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小说中的挥毫泼墨

 江山携手 2019-01-26

书法,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艺术形式。它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意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金庸小说中,也有不少情节中提及书法,将这一极富美感的艺术与刀光剑影结合,呈现出不同寻常的韵味。

 

金书中最伟大的一位书法家,要数《射雕》和《神雕》中的朱子柳了。他在大理是一位大才子,被誉为“天南第一书法家”。入朝做官,跟随一灯大师之后修习了一阳指,更是将一阳指的指法同书法融合,创造出了一门全新的功夫。这门功夫,在《神雕》的《英雄大宴》和《武林盟主》两节故事中得到了精彩的体现。

 

这一战由蒙古王子霍都对敌朱子柳,朱子柳即以笔为兵器,以书法为剑招,依次写完了《房玄龄碑》《自言帖》《褒斜道石刻》和石鼓文,逼得霍都非常狼狈,最后将其点倒。然而霍都在最后时刻突施暗算,厚颜无耻地赢下了这一局。

 

比武暂且不提,朱子柳写的这几幅字,都是经典的书法作品。

 

《房玄龄碑》是唐朝大臣褚遂良所书的碑文,乃是楷书精品。前人评褚书如“天女散花”,书法刚健婀娜,顾盼生姿,笔笔凌空,极尽抑扬控纵之妙。

 

《自言帖》出自于唐代大书家张旭,张旭号称“草圣”,乃草书之圣。杜甫《饮中八仙歌》诗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越是喝酒,草书越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

 

《褒斜道石刻》是东汉至明清时期,刻在褒斜道石门内外的石刻,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境内,现存古代摩崖石刻百余品,主要是记功颂德,这些石刻是研究古代交通及书法艺术的珍贵材料。《褒斜道石刻》用笔又瘦又硬,古意盎然。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是学习篆法的珍贵资料。

 

朱子柳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被黄蓉领悟得清清楚楚。后者家学渊源,继承了黄药师的非凡才华。而早在此前,黄蓉也曾点评过另一位书者的字,那是《射雕》中的陆乘风。

 

话说郭靖和黄蓉来到陆家庄上,看到了“五湖废人”的字画,所写的是岳飞的《小重山》,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陆乘风问起黄蓉对书法的看法,黄蓉说庄主作画写字之时,似是一腔愤激,满腔委屈,笔力固然雄健之极,但是锋芒毕露,像是要与大仇人拼个你死我活一样。书画笔墨若是过求有力,少了圆浑蕴藉之意,似乎尚未能说是极高的境界。

 

这一番话,让陆乘风异常惊叹,如遇知音。原来,他就是黄药师当年的弟子。

 

金庸小说中,以书法为剑招的并非只有朱子柳一人,还有《笑傲江湖》江南四友中的秃笔翁。他同令狐冲的打斗较量,是用一枝判官笔来写字,从《裴将军诗》到《八濛山铭》再到《怀素自叙帖》。

 

《裴将军诗》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该帖楷、行、草相混而书,书法大小,长短,肥瘦,斜正变化多端,间杂隶书笔法,气雄力厚。

 

《八濛山铭》出自蜀汉大将张飞。传说张飞打败曹操手下名将张郃之后,洋洋自得,用丈八蛇矛在八濛山石壁上凿两行隶书:“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这幅隶书劲贯中锋,笔致凝重,但锋芒角出,剑拔弩张,大有磊落波磔意态。

 

《怀素自叙帖》出自于“醉僧”怀素,怀素同张旭齐名,被合称为“颠张醉素”,两人都擅长狂草。怀素的书法,纵横飘忽,流转无方。《自叙帖》乃怀素草书的巨制,活泼飞动,笔下生风,“心手相师势转奇,鬼形怪状翻合宜”,实在是一篇情愫奔腾激荡,“泼墨大写意”般的抒情之作。

 

有意思的是,令狐冲根本不懂书法,但总是攻到秃笔翁的破绽,逼得对手总是写得不过瘾。秃笔翁愤然罢斗,竟蘸着丹青生的美酒在墙上书写,之后大呼痛快,认为这是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此番,向问天为秃笔翁送去作为赌注的书法作品,是张旭的《率意帖》。书中写到“帖上的草书大开大合,便如一位武林高手展开轻功,窜高伏低,虽然行动迅捷,却不失高雅风致”。

 

《笑傲江湖》中写到了张旭的《率意帖》,而《倚天》中则提及了王羲之的《丧乱帖》。那是故事的第四回,当俞岱岩身受重伤,张翠山夜不能寐想起床去找都大锦出气的时候,看到师父张三丰在大厅之中临空写字,写的正是《丧乱帖》。

 

金庸先生亲自为《丧乱帖》做了一番介绍——“王羲之是东晋时人,其时中原板荡,沦于异族,王谢高门,南下避寇,于丧乱之余,先人坟墓惨遭毒手,自是说不出满腔伤痛,这股深沉的心情,尽数隐藏在《丧乱帖》中。”书中又说,张三丰文武全才,而张翠山外号叫做“银钩铁划”,原是因他左手使烂银虎头钩、右手使镔铁判官笔而起,他自得了这外号之后,深恐名不副实,为文士所笑,于是潜心学书,真草隶篆,一一遍习。师徒两人都懂得书法,所以张翠山领悟出了师父藏在《丧乱帖》中的武功招数。

 

金庸先生,不仅精通楷行草,而且连甲骨文也懂。那是《鹿鼎记》中,韦小宝骗胖头陀自己认识五台山石碑上的碣文,后来韦小宝被“请”到神龙岛上,陆高轩就要韦小宝翻译石碣上的“蝌蚪文”。

 

这回故事里,陆高轩的家中挂着自己的书画作品,首先就请韦小宝来鉴赏。其中一幅是石鼓文,一幅是临的秦琅琊台刻石,一幅草书,一幅是甲骨古文。

 

《琅琊台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219年)东巡,群臣请立石刻铭,传为李斯书。清光绪中叶尚存山东诸城海神祠中,后没于海中,现仅存残石一块,藏北京历史博物馆。现所传明拓本存篆书十三行,每行八字。字迹多剥蚀模糊,但仍可于此揣摩到秦篆的笔意。清杨守敬评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琅琊台刻石字迹规正,但笔致婉转玲珑,不是一味地刻板齐整。临写时应注意笔调流动起伏,防止失于僵木呆板。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当然,小说中所说的甲骨古文,应该是五台山石碣上的文字,与这里所说的甲骨文并非完全一致)

 

陆高轩本以为找到了懂行的人物,没想到韦小宝大字不识一个,更不用提书画鉴赏。最终只能自己伪造了一篇碣文,让韦小宝背诵给洪教主听。

 

以上情节,金庸先生为我们一一介绍了数千年里,中国书法的一些经典之作。篆隶楷行草均有代表,把千年书法浓缩进了几部小说的情节之中,让人叹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