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黛玉为什么要重建桃花诗社

 FX_WBQ 2019-01-26

大观园起诗社不是一回两回了,书中着重写的就有四次。

头一回,是发生在宝玉与众姊妹刚入住大观园之后,发起人是探春,此时正值秋天,正值海棠花开,因此叫做海棠诗社,咏的是贾芸送的那两盆白海棠,夺魁的是蘅芜君。从此以后结诗社便成了大观园一件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成了众女儿寄托情感抚慰心灵的一种形式与载体,成为大观园的一种精神象征,它的意义并不亚于贾元春让众女儿搬进大观园的那一道旨意。

如果说元春给予众人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乐土,相当于硬件的话,那么诗社则为众人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载体,相当于软件,这二者缺一不可,某种意义上说结诗社在精神层面上甚至还要高过大观园这个物质层面的意义及影响。 

第二回发起人是史湘云,咏的是菊花,夺魁的是林潇湘。

第三回是芦雪庵联诗,由李纨发起这是最隆重的一回,也是人员最齐整的一次。不但有成立之初的那几位,还添上宝琴,香菱,邢岫烟李绮李纹等人,那次不但咏尽了雪,也咏了红梅,自然而然也成为了整个大观园最为盛大的一次集体的狂欢。

而今天要讲的就是第四回,也是最后一次,这一回的回目叫做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第一次的海棠诗社是先有社后有名,这一次是先有名后有社,所有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大观园只起过两次诗社,一次是海棠诗社,一次是桃花诗社,发起于秋天,终结于春天。

红楼梦里的春与秋,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三春也就是三秋。春天与秋天,往往象征着最美好的事物。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描写四位仙子用的就是姣若春花,媚如秋月这样的句子。红楼梦最大的主旨就是伤春悲秋,悲金悼玉,哀悼青春,红楼梦可以说是一场青春的挽歌。

那么为什么要由黛玉来发起?

黛玉是大观园的诗魂,探春湘云李纨都曾发起过诗社,作为黛玉焉能不做一回东道?作为绛珠仙草的今生,可以说,黛玉的一生是灵性的存在,诗意的存在。没有黛玉参与的诗社是不完整的,没有黛玉发起的诗社是缺少灵魂的。

那为什么不是由同样作为众钗之首的宝钗来发起?宝钗不大立志在诗文上下功夫,而是立足于闺阁本分,就像她教导黛玉时说的那番话,“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 

为什么要赶在这一时候?

此前正历经了一系列的变故,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整个大观园一派颓式,所以急需以诗歌的精神来重振大观园。

而且,这也许就是最后一个属于她们的春天了,因为三春过后诸芳尽,过完这个春天就该各自须寻各自门了。

然而这样的繁华也只是短暂如烟花,是红楼女儿最后一次集体以诗歌的精神来对抗外界的风刀霜剑,因为接下来就有一场更为重大的劫难将要发生,那就是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之后是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湘云黛玉二人的中秋联诗,可谓是大观园最后的挽歌。

曹雪芹的叙事手法就是这样,一荣一枯,一张一弛,写完升腾,便写消亡,写完调蔽再写繁华,比如写完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接下来便是贾元春才选凤藻宫,金钏之死接着就是凤姐生日,抄检大观园之后接着就是中秋佳节夜宴。

时值暮春之际,桃花飞散,柳絮飘舞,如果说第一次的海棠诗是众女儿的精神写照,那么这一次写的桃花则是在哀悼青春。桃花代表着春天,代表着青春,代表着美好的爱情,正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写的那样: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次重建诗社,林黛玉的《桃花行》,是对青春的一种追忆与不舍。就像牡丹亭里所唱到的“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所以说,这次诗社与其说是一场集结,不如说是一场告别。告别青春,告别美好。

而柳絮是飘零愁苦之态,正如黛玉的《唐多令》所说的,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而柳絮也预示着众女儿的前途命运,四散飘零,愁苦无依。

《桃花行》还可以与《葬花吟》对照着看,二者是遥相呼应的。

葬花吟葬的是花,也是人;桃花行写的是桃花,写的也是人;葬花吟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桃花行是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都是在哀悼青春,二者是互为对照,一脉相承的。 

遥想当日宝黛共读西厢,也是坐在桃花树下,“那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看。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而且当日两人第一次葬花葬的也是桃花。

一曲桃花行道尽了千般无奈,万种愁绪,正如脂批所说的,一片精神传好句,题成谶语任呼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要结尾处,曹雪芹忽然写了一段放风筝的小插曲,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宝钗的那一句可谓一语成谶,“且等我们放了去,大家好散。"说着,看姊妹都放去了,大家方散。

果真是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作者简介-

闲月玲珑,自由撰稿人,世界之大,但求一隅,素心为筝,文字为凭,坐看流云飞渡,闲吟晓月清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