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楷书过渡到行书,学什么好?

 家有学子 2019-01-26

从楷书过渡到行书,最好当然是学圣教序。

但是大多数人在初学时都理解不到学圣教序的好处,所以多数入手不会选择圣教序。

这个也并不是什么问题。

比较好的入门作品,如苏轼的《寒食帖》,在运笔上较慢,而且大开大合,提按节奏,用锋力度,都很容易把握。

我学字就是从行书开始,而且选择的第一本字帖就是寒食帖,通过这本字帖,才知道行书是什么样子。

不过,看题主说自己是练柳体楷书,那选择苏轼显然不太好,因为苏轼用笔很多肥,而柳体多瘦,在这看来,对楷书也不利。

起码在初学时,会影响到楷书。

 

如果选择另一个好入手,而且用锋力度差不多的行书,应该选择赵孟頫。千万不要着急入手米芾黄庭坚,董其昌等人。这类人自由度较高,需要一些深厚的用笔功底。

如赵孟頫文征明唐寅等人的字,都比较适合初学。

起码做一个过渡阶段的字帖,是非常合适的。只要临到“知道什么是行书”的感觉,就可以换帖学习了。

 

楷书过渡行书,第一步要做的并不是连笔,也不是字形。

而是慢慢临习,体会什么叫“行书”,体会行书是什么一回事。

这个很重要。

很多人连行书,只有皮毛字形,对用笔的感觉很差,很多转折写的很随意,其实这并不代表就在学行书。

学行书,应该理解行书是什么东西。

比如第一步用锋,也就是用笔的力度,速度,下笔的角度等。

其次是结构,结构可以慢慢精进。

但是最重要的是运笔,行书之所以是行书,就是速度快了。如人跑起来一样。

速度快,行笔和转折就是最重要的。行笔的速度,转折时锋面的变化,这些都是行书笔法的一部分。

初学楷书时可能认为节奏不重要,行笔也可以慢一点,但是行书不可以。

行书在高速运笔下,每个转折的形状,都是通过轻重提按等细微的力量,锋面变化,来做出来的。

而且,调锋过程想要自然不做作,那就要有节奏,只有节奏对,才能提是提,按是按,不画分明,不至于成连笔字。

 

所以临行书,谁学的不重要,学没学到位很重要。

你不喜欢赵孟頫,喜欢米芾,并不意味着只能从米芾入手。

可以先学赵孟頫,体会到什么叫行书,然后了解到行书的规律后,在写米芾。

学赵孟頫,不代表一辈子就写赵孟頫,只不过为了入手方便。

学书法,一定要先学对,再说学好。

如果对都不对,就谈不上好了。即便你自己觉得自己跟大师一样,也不会得到别人的承认。即便得到大众的吹捧,也不代表内行人会承认你练得是书法。

所以,楷书过渡行书,难度在运笔,在节奏,在调锋。临什么帖,不重要。任何帖里都有这些要素,关键是你看不看的到。

之所以推荐赵孟頫,是因为柳体用锋长短和赵相似一些,好上手。

不是教条主义。
​​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若侵联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