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芳华三十年,青春再出发”系列第二季之二十三:我记得的东山故事

 程穆泽 2019-01-25

张家浩:泗阳人,苏大中文系八四级宣传文化班。毕业后先后在淮安文化局、纪委、人事局、编办任职,现任编办副主任。

1986年金秋十月,苏州大学中文系八四级(3)班的秋游,是组织到离苏州市区不远的东山岛游览采风。这次秋游,因情节的丰富和激烈,令全班同学刻骨铭心,成为难忘的回忆。


话说那日上午,我们班委特地租了一辆大巴车,那时的交通远没有现在的便捷,虽然没多远,汽车也要颠簸近一个多小时。但沿途风光旖旎,不快的车速正好可以尽情观赏。30多名男女同学,(记得那是班级组织活动人数最多的一次)一路欢声笑语来到了太湖边。

秋天的东山半岛,橘香四溢。漫山遍野的橘林,远看万绿丛中点点红,近看累累硕果树弯腰。从山脚下望去,绕在半山腰上的橘林就像给东山围上了一条红腰带。东山,不仅有迷人的自然景观,更有丰厚的人文景观。


上午,我们先去了雕花大楼。雕花楼以其雕刻精美、结构奇巧,被称为“江南第一楼”。 美妙绝伦的雕刻工艺(木雕、砖雕),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对东山的历史及文化积淀更有了直观的了解。


从雕花大楼出来,经过了一个小巧别致的园子。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就是如今的启园,只是当时还没有修复和做为景点。简单午餐之后,同学们的心,按捺不住地飞向了浩瀚的太湖,飞向了橘林。


东山的橘子,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称“洞庭红”。汁多味美,甘而略酸,香味宜人。穿行在硕果累累的橘林里,同学们掩不住的好奇和兴奋。有的相互拍照、奔突嘻闹着;有的驻足凝神,似乎又在酝酿着什么诗句;还有的,找块太湖石,拉女友静静的坐着,微风从他们幸福的脸上划过,周围的一切便与他们无关了……

橘香袭人,对于当时物质还相当匮乏的我们,实在抵御不了它的诱惑,又兴许觉得无人看管又无警示标牌,稍尝些许没有关系吧,有的同学开始东张西望战战兢兢地偷嘴尝鲜,男同学也乘机摘果献殷勤给女同学。


从农村长大的我,纳闷这么大一片橘林怎么没人看护,如果都这么采摘,不会影响收成么?有点儿不对劲啊!定睛观察,果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双双眼睛在盯着我们,并且有三三两两的人凑在一起窃窃私语,我顿时感觉,有危险正在向我们逼近。我们几个班委稍作对视,便赶紧招呼同学返回。


就在我们即将返回车上的时候,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涌来一大群手持扁担、扫帚等农具的村民,劈头盖脸打将过来。我们班的组织协调能力,临危不乱的定力,团结一致的精神,神勇的战斗力,在此刻得到充分的爆发和体现。一部分男生抵挡村民的进攻,架住抡过来的扁担扫帚;一部分男生掩护女生撤退进大巴。张清曾经练过武术,力气大,性子也烈,他抓住一村民的扁担,稍一借力就将其推到了水里(这也成为村里掌握的最大罪状)。我在抵挡一村民的扫帚时,眼镜掉到地上,被另一村民捡起远远地扔进了太湖,让我这个高度近视眼顿时陷入一片模糊,真正是秀才遇着兵了。

班长顾强是本地人,看到一个村干部模样的人,立马用本地话上前沟通,并让我一起拿出了学生证。那位村干部立即劝止了动武的村民。沟通的结果,是我们班做了冤大头,村民们不知道我们是苏大的学生,我们被当成了有组织的偷橘子的游客。


东山农民秋季的最大经济来源就是果树的收入。其实作为朴实的果农,吃些果子他们根本不会在意的。橘园里允许现摘现品尝,只是不允许带出橘园(我们后来才知道)。但他们最近发现有不少游客大规模的偷橘子,村民们早就想找机会狠狠地教训一下,没想到竟让我们班撞上了枪口。


我和顾强代表全班同学向村民们作了诚恳道歉,并让他们估算了损失,叫大家把身上带的钱凑出来进行了赔偿。

事件的善后至今令我感恩。班主任罗老师对同学们爱之深,恨之切。对内,严厉批评、深刻检讨,差一点就象老头子一样拍儿子头皮了。但对外,罗老师百般解释、万般包庇,宁愿放弃当年度的“优秀班级”评选,也不愿我们班任何同学因此事受影响。想当年,“优秀班级”的荣誉,对一个班主任来说,含金量是相当高的。后来宗宗的父亲在听说此事后,来信对他进行了狠狠的批评,认为东山农民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教训得好!


三十年了,我们同学再聚,笑谈往事,很想再重游东山,三十年了东山应该橘更红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