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五年七月二十九日,怀着对祖宗的敬畏之心,余携妻吴远君正式踏上了广东梅州寻根之旅。 一、引子 余少时偶闻祖宗事,言某公为科举,某公有武功、某公扶贫济困、节俭持家、某公敦亲睦族……,虽不解其意,然见祖父、家父讲述时一脸喜色,心中便想他们肯定是英雄人物,令人仰慕与崇敬,这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家族史(口授)。后来因求学、工作、结婚生子,终日忙于生计,且离老家较远,无暇他顾。每有黄氏宗亲问及祖源、世系等,皆茫然无与对。一九九一年,我看见了本支的《黄氏族谱》。该书由黄声润续修,家父黄声辉参编,于一九八九年九月成书,才较为系统的了解了本支家族史。知道了歇公,峭山公,井公,僚公,业公,其化公,熟记了迁川字派,特别记住了我支祖居地在广东省镇平县,康熙38年庭政公十五世其廉、其操、其韬、其化公四兄弟迁川中江县居住,等等。然该书虽号称为续修,也只是将原手抄本通过打字机变为铅字本,加之打字员文史知识有限,且校对失严,故错别字、漏字较多,前半部叙事有明显的错误(如歇公),庭政公十五世以下记载过于简略。因我是学历史的,尊重史实是最基本的要求,故而对该谱的真实性打了个问号,于是便请家父寻访族中耄者及老谱,以期完善。后家父多经周折,成效不大,便寄托于我,嘱曰:“汝乃吾黄氏迁川后新中国大学生第一人,且又学历史,当完成此业”!我那时对家谱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又因学校一系列繁忙的创建工作,随便答曰“等我五十岁再谈吧”。二0一0年十一月,家父年七十二岁卒,遵祖训,三年不出远门。二0一四年二月,我不再分管教学工作,开始有点闲暇时间,思考对家父的承诺,逐步介入族史的考证与研究之中……。我的专业背景,认为对族史的研究,必须以家谱为主体,参考史志、建筑、牌匾、墓碑铭文及其它文物资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对比、甄别,相互印证,去伪存真,才能追本溯源。在广泛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依靠现代传媒手段,我结识了祖居地广东蕉岭的淸炎、四川内江的厚丰、仁寿的正驰、广东惠东的拂秧等宗长,他们与我同为文质、文焕、文宝三大房的后裔。我们一起交流、学习、探讨,资源共享,收获颇丰。通过谱谱对比,史志谱相证,初步判断己支谱庭政公以下世系记载的准确性。但因缺乏到祖居地考查祠、墓等关键的一环,心仍惶惶矣!期待有那么一天回到梅州拜谒老祖,了却夙愿! 二0一五年,庭政公春分墓祭按家训如期举行。来自海内外、全国各地的庭政公后裔约二万余人参加了本次祭祖活动,可谓盛况空前!祭祖是宗族最为重要的主题活动,也是宗族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灵魂要素,所谓“尊祖以敬宗,敬宗以收族”,唯有祭祖,才能唤起族人的血缘观念,才能强化宗族的内聚力!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才有今日的规模,“崇宗敬祖”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蕉岭江夏文化研究会的引领与组织作用居功甚伟!我等外迁它地的嗣孙只有由衷的感动与敬佩!谢谢您们的坚守与付出! 本次活动正驰宗长也回蕉岭参与,并发来照片若干。在交流中,他满言自豪,余慕焉,羡慕他有时间,窃以为十年后退休了,我定当参与。哪知话音一落,惠东拂秧宗长一句“十年之后我都走不动了”直言,令我感慨万千,终下决心,回梅州,回蕉岭——谒祖! 二、历程 拂秧宗长现为惠东江夏文化研究会的秘书长,他是我在寻根问祖路上结识的第一位广东的宗长,为人敦厚,博学多闻,有儒雅之气。他是文质公、我是文宝公后裔,他谱与我谱都记载了一个同样的事实:“七世应盛公未有亲生子,后择(四世叔祖)文宝公曾孙进伦之第三子名馨为嗣”(他谱以僚公为一世),故我们属近宗。能不厌其烦的答我所问,且旁征博引,如数家珍,令我敬佩!亲情使然,向他当面请教心切,梅州之行第一站,选择惠东。 排日程,忙联络,查地图,购机票,二0一五年七月二十九日,我们从成都直飞惠州,用时2:15分钟,下午七时许顺利到达。一出机场,早已在此等候的拂秧宗长便从熙攘的人群中向我伸出了热情的双手,我们终于相见了!我与拂秧宗长素未谋面,一眼就能相识,或许这就是血缘吧!寒暄几句,便由锦荣宗亲驱车近二十公里,晚九点,到达惠东 酒店。甫下车,旋引入席,令我感动的是喜雄会长,他当日下午还在广州开会,得知四川游子回梅州寻根,便马不停蹄地赶回惠东,设宴热情地欢迎我们三人(含四川长宁的章华,系日昇公后裔),席间我们推杯换盏,频频互敬,谈家族历史,言风俗物产,品正宗海鲜,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亲情也!可谓隆重矣!饭毕,我们参观了惠东江夏文化研究会的会所,从中了解到一个组织在凝集族人,祠墓修葺,族谱编纂、扶贫济困,激励后昆,宗亲联谊,崇宗敬祖等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取得的不俗成就,令人敬佩。 七月三十日晨,品尝了久负盛名的广东早茶,其品种之丰盛,味道之精美,我等大饱口福。后仍由锦荣宗亲驱车至惠州,小游西湖。惠州西湖是以素雅幽深的山水为特征、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素以五湖、六桥、八景而闻名,其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域妙在天成,有“苎萝西子”之美誉,并有“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历代以苏东坡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为西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孙中山、周恩来等领导人在惠州从事过革命运动,在西湖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些历史古迹和革命胜迹与西湖的青山秀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惜日程安排太紧,虽走马观花,足迹尚不及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甚为憾事! “7月30日中午12点,在惠州稍为打点肚子,我们一行便往心目中的圣地赶去。由于大雨时急时住,小车无法在高速路上全速驱进,直到下午5时一刻,我们才抵达梅州城。这时,一阵大雨倾盆而至,挡风玻璃上的水流,让司机无法看清街道。果真是“贵人出门多风雨”!客家人素有“水为财”之说,我等心中默念,许是先祖在天之灵眷顾,预兆我们财源广进!几经摸索,到得黄氏宗祠已经是5点30分,将车泊在学宫内,不顾头顶急促的雨滴,涉过数十米漫水的小巷,信步进入我们魂牵梦萦的黄氏祖祠。早在祠堂等候我们的宗亲,将我们领进侯客室,忙不迭的嘘寒问暖,杠烟递茶,阵阵热情暖风,让我们沉浸在游子归家的幸福之中。刚坐下来,热茶尚未到肚,洪久宗亲便以寻根问祖为要务,一头钻进谱书里面。少顷,当地宗亲提醒我们,到大厅去为先祖们上一柱香。我们即刻洗手候在祖龛前,当地宗亲为我们点好高香,我等在先祖神位持香肃立,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了却我们几十年来的夙愿”!(注:楷体字部分为拂秧宗长所写,其文字优美,文笔精炼,我就直接引用了。) 梅州黄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屡次毁于兵燹,二00五年按原貌重修,奉峭山公为大始祖,僚公为开基祖,里面供奉着六千余位神主牌位,是梅州黄氏心目中的圣地。我想天降大雨的另一含义,肯定是祖宗显灵,“终于回来了,远方的游子”。上天都为之流下了欣喜的眼泪!我不禁感动,“回来晚了,请原谅我这不孝嗣孙吧”! 晚上由梅州卫昌会长亲自设宴,达明、进德等宗长作陪,共进晚餐。席间卫昌会长得知我要到蕉岭寻根,还专门表扬了蕉岭黄氏在老宗长的带领下,祭祖、修谱等活动走在了梅州其他市县的前列,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令我期盼。餐后与宗长们讨论族史至深夜两点,让我再次感受到宗亲间的至真至诚,快哉! 七月三十一日晨,因各自要到不同地点寻根,我与拂秧等宗长一一握手作别,相约下次相见,内心颇为惆怅。但一想到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又提起精神,充满期待的朝蕉岭奔去。中午10:30分到达,迎接我们的是远春、松坤宗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言老会长已在家里等候多时了,走,我们马上去!华根、钦怀两位会长德高望重,在崇宗敬祖、敦宗睦族等方面亲力亲为,功勋卓著,令人敬佩!一见面,华根宗长就说:“你们外迁他地的后裔,不远千里回来谒祖,大孝也!祖地的后裔将为你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句话,让我再次感受到回家的温暖!耄耋之年的华根、钦怀会长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谈及族史,滔滔不绝。当然重点是世系对比,依照祖地老谱,从一世庭政公,二世日新公、日昇公,三世文质、文焕、文宝公,……直至十五世其化公皆有记载,证明我支老谱记载的准确性,我激动万分!托祖宗之洪福,我支保存有老谱,让寻根如此顺利,认祖归宗!快哉、乐矣!之后,我们又探讨庭政公祖源,外迁他地的支系情况,谈古论今,修墓、编纂族谱等,从家里一直到餐桌,很难想象老会长是年过八旬之人,后来得知蕉岭乃世界长寿之乡,愿老宗长福禄长寿!华根宗长亲笔题名赠送的《广东蕉岭县黄氏族谱》我将永世珍藏! 下午,远春宗长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顶着炎炎烈日,陪我拜谒祖墓。来到开基祖庭政公墓前,我们双手合一,毕恭毕敬的行了三鞠躬礼,心中默念:“老祖保佑!愿您的后裔永远兴旺发达!今天是第一次拜祭您老人家,今后我还会再来的”,后又到二世祖日新公墓,顺道至三世伯祖文焕公墓前拜祭,因天色已晚,我们回到宾馆。晚上由铭清宗亲设宴款待我们,浓浓亲情,我大醉而归! 八月一日上午,在铭清宗亲的安排下,近支三位宗亲陪同我先到三世祖文宝公墓拜祭,刚到墓前,就看见一只小龙,他们都说“大吉大利,好运连连,恭喜你们有福气哦”!我喜出望外,忙不停的鞠躬致谢!冥冥之中,祖宗佑我!后又逐个拜祭了四世祖仲敬公、五世本彝公、六世进伦公、七世馥公、八世吉公、九世怀经公,十世业公、十一世阳壮公墓,从墓碑记载的名、字、号、谥号等,再次证明了我支族谱的正确性!临近中午,我们又虔诚地参拜了仰慕已久的十世祖业公祠。
业公祠坐落于广东蕉岭蕉城寨背村,坐北向南,为土木结构。祖祠分头、中、后三进,之间以天井相隔,檐口石柱堂中格木圆柱,旁设东西厢,头门口是广场,建筑面积约1000平米。该祠始建于乾隆五年,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仍显古朴、庄严、典雅,是业公后裔祭祀先祖、商议族事的庄重场地。祠堂前有一半圆形的池塘,水质清澈,整个建筑倒影在水中,与蓝天白云、黛碧远山相映成趣,十分美观。黄业,字新江,幼时其父怀经公病瘫,在母亲廖氏的鼓励下立志成儒,嘉靖十三年(1534年)以岁贡生任福建武平县训导,后升湖广郧西教谕,“在任数载,清白著声,去后人思其德,立祠祀之”。“有隐德,世守文公家训(注:文公指宋代大儒朱熹),居丧不作佛事。力持正学,辟浮屠,常言释氏虚空谬妄,无益于世,有害人之心,学者当如虎狼蛇蝎以避之,不可为所摇惑。若诵法程朱践履实地,彼詖邪者将不攻而自破也”,被视为“第一流人物”,其事迹府县志有载,并收录于《四库全书·集部七·鹿洲初集》之中,可谓我支显祖,足以光前裕后!其规定的“持正学,辟浮屠”、“居丧不作佛事”等家训至今后裔们(无论外迁与否)仍严格遵循,我想这是对祖宗最好的缅怀吧!我诚挚的上香,行鞠躬礼,了却了蕉岭之行最大的心愿!(参见拙作《文宝公后裔黄业考》、《黄氏业公祠简介》)。中午,业公后裔十余人在祠堂旁就餐,祖地宗亲并送我四百余年古树所产之龙眼干肉,浓浓亲情,我再次大醉而归! 八月二日,带着满满的幸福,手捧故乡的泥土,我们启程回往四川。再见,蕉岭!再见,梅州!再见,我的家人!我们还会回来了! 三、后记 去梅州之前,我夫妇沐浴焚香,祈盼老祖保佑!梅州短暂之行果如其愿,冥冥之中,老祖显灵,使我寻根如此顺利!本次寻根最主要的收获是:首先是祠、墓、谱对照,完成了认祖归宗的大事。其次是让我感受到浓浓亲情,无论时间多久、距离多远,都是一家人!亲情永远相随!再次是结识了众多宗长、宗亲,从他们身上我学习、感悟的东西实在太多,争取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为敦宗睦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仅以此文告慰祖宗在天之灵!并答谢给我帮助的诸位宗长! 是为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