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钩、吴酒与吴娃

 苏迷 2019-01-25

  时浩

  淫雨霏霏,冬日苍茫。又逢周末,午饭既饱,听一段《三国》,温一壶黄酒,边听边品,优哉游哉。

  妻忙前忙后收拾这收拾那,两个孩子大的拿着花仙子魔法棒,小的持着塑料七星剑追逐玩闹,似乎在“关公战秦琼”。

  酒意已有三分,一把拉过二娃,说道,这塑料的玩意儿没啥意思,改天找一段木头,给你削一把纯手工私人订制的吴钩,老爸当年削木头弄刀弄枪可是一把好手。

  吴钩?吴钩是什么?两个娃都很好奇。

  你们啊,真的是吴下阿蒙,蒙的很,我批评道。

  吴下阿蒙我知道,说的是三国时的大将吕蒙,还有个成语叫刮目相看,说的也是这个人。大娃接口说。

  哟,连刮目相看都知道,看来老爸真的要对你刮目相看了。那么老爸今天就给你们“讲张讲张”,就说说这吴钩、吴酒和吴娃吧。

  先说吴钩。吴钩不是钩,而是一种弯刀。苏州古称吴,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兵器做工精良,声名远扬,楚国的屈原在《九歌·国殇》中就有“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的句子。除了吴戈,还有宝刀宝剑,著名的宝剑有“干将”“莫邪”,现在苏州还有干将路和莫邪路,干将路上有个牌坊,一面写着“句吴神冶”一面写着“剑气凌云”,就是为了纪念这两把宝剑和铸造宝剑的人。吴地所产的刀剑就是吴钩。吴钩”,就是指“刀刃为曲线形的吴国刀剑。这种刀剑相传是春秋时代由吴王阖闾下令制造的。因为它锋利无比,所以留下吴钩这个美称。金庸的小说《越女剑》开头就有关于这种刀剑的描写。

  这种刀剑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它已经超越刀剑本身,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后来的诗人就用它来指代利剑。唐宋时期是曲刀的鼎盛时期,当时一些文人给了曲刀一个雅称,就叫吴钩,于是吴钩广泛地出现在唐诗宋词里,最著名的是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白杜甫也写过吴钩,比如李白在《侠客行》里提道“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杜甫的《后出塞五首》里写道“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对吴钩似乎更情有独钟,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有“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他还有一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醉里挑灯看剑”,我估计看的可能就是吴钩。

  千古文人侠客梦,诗词里的吴钩已经不是刀剑,而是一种文人的理想和情怀,这种情怀我当年也是有的。

  再说吴酒。吴酒没有吴钩那么有名,翻翻唐诗宋词几乎找不到和吴酒有关的句子。吴地多水,历史上能喝酒的人很多但吴酒影响却不大。吴地的酒多是米酒、黄酒,白酒也有但度数不高。在北方人来看,吴酒太淡。的确,吴酒绵柔,很适合文人喝。我作为一个北方人,也算有点酒量的,这一壶水香国色下肚,你们看我醉了没有?没有,远远没有,微醺而已。这吴酒啊,就有点儿像吴地人的性格,温和温润既不浓烈也不张扬。烈酒伤肝,黄酒养胃,来苏州这些年,我也慢慢喜欢上了这里的酒。

  最后说吴娃。在我的老家,娃是小孩的意思。照这个理解,说两个孩子是吴地的娃也是对的。但此吴娃不是彼吴娃,我要说的吴娃是另一个吴娃。

  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个吴娃,她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第二任王后,是赵惠文王的生母,死后谥号惠,也称“惠后”,她是赵国大臣吴广的女儿,人们称呼她吴娃,娃在这里是美丽的意思。

  古代吴地的人把美女称为娃,所以吴王在灵岩山上为大美女西施建造了馆娃宫。吴越两地都是盛产美女的,于是有个成语叫“吴娃越艳”。“吴娃越艳”常用来指代江南的美女。唐诗宋词里也多有“吴娃越艳”的句子。比如,唐代的王勃在《采莲赋》说:“吴娃越艳,郑婉秦妍。”李白的诗里说:“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宋代的孙光宪有首词叫《河传》说“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就连鲁迅先生的诗里也出现过吴娃呢,他的《无题》里写到“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总之,吴娃可是大美女!

  说了这么多,你们知道吗,咱们家里也有一个吴娃呢,我说。我手向妻一指,那不是么,原产苏州的美女,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明眸皓齿,温润如玉,不是吴娃是什么?

  吴钩远,吴酒暖,吴娃美。品着吴酒,揽着吴娃,想着吴钩,甚好甚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