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凌尉】易学时空的时间因素—年月日时

 丙火lzh 2019-01-26
【张凌尉】易学时空的时间因素—年月日时

 

 

                                                                   文:张凌尉

 

 

易学的认识范围很庞大,囊括了所有存在和存在的变化,只是区别在人们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即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周易的初始就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对宏观和微观的发现探索,对万事万物的认知方法。

在对时空的认识上,古人用能表示客观时空状况的特殊符号---天干地支反映与记录。古人记录时间用的就是干支,年月日时用四组干支就清楚地表示了具体特定的时间。

 

年月

《周易·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先天八卦,古人号称为“先天之学”,“周天之象”。即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绕日运行的日地系统。二十四节气的诞生,融入进了“年”概念、“月”概念,“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周天之象”,无方位表示,只是“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天地结构,故“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先天八卦图实则太极图之变。

年月系统,古人用“卦气说”阐明月的重要性:坎主冬,震主春,离主夏,兑主秋。没有二十四节气就不能更准确的说明四季的变化。从初爻到六爻,坎卦,冬至统领六个节气;震卦,春风统领六个节气;离卦,夏至统领六个节气;兑卦,秋风统领六个节气。此即二至二分阴阳的升降变化。

八卦配五行,坎震离兑分别是水木火金,上溯四象分别是老阴,少阳,老阳,少阴。

 

日时

《周易·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古人叫做“后天之学”,既可表示一年又可表示一天。狭义讲是“昼夜之象”,除了明暗阴阳之外,还有方位上的表示,是“万物的状态”即“万物生长收藏”,也就是生发秩序。是以太阳为中心地球为主体、月球绕地运行的地月系统。太阳从东方升起,经东南,至南而“盛大光明”,退及西南,至西而“夕阳西下”,隐于乾方,“夜深沉”于北,“黎明前的黑暗”于艮。如此日复一日“时光流逝”。

古人称日为“阳之精”,称月为“阴之精”,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因此昼夜上“昼以日象”万物动,“夜以月象”万物静。在“日”概念“时”概念中古人又引入月球的运转即昼夜因素,因此便产生了“纳甲说”。纳甲说的实质就是用八卦表示月的状态(以卦纳干是术数中的一种应用):

坤,新月

震,下蛾眉月、上蛾眉月

艮,下弦月

巽,上凸月、下凸月

乾,满月

兑,上弦月

这样每个月“月”的望朔晦弦便一览无余了。月、日、地三者之间的关系,古人十分重视人类所在地——地球,“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此处的戊己是指地球。

昼以日象,十二时辰上从辰经午到酉,太阳从升到落。

夜以月象,十二时辰上从戌经子到卯,月亮从升到没。

因此从昼与夜这个阴阳太极上看是“动中之动”。时间系统中,日与时包含了“日地”与“地月”两个天文系统。

 

年月日时

《周易·系辞》: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先天八卦图是“天”的变化玄机,是天地关系的讲述,后天八卦图是节律影响人事农事全息图,是万物的生长收藏,是生发的动应玄机。故古人曰:“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矣”。

年月日时是不可分割的。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有规律运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踏在这片土地上,以时度日,观天息作,一日三餐,喜怒哀乐,无所不有;以日度月,送走三十迎来初一,披星戴月,风霜雨雪;以月度年,四时八节,希冀不断,“七双黑字送冬去,两张红纸迎春来”。

易经三圣的孔子把“天地日月”客观自然以卦爻为载体,将伦理道德植入其中:“《系辞》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说卦传》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至此年月日时的自然科学内容、人伦道德社会内容则无不涵盖了。

年月日时是与空间不可分离的时间因素,是易学时空观的一大部类。宋朱熹在《周易本义·周易序》中说:“已形已见者,可以知言,未形未见者,不可以求名”。又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何其吉凶,然后可以谓之知易也。”

年月日时是天地具体时间、空间、节律的表示与记录。年月日时,生命之生旺衰死;年月日时,人事之吉凶休咎。年月日时,存在之生发变化。充分认识年月日时是步入周易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那么易学的殿堂之门会为我们敞开。

 

 

主要参考资料

《周易本义》  宋·朱熹

《易经入门》  孙振声

    

 

 

 

20161216于“羲皇故里”甘肃天水


 原文地址  http://www./index.php?case=archive&act=show&aid=1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