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晶雪 杨萌 在已经实现了深度互联网化、数字化的中国,文化领域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文化产品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 过往虽然有很多关于城市文化、文化竞争力的评价,但是基本都针对传统文化产业,如线下文化设施、文化产业总值等,还没有一项评价专门聚焦城市的数字文创、网络文化创造力。 瞭望智库根据原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于数字文创的阐述和愿景,选取了最新的《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中国新经济指数等权威研究成果中的相关指标进行整合,通过衡量城市在“数字(互联网+)”、“文化(创意)”两个方面的表现,对中国城市在数字文创方面的实力与竞争力进行了独家观察。 综观各城市在不同指标TOP10中的名次总体表现,中国数字文创十大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重庆、杭州、南京、武汉、西安。 与传统文化产业、信息科技产业不同,作为战略新兴行业的数字文创必须在文化、科技两方面兼具一定的资源和能力,这是北京、成都能够在不同类型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 以成都为例,虽然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在文化资源上与西安、南京等地相比并无十足优势,但其在各项指标上的表现非常均衡,几乎全部名列TOP10,成为新一线城市文化+科技实践的成功案例。 而近期,成都与腾讯也共同宣布开展“数字文创城市共生计划”,打造数字文创名城,将依托“城企合作”利用数字文创冲击“世界文化名城”。 1 首都“四个中心”领衔中国数字文创 数字文创是数字技术、互联网与文化结合的产物,对它的评估也可以从“数字”和“文创”两个方面入手。 根据现有的权威研究成果,在文创能力方面可以重点考虑的包括: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素质、文化组织。 在数字(互联网+)方面,现有指标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双创、“互联网+”数字文化娱乐。同时,也可以加入以数字经济为主的新经济作为衡量要素。 根据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中国城市数字文创的发展和竞争力情况如下: 首先,北京、上海、广州作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较强科技经济实力的一线城市,在数字文创方面也占据领先地位。 特别是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和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排名居首。上述各项指标中,北京在75%以上的项目中名列第一。 加强与科技的融合,是北京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2018年6月,北京《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指明,新时期将构建数字创意和内容版权“两大主攻方向”。其预期是,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在数字创意产业的内容技术、规模质量上,都应当抢占主阵地。 北京要求全面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也包括“支持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拓展网络和新媒体业务,发展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网络电影等新业态,大力培育以数字化产品、网络化传播、个性化服务为核心的网络视听产业。” 相比之下,上海、广州作为主要在近代崛起的现代都市,以贸易、金融为主的经济基础力量深厚,但相较于北京数字文创能力还有一定差距。 从各项统计看,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处于三个阶梯:除了北京一马当先,上海和广州也有一定差异——二者在“互联网+”和新经济方面的各项指标中名次几乎都是前后相连、广州略逊于上海,但在文化方面的一些指标中,广州跌出前5名之外。 2 数字文创助力世界文化名城 从各项指标的TOP10看,成都凭借全面、均衡表现,在新一线城市中综合排名居首。 事实上,成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中唯一提出打造文创中心的城市,并且提出了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愿景。 成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消费、生产基础,2300多年来城址、城名、城市中心都没有发生过改变。 而作为文创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报告》,成都在以文化组织为代表的文化管理方面的指标上表现最好,说明成都对文化政策、行政管理、文化设施方面的重视程度都位居国家中心城市前列,“在文化管理方面对其他同类型城市中具有一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同时,作为后发地区,以成都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在一些数字经济领域产生了明显的聚集效应,甚至已经领先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在数字文创方面,成都诞生了《王者荣耀》这样的全民游戏,也有《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跨界知名IP,还有《成都》这样依托互联网风靡的网络音乐作品。 以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数字文创企业腾讯为例,成都是其在深圳之外最重要的基地,腾讯旗下六大事业群在成都都有分支。 观察第二集团中的四座城市,综合所有指标的最终表现其实差异不大。 深圳在“互联网+”方面的产业优势、重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都有一定代表性,但是这两座城市的数字文创表现并不如成都均衡,前者历史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后者还需进一步形成产业聚集,特别是尽快推动科技、数字产业的发展。 杭州与成都类似,总体表现相对平衡。但是,进入前10名的城市中除杭州、深圳外,大多具有国家中心城市或准国家中心城市地位。而国家中心城市是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层级之上出现的新 “塔尖”,集中了中国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这是杭州评价结果稍逊的主要原因。 南京、武汉、西安处于第三集团,作为省会城市都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且在数字科技方面处于发展过程中。总体而言,它们在“互联网+”和新经济方面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以西安为例,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强势,早在2007年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超过5%,至2016年占比达7.8%,占比排名居全国第9位。 然而,在“互联网+”和新经济的相关指标中,西安表现却不突出。产业基础的缺乏,是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中西部地区推动数字文创发展的最大挑战。 相比西安,历史文化资源稍逊的武汉却整体表现稍好。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湖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全国第七。而武汉对湖北全省的科技资源具有极强的吸纳能力,因此也其对数字文创发展产生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3 数字文创能否成就“中国文化第三极” 需要强调的是,数字文创既是对过往文化事业发展、积累的继承和发展,更是文化+科技的创新和创造。它往往以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教育等潜力为基础,并非只看重当下的文化发展水平,更要通过数字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文化和科技的共同进步。而对于发展时间不长的中国数字文创来说,衡量和评价其水平更多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能力。 这使得考量新一线城市数字文创的情况具有特殊意义:从成都、重庆到西安、南京,绝大多数新一线城市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资源,数字文创是它们超越同类城市、进军“中国文化第三极”的有效途径。 从中国总体的文化事业布局看,北京、上海具有绝对优势。它们吸纳了中国最好的文化人才、最强大的文化企业,地方政府对于文化事业发展较为关注,文化体制改革也较有力度。二者作为中国文化TOP2的地位无可动摇。 根据《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报告》等第三方评价,位于第二集团的其他城市在一般性文化事业发展方面总体差异并不明显。即便是一线城市广州,在文化资源、潜力方面优势并不突出,有可能被“挑战”。 互联网、数字经济迎面而来,数字文创对于城市文化事业的巨大影响已经开始显露。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所言,数字创意产业引领文化产业发展。谁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占据优势,谁就占据着文化产业的制高点。 以深圳为例,其城市历史不过30多年,但是由于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聚集,使其成为数字文创、互联网文化的“基础设施”城市。虽然受到产业发展空间资源紧缺、产业人才相对短缺等制约,但通过“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等一系列产业融合新模式,目前深圳文化产业的总规模则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 对于先天禀赋各异、优劣势差异明显的各大城市来说,如何才能引领数字文创发展?
其实无论文创行业还是数字经济,规模扩张、速度飙升的阶段已经结束。实现数字文创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核心是更多关注文化价值,解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问题。 比如,腾讯集团在2018年初提出了“新文创”战略。希望以IP构建为核心,打造出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强调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相统一,比如合作不限于单纯的商业范畴,联动起更加广泛的文化主体。 腾讯与成都合作的“数字文创城市共生计划”,一个重点就是通过IP漫游联动打造成都特色的数字文化标签,把成都文化标志、地方人文、文化遗产、自然生态资源等地域文化特色内容与IP进行融合。其中一个案例就是在腾讯风靡的动漫IP《一人之下》的手游中推出“成都大版本”,植入成都标志场景、特色职业、成都旅游导览系统等。 目前,新文创也得到盛大等国内知名数字文创企业的响应,通过与大运河、南海博物馆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数字文创的创新发展。 龙头企业的动作,为行业走向提供了指南,也对城市发展数字文创有所启示。而当下最为重要的是,如何使一直关注产业价值的数字文创企业与城市文化事业发展形成有机结合,用创新模式实现城市数字文创的高质量发展,而不仅是高速度增长。 如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促进“城企合作”和数字文创企业发展,恐怕将直接决定城市数字文创竞争的结果,影响着谁将最终成为北京、上海之外的“中国文化第三极”。 |
|
来自: 茂林之家 > 《智慧市/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