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哭孩子的上海英语春考: 普娃和原版娃之间的鸿沟, 怎么填?

 孔晓彬 2019-01-25

 前几天在这边的华人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据说是一位退休英语老师“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感言:

图片来自网络

               

压不住一颗八卦的心,顺着去挖了下背景,不挖不知道,原来刚刚过去的上海英语春考已经在各大网站上炸开了锅。

啥是英语春考呢?近年国内某些省份试点了新高考,其中英语科目是可以“一年两考”的,学生可以参加1月春季和6月夏季的两次考试,从中选取分数较高的那次来计入高考总分。这不,2019年上海的英语春考刚刚落幕,网上就一片哗然“难,好难,太难了。。。

喊难的一大原因是,从听力到阅读理解、完形填空,有相当大一部分题目是直接取材于英美原版电视剧、报刊和网站原文, 比如有美剧《生活大爆炸》以及它的衍生剧《少年谢尔顿》、《纽约时报》、《卫报》、《金融时报》、美国环保署网站等等。

比如这道听力题,是来自美剧《生活大爆炸》的台词: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下面这道填空题,是来自《纽约时报》,文章大意是:现在很多事情机器都可以替代,新时代需要不同类型的人,德雷顿称这种人是变革者。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完形填空,来自英国《卫报》,大意是旅游业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如何保证旅游业的长久发展是一个难题: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网上热传了这样的点评:

图片来自网络

               

不少同学纷纷留言:

“听力原地爆炸,完形填空也原地爆炸,我可以再差点吗?”

“对不起,我不配考伤害英语,我给上海的International拖后腿了”

“感觉坐在那里填了两个小时的彩票”

“学了十年英语了,不差这半年,秋考见”

……

不过,当我仔细去浏览这些帖子的所有留言时,发现还有另一派的声音,觉得考题出得挺好,取材原汁原味,更能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话题涉及科学、经济、人文,也能考察学生平时的英文阅读,尤其是Non-fiction(科普、信息、知识性素材)阅读的广度。

不少家长表示,这种越来越倾向于英美原版书籍刊物的英语考试趋势,普娃比较恼火,对原版娃来说,也还好啦~

普娃?原版娃?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他们英文水平的差距。

忘了第一次是在哪儿听到这两个词了,也许是几年前在某个同学群里,一开始我很懵圈,后来根据上下文猜到意思了。普娃很好理解,就是基本上顺着课内的教学大潮学英语,可能还有少量的课外阅读、练习,英语课外班什么的;原版娃呢,就是从小就跟着英美孩子的英语学习路线和进度走,磨耳朵听音频,看原版英文动画片,阅读和欧美英文母语孩子同步的绘本书籍杂志等等。

               

普娃和原版娃英语水平差距有多大?

咱们平台经常给大家推荐各类学习书籍,所以常常会有家长来问我某些书孩子合不合适,或者该选哪个阶段之类,因此我接触了很多全国各地的家长。发现有个特点,语文数学科学什么的,同一年龄的孩子水平差别不会特别大,唯独英语,年龄基本没多大参考意义,同龄孩子之间的英文水平可能差很远很远。

打个比方,假如一个孩子从小学1年级开始,跟着且只跟着校内学英语,到了初一,他的课本难度大致是这样的:

图片来自网络

               

而同龄的原版娃,在他的学龄前,就读过鹅妈妈童谣、苏博士、皮特猫、好饿的毛毛虫等各种经典原版绘本,开始了牛津树、兰登等分级读物的低阶级别,看了大量像粉红猪小妹、好奇的乔治这样的原版动画片,1、2 年级开始学自然拼读、渐渐过渡到阅读章节书,期间还会同步阅读英美孩子的杂志,比如HighFive、Highlights等,同时准备剑桥少儿英语考试,甚至小托福,6年扎实学习下来,到了初一,不少孩子就已经可以阅读哈利波特这样难度的书籍了,哈利波特的画风是这样的:

哈利波特

               

所以如果有家长问我关于英语书籍是否适合的情况,我往往会打听得比较多,孩子多大,几年级,几岁开始学英语,单词量大概多少,读过什么书,正在读什么书,是家长陪读还是独立阅读,上了什么课外班等等,假如家长愿意分享,我还会问问他们在哪个地区,孩子读的是什么类型的学校等等,这些都是能力评估的参考。

总的来说,北上广深,私立和国际学校原版娃的比例比较大,但并不绝对,现在科技网络足够发达,假如家长舍得下功夫,住在哪儿都能给娃倒腾出最优质的学习资源。

               

真的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学英语吗?

话说回来,原版娃可都是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堆出来的,作为一位中国孩子,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学英语吗?

这还真要看学习目的,如果将来打算出国留学生活,在跨国公司工作,或者在学术上做更加深入的研究(需要阅读理解大量英文参考文献),想得心应手些,还是有必要的。且不说别的,就说词汇量,校内英语学习和实际应用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大多数英文母语孩子10岁就能达到1万左右的词汇量,而成年人的词汇量为3万左右(不一定都能写,但听说读肯定没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而咱们校内英语大纲要求的词汇量是多少呢?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大致是这样,

小学生 800

初中生 2500

高中生 3500

四级 4000

六级 6000 其中一半来自四级词汇

这就意味着如果只在校内学英语,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顺利过完四级、六级,差不多可以达到英美5岁左右孩子的水平~

这个巨大的缺口,真就得靠课外去补。

那如果以后不打算出国,也不打算从事和英文有太多关系的工作,英语学习就不那么重要了吗?

不见得,这次的上海英语春考就是个提醒,从考题取材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仅仅依靠课内学习背词汇表和刷题的英语学习路已经走不通了。未来竞争那么大,必然需要一些硬指标来进行人才筛选,即使不出国,国内的考核标准也会成为孩子需要过的坎。

               

怎么应对?

没有太多捷径,就是靠学。从小就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学习英语,越小越好!

因为年龄越小学习的代价就越小。华盛顿大学教授库尔,长期从事大脑科学研究,主攻语言神经机制和大脑发展。著名的“语言学习能力曲线图”就她提出的:

图片来自网络

               

1. 0-7岁是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2. 7岁以前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同时学习两种语言;

3. 孩子7岁之后,语言学习的效率开始急剧下降。

如果孩子尚小,没别的,赶紧开始就对了。

那孩子已经过了7岁怎么办?还是得马上开始,因为在17岁以前,孩子依然具备第二语言的学习优势,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时间窗

大孩子学英语主要有这两方面的劣势:1)启蒙阶段的原版材料内容幼稚,兴趣不大;2)学习任务繁重,时间不足。只要能克服这两点,还是可以慢慢赶上的。比方说就花上半年一年,多分配英语学习的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程度,从能学懂的原版材料开始,慢慢啃。一开始肯定会有“阵痛期”,可能1、2个月过去都看不到明显进展,但坚持半年、一年肯定会有质变。

对了,语言积累有个非常明显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拐点,逃逃刚来美国时,头9个月,不到紧急关头,几乎不愿意说一句英语,9个月之后,突然就说得很溜了。

现在的半年一年可能会觉得很长,但放在整个人生长河去看,就算不上什么了。

开始了,就不会太晚。

               

叨叨了那么多,意不在增加大家的焦虑感。讲真,现在但凡比较重视教育的家长,无论在哪里,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焦虑。比如我们在美国这边,看似小学阶段娃比较轻松,可你问问周围的华人家长,无一例外,都有要担心的地方,英语不担心了就担心中文,数学担心练习太少基本功不够扎实,体育担心娃体格一般会处于劣势……

作为父母,都希望娃以后过得好点儿,有些焦虑和担心很正常。关键是看我们怎么管理它,用好它,用得好的话反而会成为努力的动力,对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