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好汉不提当年勇—— 几年前,人们提起国产动画时,总要翻箱倒柜找出半个多世纪前的《大闹天宫》,把那个“它曾让日本动画巨擘手冢治虫佩服的五体投地”的段子复述一遍又一遍。 直到2015年夏天,这部讲述“昔日英雄虎落平阳,之后又找回自己、重获荣光”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才让人提起国产动画时有话可说。 这部电影的文本意义,和国产动画的发展境遇恰好吻合, 再加上“西游”这个国民IP的加持,以及自身过硬的品质,让它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 它豆瓣8.2分,票房9.5亿的背后,是呼唤国产动画崛起的大众心理。 在那之后的每年夏天,观众都会期待一次“国产动画崛起”。 然而,一枝独秀不是春—— 4年时间过去了,再也没有一部像《大圣归来》那样既叫好又叫座的国产动画电影出现。 《大鱼海棠》票房飘红,但口碑两极; 《大护法》受众狭窄,票房低迷。 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8年,可谓是国产动画集体失落的一年。 全年上映国产动画共30部,其中没有一部豆瓣评分超过7分,而且总票房合计15亿,只相当于一部《疯狂动物城》。 更不要说这15亿中,一部《熊出没·变形记》就占了6亿。 这情景,确实有些尴尬。 直到最近上映的《白蛇:缘起》,获得了豆瓣8.0、猫眼9.4的高口碑,票房也逐步攀升突破2亿,既是近年来表现最亮眼的国产动画(非低幼类别),也或许是追光动画唯一一部盈利作品。 此前“没有成功经验”的追光动画,在三年多时间里,连续拿出了4部作品。 前3部作品接连失败,屡败屡战,终于在第4部逆风翻盘。 就像追光动画的片头logo,这个过程颇有“夸父追日”的悲壮: 追光动画的成败史,既能反映出国产动画当下的困境,又能为国产动画的未来指明方向,实在是个值得细细品味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可以从2005年讲起。 那一年2月,YouTube还没上线,中国有个叫王微的年轻人就创办了土豆网,网站slogan是“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7年后的2012年,视频网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微决定卖掉土豆网,表示要和大家“在下一个有趣的梦里再见”。 2013年,追光动画成立。 仰慕皮克斯的王微,理想是做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和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电影。 在一些媒体报道中,追光动画也被称作是“中国的皮克斯”。 追光动画成立后的第三年,自家第一部动画长片尚未出炉,而隔壁十月文化的《大圣归来》已经率先点燃了暑期档。 此时“国产动画崛起”的呼声方兴未艾,让时隔6个月上映的《小门神》,在观众心中多了几分期待。 作为一部由创始人王微自编自导的作品,《小门神》非常接近他理想中追光动画电影的样子,也是目前的追光动画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 首先它是一部原创动画: 没有蹭经典IP的热度,也没有太多模仿美国动画的痕迹。 “神仙下岗”的故事设定,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家庭元素的呈现,继承传统文化的内核表达……都让我们看到了旺盛的创意和表达欲。 然而,它的口碑平平,票房也遭遇失败。 被诟病最多的,是剧本。 这不仅是追光动画的问题,也是国产动画的通病。 根据国内“三倍回本”的分账规则,《小门神》7800万的票房,根本不足以收回成本。(制作成本7000万,总投资1.3亿) 自己的模式走不通,那么如果学习别人现有的、成熟的模式呢? 于是,一年半后,追光动画的第二部作品《阿唐奇遇》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对皮克斯的模仿痕迹。 当然,核心故事还是原创,依旧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 主角是茶宠和一个机器人,前者代表过去,后者代表未来。 《阿唐奇遇》:有生命的茶宠 《玩具总动员》:有生命的玩具 王微认为《阿唐奇遇》比上一部在故事上流畅了很多,豆瓣7.1的评分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不巧的是,上映档期撞上了同样是合家欢电影的好莱坞大IP小黄人,对方狂砍10亿票房,让《阿唐奇遇》毫无生存空间。 这一次,它的票房比《小门神》还惨,只有3000万。 连续两次失败,让追光动画暂时放下了对皮克斯模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执念。 他们变得更现实,开始师从照明娱乐。 凭借小黄人成名的照明娱乐,是可以和迪士尼、皮克斯抗衡的好莱坞动画新贵。 迪士尼、皮克斯走的是精品路线,制作一部动画电影,往往要花费2亿美元成本,历时数年时间;而照明娱乐则擅长用7000万美元左右的低成本,制作出票房高达10亿美元的爆款。 资金不充裕的追光动画,或许可以仿照这个模式来试试。 创作理想什么先放一边,能赚钱、能让公司活下来才是第一位的。 于是,追光动画的第三部作品《猫与桃花源》中,可以看到很多照明娱乐《爱宠大机密》的影子。 上《猫与桃花源》下《爱宠大机密》 但结果我们都看到了,这次尝试依然是失败的。 这部没有鲜明特色的平庸作品,遭遇了口碑票房的双重失败: 豆瓣评分6.1,票房2100万,两者都是追光史上最低。 三部作品,三种模式,三次失败,似乎让追光想明白了两件事: 做合家欢动画,太难; 做原创IP,风险太高。 现阶段,中国原创IP的合家欢动画还没有成功先例:
于是,在追光模式、皮克斯模式、照明娱乐模式纷纷失败后,追光的第四部作品《白蛇:缘起》,走上了十月文化模式—— 这是一部和《大圣归来》定位相同的改编IP电影, 也是追光第一部主要面向青年观众的电影。 果然,它成为了追光历史上最成功的作品。 堂叔在去年10月份看到预告片后,就预料到这个结果。在当时那篇《堪比《寻梦环游记》的爆款神作,去哪了?》中,我这样预判它成功的原因:
对追光来说,《白蛇:缘起》的成功当然是件好事—— 这让他们有资金、有信心去做下一部了。 但问题是,《白蛇:缘起》的成功,并不建立在剧本的完善和制作水平的提升上,(虽然王微不再担任导演和编剧,但前三部存在的“剧情粗糙、人物单薄、台词尴尬”的问题,在这一部中依然存在。) 而主要是因为走了捷径: 题材依靠经典IP—— 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为电影扫清了传播上的障碍,同时也掩盖了剧情和人物塑造方面的不足; 对《青蛇》《新白娘子传奇》等经典元素的运用,为电影带来情怀加成,容易引发观众共鸣。 《白蛇:缘起》&《新白娘子传奇》 《白蛇:缘起》&《青蛇》 受众对准青年观众—— 看着日本动画、美国动画长大的16-25岁这代人,对“国产动画崛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当一部质量合格的国产动画出现,他们会疯狂地二刷三刷四刷,同时不遗余力地安利身边人去看,给票房注入一支强心剂。 找到这条捷径的,不只有追光动画,接下来还会有一大批青年向的经典IP改编动画正跃跃欲试——
其中最有爆款相的,当然还是由《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执导的《大圣闹天宫》。 这部现象级电影的续集,势必会获得更高的关注、更高的票房。 但是,不管《大圣闹天宫》能卖到10亿还是20亿,它还是一部走捷径的产物。 国产动画的真正崛起,需要的是更多优秀的原创IP。 如今《白蛇:缘起》成功了,追光动画一定会制作续集。 但我相信,这不是王微的初心,有一天,他一定还会回过头来做原创IP。 就像田晓鹏做动画的初心,也并不是《大圣归来》,而是《深海》。 他很久前给自己取的微博名字,就叫做“深海异客”。 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一部原创动画电影,甚至是“用一生去做的作品”。 如果《深海》能够成功,将会鼓舞更多的动画人去开发原创IP,而不是死死抱住经典的大腿不放。 只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典,才是真正的“国产动画崛起”。 希望这一天不要让人等得太久。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