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知,是做人的底色

 程穆泽 2019-01-25

春节参加同学组织的一个饭局,遇到了一位画家。我指着包间墙上的油画,请教了几个画画方面的问题。他说,画画除了看光线色彩外,底色也非常重要,一般会打底色的人,他的画作一定很美。


作画需要底色,做人其实也一样。一个健全的人就像太阳一样,不管如何多姿多彩,都离不开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底色。大自然的底色比较繁多,而做人的底色就相对简单些,我认为只要良知就够了。

良知,就是天赋的道德观念。这种天赋的道德观念,按照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说法,就是指一种天赋的分辨自己善的和恶的意向的道德意识。'良知'是伦理实践的出发点,修身的'功夫'就在于,用自己的'良知'去拒斥自己在意志行为中的恶的意向并实施或实现自己的善的意向。《孟子·尽心》里就说:'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谢灵运《游南亭》里也有记述:'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人有没有辨别善恶的天赋的道德观念,我认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我觉得就是不断为自己的人生润色的过程。为自己的人生润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积累,需要你从生活中不断地发现、挖掘美丽的色彩,再一点一点的涂抹,渐渐地使自己的人生底色绚烂多彩。

最近经历母亲离去,越发感到生命的短暂。在静下来的时候我常想,人在这个地球上只走一次,我们走了无数条路,平坦的崎岖的,宽阔的羊肠的,可就是找不到一条回头路。我们每走一步,不管是一大步还是一小步,耗费的都是生命的时间,代价是很大的。那么,在没有回头路的道路上行走,谁不想一路春风荡漾?谁希望有魑魅魍魉一路相伴?


作家莫言曾经写过一文,说小时候听老人们说鬼怪的故事,就信以为真了。那些故事既让他感到恐惧,又让他感到兴奋。莫言说:'我如此地怕鬼,怕怪,但从来没遇到过鬼怪,也没有任何鬼怪对我造成过伤害。'有一次,莫言路过村办公室,听到里面传出村子里的干部和他们的打手拷打那些所谓的坏人发出的凄惨声音时,真正感到了极大的恐惧。这恐惧比所有的鬼怪造成的恐惧都要严重许多。莫言由此坚信:'比鬼怪更可怕的是丧尽天良的人。'

古往今来,人的本性、良知一直在遭遇挑战:利益向其挑战,'智慧'向其挑战,'理性'向其挑战……以致有的人那片原属于良知的心田,黯然褪色。不少人早已不再敬仰坚守良知的普通人,却愿拜倒在不择手段所获的'名利'脚下。


人立足于社会,都有特定的社会责任,而履行这种责任需要靠良知来推动。有良知地行走于世,为他人的疼痛醒着,这样于外才对得起天地社会,于内才经得起良心的拷问。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人生才会像绽露红颜的秋果,从心灵深处透发光泽。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颗良知的种子,但愿这颗种子能在岁月的流淌中发芽成长,在红尘中盈盈浅笑,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浓浓的爱意,让生命带着淡淡的花香,多彩芬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