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绸工匠(121)赵锡祥:希望将萧山花边的工艺永久传承

 吴越尽说 2019-01-25
      核心提示:赵锡祥从小就对花边图案情有独钟。12岁时跟随父亲学手艺,曾有花边设计师来家里画图样,他就趴在一旁看,有一回看得入迷不小心打翻了木板拼成的桌子,茶杯弄湿了整张图纸,父亲气得要打他,师傅说,别打小孩,这孩子很聪明有灵气,我看他常在废纸上画得有模有样,将来大有前途,就这样,赵锡祥一做就是50多年。


人物

      赵锡祥,1936年出生于浙江萧山,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昨天,100名2018年浙江工匠名单出炉,其中,年龄最大的是“萧山花边”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锡祥。

  重工万缕丝圆形台屏

      赵锡祥从小就对花边图案情有独钟。12岁时跟随父亲学手艺,曾有花边设计师来家里画图样,他就趴在一旁看,有一回看得入迷不小心打翻了木板拼成的桌子,茶杯弄湿了整张图纸,父亲气得要打他,师傅说,别打小孩,这孩子很聪明有灵气,我看他常在废纸上画得有模有样,将来大有前途,就这样,赵锡祥一做就是50多年。

      赵锡祥说做花边手艺要有耐心,经得住寂寞,比较枯燥的,工作工具也很简单,一枚针一根线一把剪刀,按照图纸把它绣满。但有枯燥也是有乐趣,作品做好以后,确实感到很满意,有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赵锡祥先后担任萧山花边总厂厂长、萧山花边研究所所长和萧山抽纱厂厂长,1988年,赵锡祥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从万缕丝全雕镶边、“格欣绣”花边、“彩条链”,到“绚带丽”花边、“龙骨带”花边、梭锦绣镶边……凭着对花边的热爱,赵锡祥设计创造出六大类花边新品种。由他设计的5801、5810万缕丝全雕结合绣镶边,已成世界闻名的王牌产品,曾获得金质奖。

      虽然在业界获得极高荣誉,但赵锡祥的一块心病一直没有落地。

      “鼎盛时期有20万人,到现在可能不到1万人,而且都是六七十岁的老的绣花女工,萧山花边,我看它的发展鼎盛,到现在面临行业艰难,我内心有点纠结,该如何把这个技艺保留不失传,”赵锡祥说。

      如何让技艺得以保留和传承?赵锡祥手把手带了多名徒弟,通过几年的学习,现在这些徒弟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学员。


赵锡祥和徒弟王丽华


      赵锡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教授徒弟身上,从设计临摹到挑绣钩线都悉心指导。

      徒弟王丽华就向记者透露了一件事,因为自己的一次绣花错误,有一天到了夜里12点钟,师傅赵锡祥还发信息通知她。因为自己已休息,王丽华并没有看到信息。结果,到了第二天,6点师傅赵锡祥的电话就打来了,让她赶紧过来改掉。

      “我六点就赶紧起来,当时很感动,我们老师对这个花边文化传承非常敬业,对它是有一种情感,因为他总想把这种手艺留给徒子徒孙们,只要他的身体允许他去做这件事情,他一定会去坚守。”  

      五十年来,赵锡祥不辞辛劳,靠着朴素的愿景、坚实的行动,为传播萧山花边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成了这届“浙江工匠”年龄最大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萧山花边历史

      萧山花边,又称万缕丝,因起源于意大利威尼斯而得此谐音,于19世纪初由意大利传教士传入当时的萧山县。当时,因为中国农村劳动力低廉,编结手艺精巧,各国市场竞相采办,给花边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中国实业志》有记载:“上海花边商利用内陆工资低廉,到萧山授花边织造之法,同时发给花线,收买出口。”


  18世纪的意大利妇人制作花边

      萧山花边以构图严密、身手精湛、工针多样、精美健壮的特点,远销60多个国度和地域,被世人誉为“世界工艺品中的东方奇葩”。


      开国初期,花边几乎是萧山人家家城市的手工艺,跟着工业化的成长,机械逐渐代替了手工,会挑绣花边的人越来越少、手艺人也都垂垂老去,萧山花边身手面对着失传的危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