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不怎么喜欢鲁迅了,连语文课本也不收录鲁迅的作品了。但是,鲁迅不会因为你的不喜欢而消失,反而会越发显示出鲁迅的光芒来。因为对人性,现当代作家中没有比鲁迅的目光更犀利的人了。
鲁迅有本小说集《呐喊》,写于1921~1922年间。里面有篇最有名的作品《阿Q正传》,主要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戕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他虽然无家无地无固定职业,以出卖劳力为生,备受残酷的压迫与剥削。但他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却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大概一个盲目自尊自大的人结局都不会好,阿Q也是如此,最后被枪毙示众时还在想着签字画押的那个圈画得圆不圆。
盲目自我陶醉的人,其实不论贫富贵贱,最后的命运都比较危险;如果盲目自我陶醉还妄自尊大,那就死路一条了。
譬如历史上那个年羹尧。
二月河擅于写历史小说,他的帝王系列比较精彩,但我比较喜欢他的《雍正王朝》。这部小说后来拍成了电视连续剧,唐国强演的雍正,杜志国演的年羹尧。一些人看了这部剧曾经问过我,历史上有没有年羹尧这个人物?当然有!年羹尧参与了雍正夺位的活动,雍正帝即位后反遭猜忌以至被杀。这绝不是稗官野史,《清史稿》上对年羹尧是有记载的,说隆科多、年羹尧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是的,年羹尧最后就是死于盲目自我陶醉妄自尊大上的。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在清朝历史上称得上是非常有名的人物。在雍正继位上曾经出过大力,被雍正视为心腹。雍正对他也是恩宠有加,在雍正元年正月,雍正下旨命令年羹尧来京共商地方事宜,并赋予重任;雍正二年三月,年羹尧因为平定青海部落叛乱有功,晋一等公。何谓一等公?清朝异姓功臣分为9等爵位,其中各种爵位又分为一、二、三等。这么说吧,'一等公'就是公爵里面最高的爵位。雍正皇帝曾红笔批示:'十年以来,从未立此奇功';'总之皆你一人的好处'。
可是,加官进爵的年羹尧开始飘飘然,开始居功自傲、专横跋扈了。最典型的是,年羹尧把西安都督府当皇宫,把自己当皇上,给人东西叫'赐',吃饭称'用膳',请客叫'排宴'。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在雍正二年十月进京觐见途中,居然命令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等跪着迎送他。抵达京城,王公以下官员出城跪迎,而年羹尧居然坐在马上,安然行过,看都不看他们一眼。更有甚者,年羹尧在雍正皇帝面前,居然像簸箕一样两腿张开坐着,所谓'箕坐无人臣礼'。
自尊自大到如此程度,难怪在结束觐见回任之后,年羹尧就接到了雍正皇上的那道谕旨,警告年羹尧要慎重自持。此后,年羹尧的境遇就直转而下。仅仅过了一年多,雍正下了处死年羹尧的谕旨。雍正四年,年羹尧被赐自尽。 我一直忘不了电视剧里年羹尧被赐死的那一幕:夕阳西下,古城墙边,穿着雍正赐予他的黄马甲,独自一人,孤苦凄凉,陪伴他的只有长长的身影......
年羹尧死后,雍正用红笔这样批示:'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尧乃一榜样,终罹杀身之祸。'
《道德经》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实老子早就告诫过那些骄傲自大者,如果妄自尊大,就如同'企者'、'跨者',将'不立''不行'。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诗一句,价值无量。晚唐诗人杜荀鹤这首《泾溪》诗警示人们:历史上有多少人闯过了大江大河,却在阴沟里翻了船;人在一帆风顺时,更要小心谨慎,切不可自满疏忽,乐极生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