔纳姆法典》】*

乌尔第三受朝颁布的法典。约公元前2113乌尔王乌尔纳姆统一南部两河流域,建立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纳姆颁布了现今世界所知第一部法典《乌尔纳姆法典》,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自己在南部两河流域的最高统治。基本内容为规定不准非法占用他人田地,不许女奴擅居女主人的地位;反对行巫术;带回逃往城外的奴隶,主人要给予适当的报酬;伤害他人肢体、器官要处以罚款等。

【古巴比伦王国】*

两河流域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巴比伦城市出现较早,但作为—个城邦大约是在公元前1894年由阿摩利人建立的。到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时,巴比伦逐渐强大起来。汉谟拉比登上王位后,即着手进行统一两河流域的战争。汉谟拉比在位时,除亚述和埃什嫩那未被最后征服外,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至萨姆苏伊鲁纳统治时期,乌尔、乌鲁克、伊新等地都发生了大规模暴动。古巴比伦王国在内外交困中日益衰弱,约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入侵的赫梯人所灭。

 

简述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 *

汉谟拉比统治时,实行了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统治。表现是: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国王总揽一切大权,地方官僚由国王任命,受到监督;

             中央机构由汉谟拉比身边的人充任,负责各种琐事,扶助国王的统治,但绝对服从国王。

(2)经济上,重视灌溉农业发展,修建水利工程,保护灌溉系统,加强了对国内经济的控制。

(3)军事上,建立常备军作为专制统治的支柱,把王室土地分给士兵,保护士兵利益。

(4)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加强统治阶级的统治。

(5)在宗教上,国王利用宗教神化自己,宣扬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统治时期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法典。

(一)名解

汉漠拉比在统一了两河流域之后,制定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前言主要宣扬王权神授,颂扬汉谟拉比的功绩。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共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

(二)主要特点

(1)等级制度。人民被分为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三个等级。阿维鲁是占有土地并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什根努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大概来源于破产失地的公民或原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他们自己没有土地,靠为王室服务获得报酬,内部也有贫富之别。奴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主人可以随意买卖、转让、交换和赠送。

(2)土地制度。最基本格局是王室土地和私人占有土地并存。古巴比伦时期,王室占有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交给不同义务的人耕种:为王室服务人员、士兵、纳贡人。古巴比伦时期阿维鲁和穆什根努占有土地的现象比较普遍。

(3)奴隶制度。古巴比伦时期,王室拥有大量的奴隶。一般富裕的阿维鲁和穆什根努也都有奴隶。奴隶来源除战俘外,也有外地买来的。当时买卖奴隶的现象很普遍,努力广泛应用于生产劳动。

(4)租赁制和雇佣制与自由民的分化。随着土地私有制发展,古巴比伦时期租赁和雇佣关系普遍流行。租赁关系主要有两类:一是租赁房屋、车、船、牲畜等;一是租佃土地。雇佣关系也是以契约为基础的。雇主按契约付给不同劳动者以不同的报酬。租赁、雇佣的盛行加剧了自由民内部分化。

(三)意义

(1)《汉漠拉比法典》是传世较早的法典中较完整的一部法典。法典在法律上肯定了自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以来两河流域在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新秩序,从而有利于巩固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促进私有制和奴隶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2)法典在债权、契约、侵权行为、家庭以及刑法等方面所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自由民等级情况 *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著名法典,它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其中的自由民的等级情况为:

(1)阿维鲁为全权自由民,法律地位最高,契约中的大多数证人都是阿维鲁。阿维鲁等级并不是一个统一的阶级,其上层是极少数的王族、大官吏、高级祭司、大商人等奴隶主统治阶级,其下层是广大的农民、士兵、牧人、园丁和工匠等,后者必须服兵役,缴纳赋税,大多数是受压迫的自由民。

(2)穆什根努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大概来源于破产失地的公民或原无公民权的自由民,近年来研究者认为,他们是隶属于宫廷并受其保护的特殊集团,他们以向宫廷服徭役、缴纳部分收获物的贡物为条件而领有王室份地。他们的份地不得买卖、转让,但可由子世袭。他们有一定的私有经济,有的富者还拥有奴隶,但随着城市自治权的扩大,城市豁免的徭役和赋税转嫁到他们身上,他们的经济地位不断恶化,穆什根努一词也成为“贫贱”“穷人”之意。


简述古代两河流域文化的主要成就 *

(1)文字学上,两河流域的成就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它由表意、表音和限定符号三部分组成,影响了西亚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发展,亚述学的研究也以此为突破口展开。

(2)文学上,两河流域文学作品多是宗教神话和史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苏美尔时期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它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叙事诗;古巴比伦时期则有《咏正直受难者的诗》,寓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许多阶级矛盾。

(3)法学上,《乌尔纳姆法典》是现今所知世界史上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全面反映了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

(4)建筑上,苏美尔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塔庙,其中乌尔大塔庙最为著名,塔庙装饰也很精美,并成为日后两河流域建筑的重要特征。亚述帝国时期则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王宫建筑,现存于霍尔萨巴德的萨尔贡二世的王宫遗址是最典型的亚述建筑之一。城市建筑以新巴比伦时期的首都巴比伦城的建筑最为著名,它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城内有包括王宫、马尔都克神庙和巴比伦塔楼以及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等在内的著名建筑。

(5)科学上,苏美尔祭司掌握着较为完备的天文学和占星术,创造了较为精准的历法和黄道十二宫,对置闰月已有相当的认识。在数学方面,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掌握了10进位和60进位计数法,四则运算法、商高定理,甚至算出了圆周率为3.

(6)雕刻方面,苏美尔艺术家注重用宝石镶嵌眼睛,使人物面部仍富表情,著名作品有《安纳吐姆鹫碑》上的浮雕;古巴比伦时的雕刻具有丰富表现力,著名的有《汉谟拉比法典》上的浮雕。

以苏美尔、巴比伦文明委代表的两河流域文明对古代西亚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