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与音乐之美

 昵称40077028 2019-01-26

音乐是心灵和情感在声音方面的外化,数学是客观事物高度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产物。那么,“多情”的音乐与“冷酷”的数学也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音乐与数学是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

孔子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指音乐,“数”指数学,可见孔子认为音乐与数学是并列在一起的。

数学与音乐之美

我国的七弦琴(即古琴)取弦长1,7/8,5/6,4/5,3/4,2/3,3/5,1/2,2/5,1/3,1/4,1/5,1/6,1/8得13个徽位,是很理想的弦乐器。我国著名古琴家查阜西就指出,要学好古琴,必须对数学有一定的素养。

数学与音乐之美

世界著名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都很注意乐谱的数学规则、形式和结构。1731年,数学家欧拉写成专著《建立在确切的谐振原理基础上的音乐理论的新颖研究》,在数学和音乐两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表现了数学家对音乐的关心和研究。

数学与音乐之美

琵琶演奏家 赵聪

1970年,我国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决心运用“优选法”,寻找在琵琶每根弦上能发出最佳音色的点,不久,华罗庚教授用数学方法帮助他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弦长的1/12处,弹出的声音格外优美动听。1980年5月在全国琵琶演奏会上,几十位演奏家听了“最佳点”的演奏后,都认为数学与音乐之间可能有一种深奥的内在联系。

数学与音乐之美

琵琶演奏家 赵聪

1952年12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聂耳、冼星海作品研讨会上,武汉音乐学院院长童忠良宣读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论文,题为《论〈义勇军进行曲〉的数列结构》,该文整个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先后讲述了黄金分割、华罗庚的0.618(优选法)、菲波那契数列,并据此分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式结构,从而提出了一种突破传统式结构理论的观点,即其文所称的“长短型数列结构”体制。

数学与音乐之美

数学的抽象美,音乐的艺术美,经受了岁月的考验,相互的渗透。如今,有了数学分析和电脑的显示技术,眼睛也可辨别音律,这些成就是多么激动人心啊!对音乐美更深的奥秘至今还缺乏更合适的数学工具加以探究,还有待于音乐家和数学家今后的合作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