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绸工匠(119)惠女服饰传承人詹国平讲述收藏故事

 吴越尽说 2019-01-25
惠女服饰传承人詹国平讲述收藏故事:小布块里蕴藏大文化

胡彦明 

惠安乡讯 2017-06-27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是对惠女服饰最经典,最风趣的概括。这块土地滋养着一个服饰奇特的女性群体,她们头戴黄斗笠、花头巾、上穿短上衣、下穿宽筒裤、腰系银腰带,惠安女服饰是汉民族服饰中最具个性色彩和视觉冲击的服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女服饰第五代传承人詹国平,跟我们讲述他与惠女服饰的故事。

 

惠安女服饰传承人詹国平


48年沉浸惠女服饰

 

  詹国平的惠女服饰展览馆坐落于崇武风景旅游区,馆内分崇武特色服饰、小岞特色服饰、服饰民俗配件和艺术表演服饰等,分别展示了詹国平几十年间收藏收集于民间以及自己创作设计的惠安女服饰。其中,部分藏品年代久远,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十分珍贵。

 

  詹国平18岁开始拜师学艺,并涉足惠安女服饰的设计和制作工作。“起先作为一种谋生的手艺,没想到越来越喜欢。”詹师傅回忆说。通过48年的积蓄和沉淀,他慢慢从一名业余惠女服饰制作者变成收藏爱好者,变成对惠女服饰颇有研究的专业收藏家和设计师。

 

早期小朋友的帽子


  詹国平说,惠女服饰的美,在于细节,细节设计很重要。“夏天上衣一般是用两块布拼接而成的,以白色、绿色加碎花为主,比较素雅。冬装则都是用纯色的,如蓝色、黑色,较为庄重。”詹国平指着一件制成上衣的胸口处强调,这里是由两块布拼接的,缝纫时特别要注意左高右低,“取意男左女右”。

 

坚持半年求得清朝婚庆鞋

 

  说起收藏惠女服饰的故事,那就不得不提到那双清朝时期流传下来的“踢轿鞋”,为了求得这双鞋,詹国平坚持了半年时间,最终感动了鞋的主人、一名九旬阿婆,得以收藏这双近百年历史婚庆时候穿的“踢轿鞋”。

 

展现百年珍品“踢轿鞋”


  詹国平介绍,在求得这双“踢轿鞋”之前,只见过图片,真正的实物未曾见过。由于这种鞋流行的年代较早,只有婚庆的时候穿,现在基本绝迹,他抱着一丝希望,发动亲朋好友帮助打听谁家还有这种鞋。后从朋友处得知,崇武大岞渔村有一户渔民家中的九旬老太还保留着一双“踢轿鞋”。听到这个消息,詹国平异常兴奋,马上与朋友一起找到老太家,提出想收购。但按当地风俗,这种鞋是要在老人过世时作为陪葬品的,所以老婆婆一听说要收购,当场就不高兴,下了逐客令。

 

  吃了闭门羹的詹国平并没有就此放弃,随后,他改变了策略,先找老太太的亲人表明收藏这双鞋的目的,让老人的亲人相信“踢轿鞋”是要放在当地的惠女服饰展览馆展览的,经过多次的登门拜访,半年后他的真诚感动了老太和家人。

 

清朝惠安女服饰


  现在惠女服饰从一种文化延伸为特色旅游纪念商品,每年都有游客来崇武旅游后购买几件惠女服饰。去年,一位美国游客逛到詹国平的惠安女民俗服饰展览馆,被这种从未见过的服饰所吸引,当场订了春夏秋冬几款不同风格的惠女服装和惠女刺绣品。此外,港澳相关机构每年也会要求詹国平制作惠女服饰。

 

  “收藏惠女服饰,是对文化的传承,如果若干年后见不着了,再遗憾当初,就太可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