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往的高考成绩状况,一位重点高中的优秀教师总结出这些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共性问题,请各位家长和学生对照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沉溺于题海战术,没有及时总结很多学生认为,平时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是因为做题少。拼命刷题,意图通过大量的做题达到对知识点以及题型的巩固和熟练掌握,提高考场的的答题速度,提高正确率,但事实上你有没有发现随着你大量的练题,你练的都是你擅长的那一类,因为在潜意识中根本不愿意去触碰那些你不熟悉或者说是你压根不会的那些东西,因为你接受不了你还有大量的知识点没掌握住,只能通过刷熟练的、擅长的,以得到安慰 ,不断的告诉自己,还有很多题是你会做的,不会的只是一小部分,对高考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殊不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刷同种类型的题,不去思考,不去总结,每天周而复始,学生心态也从开始的兴奋转变到麻木状态,甚至还有一丝丝窃喜,认为自己练的题够多了,考试的时候一下回到解放前,还不如之前的成绩。 2、忽视课堂,忽视老师尖子生很容易犯这个错误,因为尖子生的成绩已经领先于很多人了,他们认为老师课堂的讲解是针对大多数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已经不适合自己了,所以就忽视课堂,忽视老师,我行我素。 据调查发现,90%的尖子生最注重的是课堂的听讲,而不是为赶进程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做其他科目的题。 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的授课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策略性,在引导你串联不同的知识点,也是在反复强调你有可能混淆的知识点 3、避免熬夜,学会休息和调整学生最严重的坏习惯就是不遵守日常的作息时间,一是觉得自己还年轻,有熬夜的资本;二是学业的压力下,熬夜就成了家常便饭,殊不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休息好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那些熬夜学生的状态是这,白天上课、考试、写作业都处在神游状态,总觉得上课没有理解的知识自己晚上有大把的时间去钻研,白天没精神,大脑混沌,晚上生龙活虎,挑灯夜战,趴在被窝里,在微弱的灯光中奋笔疾驰,熬夜熬到凌晨,两眼昏花,然而凭着莫名出现的一腔热血坚持不睡,还会生出些迷惑自己的自豪感,总觉得自己这么努力了,要是成绩在不上去就不是自己的原因了!到黎明静悄悄的时候,刚睡着,起床铃声便响了,跑进教室脚打飘,精神状态一团糟,啥学科都不想搞,只想好好睡一觉,强打精神没有效,读着读着又睡着,学习效果开玩笑。 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会休息的人学习效率才会高,同学们要把“会休息”这个概念提到相当高的高度去认识,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 4、考生心理素质差离2019年的高考仅剩100多天,相当一部分考生心理素质差或者是不会及时调整心态,首先是浮躁心理,轻浮急躁,看不进书,学不进知识,对不理解的知识不愿意深入,不求甚解,对知识点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状态。 通常这类学生是的心理状态是这样的,马上要高考了,现在看书还有什么用,来不及了。眼睛定盯着书,但是看不进去,对知识的研究停留在表面,不愿意深入,甚至是放弃学习。只要考试一失利就开始焦躁,开始着急,不少同学感到浑身没劲,常常在午后就没了力气,晚上也不想再学,坐在那儿看书,书上的字好像都没了,脑子里常常一片空白;做题思考也变得慢了,过去很容易做的题型半天也答不出;记忆力也觉得差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影响这些同学顺利走向高考的敌人叫心理疲劳。所谓心理疲劳,是指大脑、神经系统高度和长期的紧张,长期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虽肌肉劳动强度不大,却出现疲劳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出现心理疲劳时,常表现为体力精力下降,有意注意力下降,常被一些门声、汽车声、说话声等噪声吸引;思维缓慢,并常出错。心理疲劳持续下去,就会出现躯体体征和症状如头晕眼花、食欲下降、咽喉肿痛、发低烧等,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 5、忽视课本、忽视基础题越是临近高考,有些同学越选择去攻克难题,为了一道难题经常抓耳挠腮,一节课45分,几乎都要用来解难题,对基础的题视而不见,总觉得不做,没拿到一张卷子,就直接跳到后面,钻研后面的大题,而在高考中80%的题都是基础的,这些题都是在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而这些基本方法、基本概念都在我们的课本中,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候去挑难题做,反而是丢了芝麻捡西瓜,慢慢的就会发现难题由于基础不够牢固而攻克不了,而基础的题由于长期不练,忽视课本,也渐渐成难题了。 针对以上的状态,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调节1、调整心态,学会劳逸结合调整心态 很多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其为高原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容易影响到考生的情绪,甚至会动摇自信心,这个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主要是因为重复性的学习和过量的练习造成了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求改变。 克服急躁情绪,坚定自信心 不要过分在意学校举行的各种考试的成绩,而应该将注意力倾注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上。要将关注点放在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上,而是不一直盯着分数或者排名的变化。 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 看看应该掌握的知识,是否理解掌握了,应该背诵的知识是否背熟了,所学的知识有没有建构起网络。 请老师帮助诊断 看看自己的学习计划是否合理,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将自己的知识系统梳理一下,以便进一步明确重点,掌握学习要领。 注意劳逸结合,以消除心理饱和现象 合理地安排各项复习任务,不断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避免重复性的学习时间过长带来的饱和心理影响到复习效果。不要将精力长时间的集中在个别科目上,而是要学习不同科目,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式的穿插。适当的变化有助于消除疲劳情绪。 2、回归课本,总结知识课本是学习的基础,不同时期,课本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但很多人不知道。刚入学时,我们可以按部就班按照课本顺序学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但是到了现在,离中考没有几天了,学习课本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这里讲的课本,不单单是指的教材,它包括以下几种: 课本、讲能力的参考书、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各种学习班的讲义、各种考试卷。这几种中,最重要的是课本和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两种。 现阶段,学习课本要坚持几个原则: ● 不能单纯只看教材,也不能只看具体的参考书,要两者结合起来看才有效果。 ● 以记忆知识点为主,并不是记忆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记忆那些欠缺的部分(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欠缺的,告诉你一个方法,拿着课本或者参考书的目录,能想到这章的内容、重点、常考点串联起来的就是你基本掌握的,有模糊或者根本构建不起来框架的,一定要好好复习,这就是你的知识盲区!),争取一次到位,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重复记忆。 ●学习的顺序应该为:先看课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然后看有关这部分的参考书,然后做针对这部分的练习题,然后再回头看课本,重复上面的步骤,这样循环往复。 通过上述的训练后,你应该发现一些重要的、经常性的考点,然后重点来了!仔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 为什么出题老师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 ● 你能否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的变化? ● 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阻碍了你解题的速度? 当你发现了阻碍你快速准确解题的原因时,你就要思考一下:以前学习时,为什么就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呢?总结原因,比如说是不是开始学习课本的时候,是不是由于文字的不精确导致了定义理解的深度不到位而造成的。 当一切完成后,我们就要重新回归课本,找到对自己是欠缺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正确短时间内掌握。
3、学会释放压力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要知道自己周围的同学在学习方面能“如鱼得水”的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上还是会碰碰磕磕,也常常会产生技不如人之感。 因此,要有平和的心态。有了心态方面的准备,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目标。 可以根据平时的检测情况,衡量一下自己目前的情况与高考的差距,如自己在班级或年级所占的位置或自己某些知识块薄弱,从而决定你在考前黄金时间复习的侧重点、方法等,然后制定出达到目标的详细计划,如分几个阶段来实现、怎样实现、应注意哪些问题等。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不能有一刻迷失目标,绝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心烦、焦虑、急燥产生过大的压力,也不能因为复习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大而放弃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做一个“撞钟的和尚”,要是保持平稳的心态,尽自己的努力就可以了。 “停一下”法 针对焦虑的心理压力,可用三个暗语提示自己,即“停”、“看”、“选择”。 “停”就是在你倍感内心焦虑、惶恐时,暗示自己:停一下!慢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察觉; “看”就是“看”究竟是什么让你这么害怕、担心,对自己进行深入地了解,看清问题的本质; “选择”,是要维持原样——依旧匆忙呢,还是进行新的选择——温柔地呵护自己! 另附高考重点时间节点整理1月 ①期末考试:这次期末考试既是对第一轮复习成果的检测,也是对接下来复习计划的承接。 ②高考考试说明:各省市高考考试说明开始陆续公布。其实每年各省市的公布时间都不太一样,在此仅供提醒和参考。高考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最重要的依据,一定要结合考试大纲细细解读,对照说明里的知识考点,查漏补缺。 2月 ①寒假:这是高三生唯一一个比较长的假期了。要针对期末考试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以“周”为单位每科平衡地记忆知识点、整理错题,并且要做真题保持答题状态和手感。这里建议大家做真题时使用标准答题卡,掐着时间,完全模拟考试状态。 ②二轮复习:2月-4月是二轮复习时间,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最终查漏补缺,细化知识点,保持答题感觉,快速提升成绩。这个时间段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要稳定下来。 3月 ①高考体检:全国没有统一的高考体检时间,各地区自行确定体检时间,一般都是3-4月份高考体检。部分高校及专业对体检结果有要求,考生不可掉以轻心,体检前注意调整好饮食和作息。但也不需要为此太过紧张。 ②高三一模:不同省的一模时间可能略有不同,但大体都在这个时间段。高三一模很重要,参与的考生众多,当地教育部还会进行成绩统计,划出分数线。成绩出来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在省份里的大致排名,结合去年报考状况,对自己的目标院校有一个初步设定。要注意,分数会因为试卷难度和批卷标准而每年变动,但省排名是可靠的衡量标准,是真正决定你能去哪所学校的判准。 4月 ①高考招生政策:一系列的高考政策开始接连发布,考生要密切留意。 ②高考志愿信息收集:高考后距离志愿填报的时间很短,从四月开始,考生和家长就要不定时搜集有关志愿方面的信息,初步想好报考方向及意向专业。 5月 ①高三二模、三模:二模三模是高考前的重要练兵,考生要从这些考试中吸取经验。 ②高校招生计划:一些高校的招生计划、招生简章陆续发布,注意保留好,志愿填报的时候可能用得上。 ③三轮复习:三轮复习是最后的高考冲刺了,这时期的重点是重回基础,把复习过的内容再过一遍,增强记忆;有做思维导图或笔记的同学,这时候你的笔记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了,可以让你的复习有框架可依,更有条不紊。同时,这个阶段一定要调整好身心,准备高考! (说明:以上阶段各省市、各学校可能略有差异,不过大体走向如此,无论具体时间如何,这些步骤都要充分考虑到。学习哥把方法提供给大家参考,但做最符合自己的规划才是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